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臺灣設計旅行中的追問與成長:從我是誰,到我想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2021-02-17 設計家傳媒出版

設計人成長,在路上

人生學問,在天地間

兩岸情誼,在你來我往中!

每一場臺灣設計行旅

都會有多種開始和結束

一種在腳下,一種在線上

還有無數種

在你我的回憶裡

——許曉東

▲精彩回顧

由設計家傳媒主辦的2018臺灣人文·美學·創意設計考察之旅第27期圓滿落幕,上海、大連、昆明、長春等地設計精英與《設計家》主編許曉東從高雄、臺南、臺中、臺北到宜蘭,考察了臺灣的社會風貌、風土人情、自然生態,走訪設計業界代表人物,走進設計高校,學習精品課程,考察大師之作,體驗精品空間,感知臺灣設計精髓,並留下諸多歡樂、思悟。

臺灣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陳其澎院長課程:聽見霄裡——從大學社會責任談社會設計與社區創生。走進知名設計事務所:臺灣今品空間計畫/楊岸設計事務所:創始主持人楊岸分享多年藝術藏品、交流設計經歷與代表案例;臺灣雅群空間設計,設計總監杜杜錦賜分享空間生命力的思考邏輯。走進設計現場:夏利設計樣板房——華相上謙、豐谷璞真,夏利設計總監許盛鑫親赴現場講解分享。設計家編著《現代主義住宅設計》臺灣作者圖書發布會:臺灣室內設計裝修同業會陳俊明理事長、仝育設計二位總監鄭瑞文、莊媛婷,由裡設計總監傅瓊慧、設計師李肯出席。探訪高校:東海大學。體驗美好關係:人文書席設計;參觀現代佛教空間菩薩寺;體驗地標酒店與餐廳:涵碧樓、有朋會館、U.I.J設計酒店、英迪格酒店、誠品行旅、食養山房、晶英軒、拾七石頭火鍋.

從成長之道,到專精之術;從空間體驗,到創作者分享;從兩岸對話,到夥伴切磋;一場旅行,無限可能。

 下拉查看更多內容

臺灣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陳其澎院長課程

聽見霄裡:從大學社會責任談社會設計與社區創生

▲設計師認真聽講中

▲設計師提問,陳院長解惑.

臺灣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陳其澎院長分享大學社會責任——建築、景觀、室內設計等專業的社會應用實踐,提出活化老化農村社區,提升社區生活與生態環境質量,發展環境永續教育,發展環境友善之文創產業等學習、服務概念。現場設計師與陳院長就社區創生等社會問題進行討論,引發思考,收穫感悟。

體驗霄裡社區的人文特色場域,陳院長帶領設計師走進霄裡,分享其中的歷史地理文化及設計讓生活更美好的加值性產品。從手工扎染到人文場地的導覽,讓設計師深度感受到了「老」社區的創生活力。

▲遠山與稻田,設計師與陳其澎院長霄裡留影

走進知名設計事務所:臺灣今品空間計畫/楊岸設計事務所

▲二次大戰機車引擎外蓋架構出的金屬雕塑椅;牆上是莊普的畫作

▲韓國藝術家梁慧圭的軟雕塑披在鬼才設計師馬克·紐森(Marc Newson)的〈胚胎椅〉(Embryo Chair)上;日本行為藝術團體Chim↑Pom拍攝的烏鴉;楊岸手繪的愛狗草稿

「借藏品向經典致敬並與藝術家的創作生命相連結。」主持創始人楊岸帶領設計師參觀工作室,藏品之豐富和其所展示出的對生命價值的追求令設計師深受啟發。

楊岸以「我是誰」破題,與來訪大陸設計界晚輩互相提問,相識相知,以「豐富性」為主題,論述了一位優秀設計師養成的路徑以及作品呈現。他的分享,智慧、風趣而又溫暖,令設計師收穫頗多。他建議設計師要與時代、現實之間保持獨立性、批判性。

▲設計師與楊岸合影留念

設計師體驗雅群設計辦公、文藝結合的構享空間。其理念以設計與生活為主體,結合藝術、智能科技、造景引景、空間流動性多元主軸,讓空間成為人分享、展示的媒介,產生創意火花。由眼前所見的空間拓展而出一個眼前未見的空間,成為城市的一股新能量。

