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劉辰翁《辛稼軒詞序》
蘇軾不僅是詩人還是書法家、文學家、畫家、美食家。除此,他還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藥、數學、金石、美學等方面都取得過不俗成就。
他心繫天下,悲憫蒼生。無論境遇如何,都能泰然處之。多讀蘇軾,你會變得豁達!
01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02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03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04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
05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06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和董傳留別》
07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08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定風波》
09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10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贈劉景文》
11
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行香子·過七裡瀨》
12
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13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望江南·超然臺作》
14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15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16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春景》
17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18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臨江仙·送錢穆父》
19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陽關曲》
20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
21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念奴嬌·赤壁懷古》
22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23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24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25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26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27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念奴嬌·中秋》
28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守歲》
29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和子由澠池懷舊》
30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一個人太過知名,有關他的討論便當然會多了起來,從本人喜惡,到家中隱私,甚至對大格局的影響,全是為大家所蘇洵為他取的,蘇洵一直心懷志向遠大,怎奈受家境影響,一直無法從業自己喜愛的事兒,為生活所牽累。故當蘇洵的大兒子出世以後,便將自己全部的寄予和期待全付放到了第一個孩子的的身上,子瞻,說白了,意味著了蘇洵對蘇軾的真切期待,期待這一兒子不要像自己一樣,可以有一個審時度勢的眼光和觀點,而且有一個光輝的將來。
有關東坡居士,則是此外的一則小故事了,蘇軾的官運非常的不成功,它是大家都知道的,蘇軾的第一次貶官,就是外放進為黃州做官,在黃州時,蘇軾的住址就是在東坡處,之後蘇軾從政愈發的煩悶,他因此寫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詩文,可以說蘇軾是在東坡處出名的,因此他又稱東坡居士。
蘇軾的雅號
蘇軾是一代文學家,蘇軾自稱「東坡居士」,雅號「東坡」,實際上蘇軾的雅號有很多,例如蘇轍為「小蘇」,此外蘇軾由於是四川眉山人,因此大家又稱其為「眉山公」和「眉山老先生」。總得來說,蘇軾更為知名的雅號是「東坡居士」。
蘇軾的雅號許多,更為大家所了解的是其「東坡居士」的雅號,我們今天很多人不清楚蘇軾,提到蘇東坡確是赫赫有名,那麼蘇軾為何稱自己為「東坡居士」呢?下邊我們就講一下在其中的原因。
公元1079年,蘇軾時歲四十二歲,蘇軾被剝削階級說創作古詩詞諷刺新法,蘇軾因而被抓坐牢,蘇軾在牢中待了103天,差點兒被斬頭,這就是「烏臺詩案」,蘇軾從牢中被釋放出來以後被貶官來到黃州,變成了黃州團練副使,也就是等同於如今民俗的自衛隊副大隊長之職,可以說這一職位是蘇軾一生當中最少的一個官銜。
這一職位非常的低下,而且沒有權力,這個時候蘇軾擁有很多的閒暇時間,因此蘇軾常常到黃州附近的赤壁去玩,寫出了《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這兩個千載名作,蘇軾在工作之餘帶領自己的家人開荒城東區的一塊山地,種地幫補生活,東坡居士這一雅號就是這個情況下取的。蘇軾在這個環節可以說過到了一種悠閒舒服的日常生活,算作一段歸隱的生活了。可能是處在對這段時間的懷戀,之後蘇軾一直選用「東坡」這一雅號,進而造成 如今雅號超出了其真正的姓名,很多人乃至是只了解蘇東坡而不清楚蘇軾。
蘇軾,字東坡。生在宋代年裡,是在我國傑出的作家。
蘇軾,生在1037年,在塵世間渡過了六十四個春秋後離去人世間,壽終六十有四歲。他的一生從政生涯層面看起來極其艱辛,為政期內曾有多起兩落,給他們的後半輩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說蘇軾並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但造物主在閉店的另外給他們留有了一扇窗,那就是他的文學類創意之途,蘇軾的一生寫出了許多篇順口的古詩詞,從這些古詩詞中我們可以體會他的傑出理想、他的起起落落、他的擔憂、他的愉悅、他的不忿、他的憂傷。
蘇軾一門三傑,上有蘇父蘇洵,下有侄子蘇轍。那時候三人另外報名參加考試,均金榜提名,但蘇軾的功底最大,成績當然也是在其中最大。應考後,蘇軾深的監考官歐陽修的鐘愛和認同,每一次蘇軾寫成新的著作,歐陽修必然參照過目,在歐陽修的竭力引薦下,蘇軾踏入官運,剛開始從政之途。
但政長路漫漫,黨派爭奪,蘇軾的從政生涯的衰落就是來源於與王安石政見不一樣,那時候王安石大怒,無可奈何蘇軾只有撤出京城,調外做官,歷經一番勤奮,蘇軾的官運也漸漸地踏入了正規,但在一次奏疏給皇上的奏摺中,蘇軾卻因帶到本人顏色,被官府內以王安石為先的新派陣營所對於,新政黨想將蘇軾於自死,蘇軾便因而而遭到牢獄之災。
蘇軾擺脫牢獄之災後,便再度經歷了人生道路的第二次起降,最後老死於宋徽宗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