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還需減稅1550億!下一步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或將調整

2020-12-20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導

減稅已經成為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近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要繼續給企業減稅;隨後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並抓緊研究提出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而財政部部長劉昆則給出了更明確地信號:年內減稅力度較年初增加2000億。

「按現有政策計算,全年減稅降費規模大於11450億元,距離1.3萬億的減稅目標還剩餘約1550億元的空間。」國盛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熊園表示。

那麼,下一步,減稅從哪進行?

「要真正實現減稅,重點要放在大稅種上,主要是最大的兩個稅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此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增值稅稅率三檔並兩檔尚未實施,劉尚希表示,應該應儘快實施,16%的基準稅率可考慮下調,這在完善增值稅稅制的同時,也能實現增值稅總體稅負的下降。此外,10年未改的企業所得稅也有較大下調空間。

不過,由於涉及到稅率調整,企業所得稅調整短期內難以完成,預計減稅重點將以增值稅為主。

擴大減稅

在高層「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框架下,減稅已經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優先方向。

劉昆指出,在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預計今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這比年初1.1萬億目標擴大2000萬億。

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則更加樂觀,他表示,明年減稅、減費的力度有望達到甚至超過1%的GDP,可能大於美國減稅的力度。

「減稅降費主要為激發市場活力,減輕企業負擔。後續減稅降費會是一攬子政策,不僅僅為熨平短期經濟波動,更是著眼長遠、改善預期、應對趨勢性問題的舉措。」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表示。

此次個稅改革將起徵點提高到每月5000元後,稅收一年約減3200億;專項附加扣除預計將為居民減稅1064至1538億元。

國泰君安宏觀負責人花長春對《華夏時報》記者介紹,兩者相加,本輪個稅改革預計將為居民個人釋放紅利4264至4738億元紅利。若以4700億元紅利為準,個稅起徵點和抵扣改革將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4700億元,按邊際消費傾向0.6計算,或可推高消費近3000億元,加快消費增速近0.9個百分點,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佔GDP比重接近40%的條件下,將提升GDP增速0.4個百分點。

「個稅減免只是開始,後續萬億增值稅減稅可期待。」花長春表示。

據了解,此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增值稅稅率三檔並兩檔尚未實施,劉尚希表示,應該應儘快實施,16%的基準稅率可考慮下調,這在完善增值稅稅制的同時,也能實現增值稅總體稅負的下降。

9月28日,國家總理李克強在浙江台州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明確表示,下一步要更大力度簡政、減稅、減費,其中減稅」要加快推進增值稅稅率「三檔變兩檔」,研究降低增值稅稅率。

此外,增值稅的徵管上,一些政策也可以微調,讓納稅和享受的公共服務匹配起來,調動企業和地方的積極性。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近期連續發布報告,呼籲減稅,報告認為,下調增值稅率不僅能夠改善企業盈利,而且由於我國所有產品都包含了增值稅,下調增值稅率能使減稅政策受惠範圍更廣,各經濟主體廣泛受益。按照測算,增值稅16%檔減3個點之後,增值稅減稅或達1.3萬億。

不過,對於未來的減稅空間,劉尚希表示,增值稅之外,企業所得稅也有減稅空間。

據了解,我國企業所得稅稅法修訂上次是2008年,目前已經使用有10年時間。10年前稅改時,OECD企業所得稅平均法定稅率是31%,中國稅率定在25%是很有競爭力的。現在全球大的趨勢是降低稅率,很多在20%上下的水平。如果單看稅率,有重新評估的空間。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看來,增值稅之外,消費稅、關稅等間接稅也均有減稅空間。

而在喬寶雲看來,除了減稅,社保費率也有下調的空間。

「我國各項社保費率加總,名義費率佔工資收入比重有40%左右,國際來看這個比重是相當高的,所以市場產生了很多規避繳費的行為。降低社保費率之後,可以採取其他必要措施,比如現在正在加快國資劃轉充實社保基金等,保障養老金正常發放。」喬寶雲表示。

突出引導意義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個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8%、13.1%和8%。相比之下,稅收下降的幅度很大。

「在當前貿易摩擦與信用收縮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國更需要降低稅費,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全球競爭力,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因此要合理解決去槓桿問題同時穩定經濟改善結構,需要財政政策助推信用有效傳導,與貨幣政策相互配合,做好將流動性的源頭寬鬆向下遊實體經濟的引流工作。」熊園撰文表示。

一個問題在於,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無疑將進一步提高企業「獲得感」。營改增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減稅效果,不過由於增值稅的抵扣機制,同時也受到投資周期、資本構成、管理情況、盈利能力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其效果存在滯後效應,部分減稅企業不一定感受深刻。

