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重訪自貢東北部的賴家廟,沿著長灘河步道逆流而上,不僅一路探訪長灘河流域的歷史遺蹟,更飽覽藍天白雲下長灘河畔的大美風光。
兩年前,曾走進何市老街和萬壽宮,來去匆匆尋訪賴家廟遺址。兩年後,為探訪長灘河流域沿岸的古橋,首站決定從重訪賴雅廟老街開啟。
賴雅廟為明代景泰年間古寺,四周林木繁茂。舊時香火極盛,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廟會,商旅如雲,名聞遠近。解放後逐漸發展為集市,今屬大安區何市鎮,處於自貢市東北部長灘河畔,原為永和鄉人民政府駐地,距市區23公裡。北界內江伏龍,南鄰何市,相距均僅有3公裡。
原來的大安區永和鄉政府駐地
這棟新建的教學樓據說為賴雅古廟的原址,不過環顧一圈已經很難發現古廟的任何遺蹟。
老街的盡頭一直通往內江伏龍
從賴雅廟老街坡底岔路口向長灘河出發
長灘河發源於資中縣境內金峰寺,流經資中、內江後,在何市鎮十字村入境,向南經何市、三多寨鎮,於沿灘區仙灘注入釜溪河。賴雅大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年(1574),原為三孔石橋,明代何友誼倡修。現在的賴雅大橋為1971年重建為雙孔石拱橋,藍天白雲下賴雅大橋倒映顯得如此唯美。
賴雅大橋旁眺望永和小學,山環水繞、風景優美,可以想像賴雅古廟曾經的雄偉。
賴雅大橋旁的鄉村文化廣場
長灘河畔周家壩的稻花飄香
沿著長灘河邊的新建步道逆流而上
河岸邊高大的楓楊樹
遠眺長灘河上的黑鹽灘新老橋
黑鹽灘一帶正在修建的長灘河流域防洪工程
老與新的相遇,歷史與現代的相遇。
行走在雨後雲霽的黑鹽灘新大橋
黑鹽灘橋橫跨長灘河東西向,始建於清代,原為12孔石平橋,後為便於運河沙,將橋中心兩孔拆毀,用預製水泥板搭建成拱橋。(8月初的洪峰過境黑鹽灘橋已部分衝毀)
新建的黑鹽灘大橋,如同「長灘河之眼」一樣美麗!
黑鹽灘大橋兩側均在修建新的防護堤
告別黑鹽灘,繼續沿著步道向法海寺出發。
雨後雲霽,長灘河畔的步道簡直是美翻了!
一步一景、風景如畫。
這一段長灘河兩岸的動靜不小,對岸據說是新建一條通往法海寺的公路。
拐彎後,法海寺橋便靜靜矗立在長灘河之上。
法海寺橋面至今被衝毀多次,每次被衝毀橋面後,村民便升高橋墩重鋪橋面,以至形成今日三層橋面的現狀。不過現在長灘河的水位較高,橋面距離河面差不多一米,已經很難看到三層橋面的景象。
法海寺橋為南北走向橫跨長灘河,位於自貢市大安區何市鎮三河村3組。始建於清代,重修於1964年,橋為10孔平橋結構,黃礓石橋墩,橋面三層,最下層橋面系清代建造,橋面已沒入水底。時至今日,法海寺一帶的居民仍然以法海寺橋為出行的交通要道。
藍天白雲下的法海寺田園風光
飽經滄桑的法海寺
探訪返程從高廟寨村方向繞行,這一帶為正在打造的自貢市大安區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鄉村公路按照園區的標準建設,路面寬闊又平整。行走在這樣的藍天白雲下,是不是有一種「假裝在高原」的感覺?
漫步鄉間公路,美麗的風景,撲面而來,隨風而逝。
一路花開,芳香撲鼻,心情格外的美麗!
轉彎處的鮮花已經開在路邊,別有一番韻味!
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鄉村田園風光如詩如畫!
極目遠眺,一幅唯美的鄉村田園盡收眼底!
雨後雲霽美,逆光也漂亮!
美麗的鄉間大道蜿蜒向前
白雲朵朵如雪如棉
雨後雲霽的鄉村街道也顯得更加漂亮
立在長灘河大橋旁公路邊的兩大銘牌
建於1971年的長灘河大橋
漫步在藍天白雲下的長灘河畔,既能感受厚重的歷史底蘊,又能飽覽詩意般的田園風光。一步一景、鄉村如畫,期待未來這裡能成為自貢現代農業發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