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寧願買火車臥鋪都不願意坐高鐵,確實很多乘客會有這樣的選擇。
我回河南都買火車臥鋪。下午7點左右出發,吃飽喝足睡覺。13個多小時正好是早晨8.9點左右到達。地鐵公交車都有,拉著行李箱自己坐車一會兒功夫家了。從來不用麻煩別人來接送。(開通成都至三門峽的高鐵後坐過一次高鐵,雖說四個小時就到,大概從早上11點左右到下午3點左右吧!疲倦之極累毀了,下車腿都坐腫了。回家大睡三天才緩個勁來)
從票價上考慮
大家都知道,高鐵坐票比普通火車坐票要貴得多,甚至比普通火車的臥鋪票價都要貴。拿太原到上海為例,快車軟臥鋪票價為509.5元,而高鐵二等座的票價為691.5元。高鐵坐票比普通快車臥鋪票價格貴了將近200元。所以,從價格上來講,普通列車更划算,性價比更高,更容易被乘客所接受。
從舒適度方面考慮
常乘坐火車出行的朋友都知道,無論是乘坐普通列車還是高鐵,坐票只適合短途的乘客選擇。換算到時間上,基本在3個小時以內坐票還可以接受。超過了這個時間尤其在5個小時以上,如果選擇坐票便是自找罪受。我曾經坐過最長12個小時,無論換什麼姿勢坐都極為難受,坐的屁股發困、腿腳發麻,簡直就是遭罪,難受得想睡睡不著。
因此,在長途出行時,必須選擇臥鋪,哪怕是硬臥也要比高鐵上的軟座舒服的多,俗話說「站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躺著」。即便高鐵車廂內環境好,也要選擇更加舒適的普通列車臥鋪,最起碼人躺著不會太累,也可以休息好。當然,高鐵上也有臥鋪,只不過票價更加昂貴,不是一般乘客能夠承受的了的。
談下個人的體會。
過去沒有高鐵,只能坐普快了,特快也不是那麼多和方便的。只是,一旦改成新式空調車廂,價格就翻了一倍。再後來,動車、高鐵上來了,快是快了,價格又比空調車貴了一倍。
開始有動車、高鐵,我也是選擇坐它們。價格雖貴了一倍,但速度也是快了二倍。而且,當時沒有普及,很多人都嫌貴,不去坐它。那時,乘坐高鐵還是覺得挺優越,人經常沒有坐滿,大多數時候都是很安靜。挺好!而且,原來回家要乘坐十幾個小時;有了高鐵,只需要三四個小時就到了。但是後來,不一樣了。先是又降速了,回去要四五個小時了;接著,大家都認同,開始都愛坐它了。這一下子,裡面就熱鬧了。經常是齊裝滿員,而且,孩子多、談話的多,很快車廂裡熱鬧的就成了市場。特別是,那種趨向一面的座椅,好像很好,坐起來也舒服。可是在那樣混亂環境,感覺真不如普快那樣車廂好,坐在那裡真是好壓抑啊!
我找出的第一個原因是省錢。
同樣區間裡程,臥鋪比高鐵票價節省百分之四十五。
我找出的第二個原因是省時。
高鐵夜間不開,臥鋪晝夜兼程。我上班時單位在徐州,經常回滬,坐晚上的臥鋪,可以節省一天假期。
我找出的第三個原因是省事。
老火車都在市中心,乘坐比較方便,高鐵站離市區很遠,公交站臺離月臺也遠,麻煩!
我找出的第四個原因是省心。
出門如果帶的行李多還大,還是坐臥鋪好。坐高鐵,行李不在身邊,老是提心弔膽的,費神!
我找出的第五個原因是省力。
我是個只要困了倒頭就呼的人,晚上坐臥鋪,一覺醒來就到地方了。精力充沛、神滿氣足。高鐵空間小,手腳伸展不方便,三.五個小時下來,腰酸背痛,明顯比睡臥鋪費勁。
如果坐臥鋪,下班後不慌不忙吃個飯,然後去車站,從從容容。睡一覺起來,行李送去酒店,就可以開始逛了。回來那天也可以逛一整天,睡一覺起來正好趕到單位上班,玩足四天連著周末只需要請兩天假。
如果坐高鐵,只能坐第二天早晨的車,到北京把行李送去酒店已經是下午,一天基本就過去了。第四天只能逛上午半天,還不能多睡一下。實際逛的時間也就兩天半。
就算坐軟臥也比高鐵便宜,舒適度也好。
只要有夕發朝至的車,一般不會去坐高鐵。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