空間由人而顯現出豐富的生命力。設計總監杜錦賜分享設計理念及代表作品。他認為設計師需以創意思考、美學經驗,讓人的行為與空間的生命作一個交集。完美的設計, 並無統一標準,而是在於使用者的感受及感動。以人為根本 、以人為基礎 、以人為出發點,設計生活和品味。

走進設計現場

參觀體驗夏利設計樣板房:華相上謙、豐谷璞真

▲華相上謙樣板房

夏利設計總監許盛鑫親赴設計現場,為大陸設計師分享臺灣售樓處的獨特功能和設計理念。景觀、建築和室內設計相輔相成,引領業主抵達內心對家的期待。現場工藝精緻程度令設計師讚嘆。

▲豐谷璞真樣板房

室內空間場域通透,彼此開放,使人與人緊密互動於各處。

▲設計師與許盛鑫合影,精品設計現場又一美好留影

兩岸設計界朋友歡聚人文氣息濃厚的古都臺南。《設計家》主編許曉東,臺灣室內設計裝修同業公會陳俊明理事長,仝育設計二位總監鄭瑞文、莊媛婷,由裡設計總監傅瓊慧、設計師李肯,與大陸設計師們一同慶祝設計家新書《現代主義住宅設計》發布。

▲圖書臺灣作者與設計師留影

臺北伊通公園內,名為「多肉植物中的一桶書」,由建築師姚仁祿與設計師蔣友柏共同設計。設計讓生活美好,人文書席讓人在忙碌社會裡體驗更多人與人的美好互動。

現場,許曉東老師將隨身攜帶聖嚴法師所著《金剛經:福慧自在》一書,捐給伊通公園美好關係書席,希望為兩岸友誼增進一份美好關係。

▲書席美好,人和人的關係更為美好



主人陳明芳與設計師分享有朋會館設計故事與理念。空間與自然的無限融合,延伸出生活的美好,人在其中感受一分,皆有所得。

▲自然、建築、人與笑顏

高雄英迪格酒店,港口文化、海洋文明與當地產業特色的結合。設計師深度體驗其歷史、文化的設計背景,感受當地特色元素融於現代藝術的設計細節。

▲英迪格酒店留影

這座位於臺南的設計酒店,將設計旅店與青年旅社跨界混合。以現代語彙講述臺南過去與當下的美好故事。

設計師體驗酒店新形態共享社交概念——背包客房與高層客房的住客,在公享空間裡不分年齡、性別與階層,或彼此觀看或互不打擾,各安其好。建築與室內設計簡潔而富有質感,材料工藝樸實而又精緻。


將用餐空間視作一種靈性充滿的境界,透過設計、情境、語彙的鋪陳,使空間意悠長而境高遠。

▲體驗思考,修行不止

設計家至今已成功舉辦過27場臺灣設計考察之旅

更多豐富內容請查看連結:

看完如此豐富優質且專業的臺灣設計考察

已經有設計師小夥伴給設計家打call求帶了!

非常幸運,設計家第28期臺灣人文·美學·創意設計之旅

將於12月4日-8日正式開啟

這是2018年的收官之旅

更是今年的最精華版本

如此值得期待的事

你還不趕快來報名?


掃描下方二維碼

報名參加吧!

了解更多報名詳情!

其他報名方式:

電話聯繫(同微信)

許先生137-6167-6849

了解設計考察之旅最新動態!