劉尚希也表示,現在減稅的一大目標是有效引導預期。過去減稅主要在稅基上做文章,比如企業所得稅的各種稅前扣除、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都是通過縮小稅基的方式,來減輕納稅人負擔。這種方式對納稅人來講計算複雜,而且稅收管理部門核實難度大,容易造成稅收流失。以後的減稅方式應主要從稅率上做文章,要較大幅度降低名義稅率,同時清理和規範稅基,使稅率和稅基形成新的組合,既能有效引導預期,同時又使稅收收入不會大幅下降。

「下一步減稅政策,需要以普惠式減稅為主,同時結合稅制改革,在完善稅制的同時,實現稅負下降,而且應當有利於企業公平競爭。同時,減稅方式要實現一大轉變,從原來在稅基上做文章轉向在稅率上做文章。」劉尚希表示。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繼增值稅減免後,國務院再加碼減稅降費:允許小微企業緩繳所得稅
    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減免增值稅等政策後,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又可以享受一項新的減稅降費優惠政策。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允許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延緩繳納所得稅。允許小微企業延緩繳納所得稅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要求,允許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延緩繳納所得稅,延長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關稅費政策實施期限。南都記者關注到,這是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減免增值稅等政策後,國務院出臺的最新一項減稅降費政策。
  • 解決增值稅及企業所得稅的總部經濟優惠政策
    打個比方,您現在是銷售某件商品,增值稅稅率是13%,你賣200元,進貨100元,需繳納13塊的增值稅,還可能沒有進項增票抵扣,而重複繳稅。 2、企業所得稅:正常來說,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小型微利企業,對於營業額0-100萬,所得稅按照5%徵收;100-300萬,所得稅按照10%徵收;300萬以上,正常25%繳納。
  • 4月1日增值稅改革政策落地 五華區6萬多戶企業享減稅紅利
    4月1日,深化增值稅改革的靴子落地,減稅對象輻射到一般納稅人,而年初出臺的普惠性減稅政策已經讓小微企業感受到了實惠。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接踵而至。五華區徵管納稅人戶數約6.7萬戶,優惠政策幾乎可以覆蓋全部納稅人。這是前所未有的稅政紅利!
  • 中國減稅「在路上」:是時候降低製造業增值稅了
    摘要:上海證券報華生團隊認為,我國調減製造業增值稅是中央醞釀已久的戰略考慮,而現在營改增已經順利完成,實施效果良好,又值川普減稅引發國際上競爭性減稅的外部環境,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可謂適當其時。■美國企業的所得稅分為兩部分,聯邦稅和地方的企業所得稅。
  • 減稅與簡稅|增值稅減稅:我們還有哪些期待?
    自2018年,中國正式啟動增值稅減稅改革以來,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諸多配套減稅降費措施,截至目前,最大規模的減稅和降費措施都已經實施。增值稅降率是最大規模的減稅,社保費降率是最期待的降費,此外還包括小微企業減稅、企業所得稅減稅等相關改革。減稅降費的效應是非常明顯的,其中一個指標是減少了政府收入。
  • 3800億的減稅紅包 江蘇企業能分到多少?
    交匯點訊 江蘇企業迎來新一輪減稅利好!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一季度已出臺降費2000億元措施的基礎上,再出臺6項減稅措施,進一步釋放減稅紅利,預計全年將再減輕各類市場主體稅負3800多億元。
  • 減稅與簡稅|增值稅減稅:減了誰的稅?
    與發達國家的直接稅稅制不同,間接稅的最主要特徵是其轉嫁功能,無論這種間接稅是價外稅(例如增值稅),還是價內稅(例如消費稅),廠家都很容易將稅負嵌入到價格中,通過提高價格的方式將稅負轉移給下家。因此,減稅的收益也一定是惠及多個群體的;並且,任何一次的減稅除了能夠帶來直接減負之外,也一定會帶來收入分配的變化,與之對應的增值稅減稅,在很大程度上是改善了收入分配。
  • 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申報收入差異解析
    ,稅務機關也往往會將這種情況,特別是增值稅申報收入大於企業所得稅申報收入的情況視為重要的稅收風險點而予以特別關注,因為從理論上講,企業所得稅的應稅收入總額要遠遠大於增值稅的應稅收入總額,出現增值稅申報收入大於企業所得稅申報收入這一相反的結果,確實隱含很大的稅收風險,採取相應的風險識別和應對措施,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於防範和化解稅收風險、規範稅收徵管很有必要。
  • 中國是否調整企業所得稅稅率要看全球因素 比如川普是否大規模減稅
    經濟觀察網了解到,此次修法不涉及稅率,並且在短期內,企業所得稅所得稅的稅率調整的可能性不大。在減稅清費大的前提下,企業所得稅的調整還是去加大扣除等稅收優惠有關。「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穩定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從上次企業所得稅率調整來看,調整企業所得稅稅率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不僅要考慮國內自身的稅負,還要考慮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稅率,若是中國稅負相比其他國家太高,企業的競爭力就會降低。現在來看是否降低企業所得稅的稅率,還要看看世界其他經濟體的稅率調整,比如美國是否會大規模降低企業所得稅。」一位稅務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
