▲展商用西洋棋表現萊姆石的細膩精緻。(本報記者蘭京攝)
▲石材展人氣火爆,圖為展商和逛展人員排隊進展廳。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吳君寧 蘭京 圖/廈門日報 記者 黃嶸(除署名外))昨日,廈門國際石材展進入第二天,會展中心儼然成為全球石材人的狂歡大聚會。各種發色膚色、操著各種語言的展商和客商往來穿梭、談笑風生,展會顯得國際範兒十足。據統計,本屆展會國際展區面積達42000平方米,義大利、土耳其、巴西等11個國家展團如約而至,來自美國、德國、瑞士等30多個國家的專業客商組團參觀採購,盛況空前。
在量的集聚和質的飛躍中,今年廈門國際石材展持續為全球石材產業貢獻力量源泉,打通商貿洽談、原創展示和思維碰撞的任督二脈,為轉型升級中的石材企業不斷注入正能量。廈門國際石材展以創新之姿,再展行業「風向標」的領航作用。
凸顯國際範
境外展客商點讚盛會
「最大的期望就是把產品賣完,而這裡每次都沒讓我們失望。」來巴西的展商Leonardo指著身後的大理石笑著說,這是他第5次來參加廈門石材展,今年他們帶來的新產品「水紋綠」受到歡迎。「廈門石材展客流多規模大,幫了我們大忙!」
像Leonardo這樣由衷發出讚嘆的展商還有很多。來自土耳其苦土大理石公司的Ali,因為石材生意在中國待了10年,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這已經是他們第六次參展。「以前,購買商找我們要直接飛到土耳其買石材,而如今我們之間距離縮短了。廈門石材展為我們搭建了最大的合作平臺,有數量眾多的公司可供選擇。」Ali告訴記者,每年他們出口中國的石材達到10萬噸。記者了解到,廈門國際石材展是中國在土耳其影響最大的展會之一,土耳其伊茲密爾市的愛琴海出口商協會是廈門國際石材展土耳其總代理。在愛琴海出口商協會的帶領下,土耳其企業參展規模從2005年的十幾家擴大到如今的上百家。
「逛展的第二天,我們談了兩單。」來自泰國的Rina告訴記者,他們是第二次來參加廈門石材展,尋求出口印度的大理石和花崗巖。「我們真的非常喜歡廈門。」Rina對廈門石材展豎起大拇指,「因為這裡有非常多的參展商,只要花上幾天時間,我們就能找到來自世界各地想要的產品。」
石材展現場有玉石展覽。
▲這種非常有藝術效果的絢爛石材吸引了外國客商的關注。
更具權威性 廈門展成行業全年風向標
「從每年年初的廈門石材展就能看出全年石材行業大勢,捕獲大量行業新裝備、新技術、新材料的信息。」連日來,記者在採訪中聽到不少參展商如是說。不少企業都選擇在廈門石材展結束後制定公司戰略規劃或者全年布局。
作為展會的「老朋友」,環球石材今年帶來了2017年創建的「環球石家」全新家裝石材品牌。環球石材副總裁熊先生表示,參加廈門石材展後,各地的石材人會以自身參加的感受及所了解到的訊息,做出相應的發展戰略,「環球石家」主打家裝石材,正是順應了近年來石材進軍家裝市場的趨勢。
而同樣與廈門石材展淵源頗深的高時石業也從連年的展會上凝練出行業新趨勢。「今後,自有礦山的石材供應和人造石材生產將是我們的主流。」高時石業的董事李翼翔告訴記者,如今歐洲、澳大利亞等地的人造石材使用佔到石材總量的80%以上,未來人造石英石的廣泛應用將是大勢所趨。
而作為廈門國際石材展配套活動中的「重頭戲」,世界石材大會雲集了全球頂尖建築設計大師、行業權威專家、主流媒體等大批先鋒石材人交流分享最新資訊、探討行業趨勢,也成為石材行業的權威風向標。
▲石材拼成幾何圖形,顯得特別亮眼。
用奢石打造的室內裝飾充滿了時尚感和藝術氣息。
【同步】
石材進軍家裝市場是大勢所趨
「全面攻略:石材進軍家裝市場」行業交流會舉行
石材進家裝在2013年被提出,在這個行業中算是個老話題,但在實際操作上,真正做出標杆性成果的企業並不多。如今,整個市場進入全新模式,石材進家裝又將如何與時俱進?昨日,「全面攻略:石材進軍家裝市場」行業交流會在廈門石材展上舉行。
被譽為「全品類臺面專家」的NSMotif公司創始人Karen Roe認為,企業應該更多地去關注客戶的感知和體驗,而不是一味地只關心自己為客戶做了哪些服務。「要多去思考,我們為客戶提供的相關服務,客戶是否能有真實的、滿足的體驗?我們是否能與客戶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她說,就像石材想走進家裝一樣,我們也要試著走近客戶的生活,建立業務以外的情感連接。
「石材家裝的發展將會是大勢所趨。」在石材盒子創始人、鵬基石裝品牌創始人、成都鵬基石材董事長張躍前看來,與公裝市場相比,家裝更注重系統化經營以及服務。他認為,如果企業想進軍家裝市場,首先應該把經營鏈縮短,將注意力集中在家裝問題的解決上。而在整體運營上,可以走標準化經營的路線,即產品差異標準化、流程標準化、人才培養標準化、生產管理標準化。
(本報記者吳君寧)
石材設計應「石聯璧合」
天然石材產品設計論壇舉行
設計是石材的靈魂,只有好的設計才能讓石材展現天然的魅力。昨日下午,備受關注的天然石材產品設計論壇在廈門石材展舉行。來自希臘、美國、德國的設計師,從大理石手作燈具、公共空間的石材運用等精彩案例講起,探討了當下石材設計的困境和新趨勢。
希臘年輕設計師Chris Basias從自己對希臘大理石的熱愛說起。希臘大理石源遠流長的運用與充足的關照,給予他將光與石材結合的理念。「希望燈具點亮人們的生活,點亮他們的空間。」大理石光澤耀人,與光的互動,能給予觀者一種心靈平衡感。美國的兩位設計師Kathey Spanier和Dan Rea分享了美國公共空間設計中的精彩石材運用案例,如聖母大學、美國空軍學院、華盛頓羅斯福紀念碑和馬丁·路德·金紀念碑等;丹佛聯合車站經石材利用改造後不再滲水,並增加孩子互動設計,大受歡迎。
參加論壇的兩位設計師作品皆在首屆「石無限――產品設計展」展出。德國設計師Peter Backer認為,他們的作品迎合了當下「石聯璧合」的設計趨勢,不再「就石論石」。當下,很多石材設計,過於拘泥石材,大多笨重而喪失實用性,比如石頭做的汽車等。他覺得,石材設計不應僅依靠石材,而應用石材設計,並找到合適的材料用於搭配,實現其功能。 (本報記者蘭京)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