相關焦點

  • 我喜歡旅行,但我更喜歡旅行過程中那個努力的自己
    記得有一位旅行家曾經說過:「一個人,走過多遠的路,去過多少地方,見過多少人,這些其實一點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旅途中想到了什麼,歸來時若隱若現感到自己改變了什麼。」我喜歡旅行,但我更喜歡旅行過程中那個努力的自己。最近兩年的時間裡,我不停奔波,一直行走在旅行的路上...
  • 在設計旅行中尋找更好的自己
    行走的地方多了你會發現,原來你最想看到的並不是山川湖海和星光,而是真正的那個你自己。」——禾木·別墅營造聯合創始人、設計總監宋鵬 「停下匆匆的腳步,放空自己,不經意間瞥到玻璃裡自己反射的影子穿梭在「心經」中,如同靈魂一般遊走在虛實的世界裡,別人亦是如此。
  • 我與臺灣的一場旅行
    2016年我把旅行計劃首站定在了臺灣,昨天翻看相冊突然又勾起了那時的點點滴滴,接下來讓我來回憶一下那年夏天.........臺灣給我的印象就是伴隨我成長的偶像劇和最喜歡的歌手唱著青春的旋律,在海邊公路騎著機車吹風,在河濱公園看見分手的情侶,那個叫做臺北、高雄、臺中、宜蘭、墾丁這些經常出現在臺劇的地方,是90後的我們想要追逐的記憶。那年突然決定去看看,所以跟著旅行團出發了。
  • 因為一部電影,我想去那個地方旅行
    因為一部電影 我想去那個地方旅行 你有沒有因為看了一部電影,非常非常想去到電影中的那個地方呢?影評人木衛二去年出了一本書叫《浪跡:電影與旅行》,他說自己經常被問:「除了看電影,平時還喜歡什麼?」他答:「喜歡旅行,拍照,和大家都差不多。」文字平實,視角特別。你可以看到的是一個對電影摯愛的人出發去旅行,他腦海中積累和構建的電影地圖與電影鏡頭下的真實地域碰撞,他用文字和圖片記錄下來了,成為一條屬於他的電影旅行之路。
  • 我們始終牽手旅行|我要踏上我的徵程 成為旅行花園的那個孩子
    我想,我大概正在幹這麼一件傻事。 我關心旅行是什麼,意味著什麼,最深刻的核心是什麼,我還關切旅行中的人也喜歡超脫於旅行之外的人。 「旅行是一個挑戰自己的過程。比如一些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未知世界的學習和探索、意外事件的發生……無一不是在幫助形成更強大的你。
  • 李曄:深圳讓我成長為更好更強大的自己
    放棄過往的工作經驗,從一個用聲音工作的人變成一個用筆工作的人,是考驗也是自我成就:若未來是個「仙境」,對未來最大的慷慨就是把自己獻給現在! 深圳讓我更自信與自我:只要想,就有可能!隨著這座城市的成長,我也成長為更好、更強大的自己! 不過,真正讓自己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的,反而是在離開它之後。
  • 6個適合春天的旅行文案,看完就想去旅行!
    是時候走出冬天的懶惰陰影,來一場暢快的旅行了! 不信?這裡有6個適合春天的旅行文案,看完就想去旅行!奚志農 成為空氣、山泉 融進綠色的土地 去消弭人和自然的距離 張小硯 去擁抱陌生相聚、分離 不要去等誰 不期而遇正在路上等你 臺灣民宿「緩慢adagio」
  • 等一個人成長起來,很累,我有點想放棄我那個喜歡的人了
    等一個人成長起來,很累,我有點想放棄我那個喜歡的人了。但是因為那個人,柚子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就在想到底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全身心的喜歡上,才會在我的那些小的疑問問題中逃脫出來,我想過很多遍,我說過我不想和一個人網戀,哪怕是我再對一個男孩子有好感,我都不會主動提出我們網戀吧這個要求,因為柚子在那段感情中受了一個很大的傷害,柚子的喉嚨就是在那個時候徹底變壞的。
  • 周董、陳老師、蘇打綠,去一次臺灣我就「見」到了這麼多人!
    旅行最重要的不是去哪裡,而是跟誰一起去,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風景只是旅行的一部分,它就在那裡,無論什麼時候,無論跟誰一起,都能看到。這是旅行最基本的體驗,就像有人說的,你們去日本看櫻花,我家門口就有櫻花,照樣可以看。如果錢只是花在風景上,旅行的體驗至少少了一半。所以,正確的說法是,旅行最重要的不是去哪裡,而是做什麼。
  • 我想一個人去旅行,2016年,送給自己
    我無非是想去看看這個世界罷了,每一寸的山谷裡的風景帶給我的感動,每一座雪山帶給我的震撼,藍天低雲帶給我的清靜,都不是城市生活能給我的。.一個人經歷一場徹底的旅行,一路上自由自在,可以漫無目的的遊蕩,可以不顧形象的碎碎念,不求遇見誰,也不求遇上什麼美好的風景。
  • 每次旅行都無聊?手把手教你策劃一場有趣到爆炸的旅行