  • 稅務總局:建議明年繼續減稅降費,增值稅繼續下調
    ,下一步考慮增值稅繼續下調,企業所得稅適度下調,至於下調多少,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和經濟發展情況決定。 2016年減稅大約9348億,2017年7655億,2018年9952億,2019年2.3萬億,2020年預計超過2.5萬億。
  • 借款利息在增值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中不同之處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難免發生借款事宜,借款產生的借款利息在增值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中處理規定不同之處?個人借款利息,如何處理?房開企業利息如何進行會計處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下吧。
  • 2019減稅降費政策內容 減稅降費新政亮點在哪?
    並且,16%和10%兩檔稅率覆蓋了全部的「老」(營改增之前)增值稅納稅人以及「新」增值稅納稅人(動產租賃、交通運輸、建築等),納稅人覆蓋面廣。  大稅率降幅疊加廣覆蓋範圍也使得減稅總規模遠高於2018年。據初步測算,本次增值稅稅率降低可帶來年化減稅規模1.2萬億元,實際減稅規模則視該政策的具體實施情況而定。
  • 國務院部署的減稅降費1萬億將如何影響你我生活?
    減稅3825億,降費3355億,再降費2830億,這半年,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一個,一個,又一個的數字?今年兩會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承諾,全年為企業減稅降費力爭達到1萬億元。事實上,國務院這幾年一直在減稅降費上下功夫出實招。去年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開後,一年內減稅規模就近7000億元。
  • 全國減稅同時稅收仍猛增 學者稱需調整間接稅
    2011年,「減稅」成為整個年度的稅收關鍵詞。  個人所得稅調整、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房產稅改革試點、資源稅改革及車船稅微調,每每「稅事」變動,各界無不高度關注,媒體也競相報導。仔細來看,這些稅制變動都透著 「減稅」的意向。然而,全國稅收收入增長仍明顯高於GDP增長。  為什麼越減稅,收上來的稅收反而越多?
  • 增值稅減稅效應如何?改革將帶動GDP增加3014億元
    改革將帶動GDP增加3014億元近日,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增值稅減稅政策效應季度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增值稅減稅在2019年4-6月已經對經濟發展產生了顯著的帶動作用,且將在未來三年左右的時間內持續帶動我國經濟增長。
  • 任澤平:在減稅競爭中 中國全口徑宏觀稅高於美國
    美國企業所得稅減稅幅度較大,名義稅率與我國目前基本相當,但考慮中國還存在佔比較高的非稅收入、社保費負擔以及社會保障程度不高,中國企業的實際稅負較重,需要降稅清費。美國企業所得稅從累進的35%下降為單一稅率21%,考慮州和地方的企業所得稅(約4%),企業面對的稅率約25%,與我國基本相當(基準稅率25%,高新技術企業15%)。
  • 海南:減稅降費讓企業輕裝上陣
    「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讓企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實惠,也讓企業得以輕裝上陣。」海南普利製藥公司財務負責人楊成虎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截至今年10月份,企業僅增值稅一項就減輕負擔815.68萬元。
  • 公司沒成本票,企業所得稅怎麼解決
    說實話,金稅四期都要上線了,減稅的方法若還是一層不變,著實有些燙手啊。 「缺少成本」是很多企業的通病,如何合理取得成本呢?我們可以從當下的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入手,了解一下:
  • 國務院關於減稅降費工作情況的報告(全文)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明確將製造業等行業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10%的增值稅稅率降至9%,相應調整部分貨物服務出口退稅率、購進農產品適用的扣除率等;進一步擴大進項稅抵扣範圍,將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並將納稅人取得不動產支付的進項稅由分兩年抵扣改為一次性全額抵扣;對主營業務為郵政、電信、現代服務和生活性服務業的納稅人,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10月1日起又進一步將生活性服務業加計抵減比例提高到
  • 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降低影響幾何
    美國聯邦稅改法案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將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降低到21%,當前各界都在關注此項調整帶來的影響。  由於在美國只有股份有限公司繳納企業所得稅,其在企業總數中佔比並不高,佔大部分的是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無限責任公司等穿透實體。這意味著,最終減稅的效應可能並不能惠及在企業數量中佔比較高的中小企業。這樣的稅收結構決定了稅率驟減不能給全美企業減負帶來非常顯著的效果。  根據美國國會稅收聯合委員會的報告,此次稅改會使美國聯邦在10年內淨減少企業所得稅收入56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