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眼中,長頸鹿是一種相對溫馴的動物,以長長的脖子聞名。但那條長長的脖子還是其他動物都望塵莫及的武器,用於同類之間的「搏(脖)鬥」。據《每日郵報》報導,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Park)的稀樹草原上,攝影師拍到兩隻雄性長頸鹿之間激烈戰鬥的過程,畫面十分罕見。
據悉,野生動物攝影師埃德裡希(Edrich)在5日意外拍到兩隻高約18-20英尺的長頸鹿進行搏鬥的全過程。從視頻畫面看,兩隻體型相差無幾的長頸鹿進行「脖子」互甩擊打對方。在幾分鐘後,體色深色一點的那隻長頸鹿突然KO了對手,令對手倒地。然後它把蹄子放在失敗者的身上,擺出了勝利者的姿勢。
幾分鐘後,那頭搏鬥落敗流血的長頸鹿慢慢地在地上站起來了。接著再次遭到勝利的長頸鹿的脖子猛擊,結果是失敗的長頸鹿第二次倒地,勝利的長頸鹿再將蹄子放在落敗對手身上。當落敗的長頸鹿第二次站起來時,再一輪受到重擊。不過落敗的長頸鹿似乎接受了爭鬥失敗的事實,一隻耳朵嚴重受傷,頭上及脖子上傷痕累累,最後被勝利的長頸鹿護送出了領地。
埃德裡希表示:「完全顛覆了我對長頸鹿的溫馴印象,而整個爭鬥過程持續了大約45分鐘。結果是佔優勢的雄性長頸鹿擊敗了對手,直到它離開了領地。被擊敗的長頸鹿受了重傷,在其餘生中將留下嚴重的戰鬥傷痕,希望對它的身體健康無大礙。」
事實上長頸鹿可沒想像中溫馴,尤其在求偶季常大打出手,那條長長的脖子就是長頸鹿最強大的武器。據說它們在互甩脖子的過程中,捶打的衝擊力超過200公斤,擊打的聲音可以在1公裡外都能聽見。可能有些人會疑問,長頸鹿用脖子打架的時候會不會斷的?一般情況下不會,但也會有意外。
雖然長頸鹿的脖子長度可達2-2.4米,但它們的脖子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由7塊頸椎骨組成,不過長頸鹿頸骨間的關節比我們的更加靈活。大多數哺乳類的頸椎都是靠寰枕關節 (atlanto-occipital joint) 與寰樞關節 (Atlanto-axial joint) 來活動,可以做到如點頭、搖頭、轉頭等動作,但基本上也只有這些。而長頸鹿的各塊頸椎之間是由球窩關節 (Ball and socket joint) 連接,這種關節僅出現在人類肩關節、髖關節上,它們也是人體最最靈活的關節。所以長頸龍甩脖子的幅度可以那麼大。
同時頸部遠比大家想像中結實,即使出現骨折,依然能存活下來,只不過吃飯喝水比其他正常的長頸鹿困難一點而已。其實除了脖子外,長頸鹿的角也是一個武器。因為長頸鹿的角是和頭骨連在一起的,終身不會脫落。因此在同類間爭鬥中,雙方把脖子和頭當成流星錘進行互捶。
值得一提的是,學界在數百年來也不知道長頸鹿為何長那麼長的脖子。以前達爾文的觀點是短脖長頸鹿和長脖長頸鹿的優勝劣汰,短脖子夠不著樹冠上的食物被餓死,而長脖子倖存了下來。但現代科學家研究發現,長頸鹿即使在食物壓力大的旱季,仍然習慣從低矮的灌木取食,並且把脖子彎曲是它們進食速度最快、最常用的覓食姿勢。也就是說「好頸、不長」,修長的脖子對長頸鹿進食沒有什麼幫助,反而是阻礙。後來關於長頸鹿的長脖子還有不同解釋,但依然缺乏客觀的證據,所以對於長頸鹿為什麼長那麼長的脖子,科學家的回答是:不知道。
感謝閱讀!喜歡的可以三連擊,關注了解更多動物趣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