    其實,你會發現,一家店的設計和食物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在和老闆或者店員聊天的過程中,瘋狂汲取著這個世界帶給你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對我來說,那就是探店的價值,更是旅行的意義。 「我害怕。」這是Mia下水前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我實在是想不到之後潛水到-15米的時候,她會成為擺拍最積極的那個。
  • 《1995-2005夏至未至》:那個男孩教會我成長,那個女孩教會我愛
    你們真的在我的生命中出現過麼?那個一表人才留學歸來的人,那個經歷過萬分波折但是卻依舊紅透半邊天的人,那個從年度最佳新人到年度最佳女歌手的人,那個用生命在唱歌點亮了眼前的黑暗的人。我真的,認識你們麼?明星圈裡面的那些無法言說的事情,機關算盡,到頭來得到的,究竟是什麼?
  • 從靜岡旅行到重返東京的DAVID:我想讓更多人看見好的設計
    我一直都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中英文能力以及海外業務開發經驗,讓更多設計師的作品可以被更多人看見東北大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宮城縣石卷市,在大地震前就存有年輕人外流以及人口老化的問題。一場地震,雖然讓很多人離開,卻牽起了許多外地人搬來石卷、為災後復興努力的緣分。
  • 一場設計旅行,將成為設計師一生財富
    中國設計精英之旅第31期(全國團)——2017臺灣在地化設計考察之旅實錄一場設計旅行,收穫的不只是友誼
  • 旅行的意義-希望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有些人,把旅行作為避難所,用於逃出生活起居的繁忙和煩惱;有些人,把旅行作為一次SPA,用於喚起早就深層次疲倦的人體;也有的人,把旅行作為一場冒險,去遼闊天地之間去探索全球的樣子……旅行對每一個人的意義都不一樣,但說到底,旅行全是個人與全球互動交流的全過程,離不了討論滿足和完成的課題研究,也一直在思索自身和全球的關聯。
  • 文釗:在追問中見證中國經濟和企業的成長與成熟
    如果從飛行路線圖上看,2700多公裡的跨度,我們從溫帶到了熱帶,我們從環渤海經濟區,一路穿過中原腹地河南,越過兩湖和廣西,跟粵港澳大灣區擦肩而過,最後來到海南自貿港。我們知道這兩年大家談論中國經濟,經常用的一個詞是韌性。也許在這樣的飛行中,經歷這樣一種跨越,讓我們能夠真切的體驗中國經濟的現實,理解這個超大規模經濟體多樣性,和由此而生的動能和潛力。
  • 旅行是對自己的一場修行。
    我也在想自己究竟如此奔波的跑到一個地方是為了什麼,旅行的對於我自己究竟意味著什麼。 每個人對旅行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我曾問過一些人關於旅行的意義。有人會說是為了放空自己,是的,難得有這麼長時間可以不用考慮工作中的那些煩心事。可以去看看不同事物。有人說旅行的意義就是為了長見識,畢竟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還有人可能就是簡簡單單的覺得在家無聊想要出來轉轉。
  • 我陪你成長,你伴我長大
    「什麼嘛,不要在我面前說。」「難過嗎?那,送小時候你喜歡的玩具,我這還有一個,是你落在我家的」「這應該算是我的東西,怎麼是送呢,還給我。」「五分鐘後下來開門,記得穿外套,我還是比較喜歡喝你家的茶。」「抱歉,茶不能給某些幾天都沒聯繫我的人喝。」這種感覺剛剛好,輕鬆自在,我們都能認真的做自己,需要的時候我們都在。某一天,他瀟灑地走到我跟前。「怎麼了,和同學鬧翻了,不和你的死黨在一起?」
  • 一場旅行,我看清了閨蜜的真面目
    : 旅行是檢驗友情最好的方式,它可以讓你徹底看清身邊的朋友,是不是那個可共歲月的人。在一場旅行過後,友情就到了崩盤的地步。 考驗的開始,是下車的那一刻。 先是阿雲和心悅兩個人不和,就為了一件衣服的事。因為心悅手上東西太多,一時沒顧及到,導致衣服掉到地上。 阿雲的臉一黑,指責的話脫口而出:「真服了,還不如我自己拿!」 說著一把奪走自己的衣服。第二天,我們逛遍了各處的景點。我的體力沒有她們好,一路走來,落後了許多。
  • 家長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成為自己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
    因此,哪怕父母對孩子的一個小小的耳濡目染,都可決定性地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當然,每一位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力求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最出色、最優秀的作品。而在現實生活中,在不同的方法之下,往往有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