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讓古厝「活」起來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三坊七巷景區。葉義斌攝(中經視覺)

  福建福州市一座中西文化相融合的近現代傳統建築——永德會館。(新華社發)

  福建福州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葉義斌攝(中經視覺)

  近年來,福建福州市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不斷落實保護責任、加快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提高古厝保護能力和水平……一系列新舉措新辦法使得古厝不斷煥發新活力。

  隨著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即將到來,福州立足古厝特色,開展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與新一輪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從3月12日起,鼓樓區率先推行「古厝長制」,並制定下發了《鼓樓區全面推行古厝長制實施方案》,全面提升鼓樓區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和成效。

  保護古厝的「根」與「魂」

  「福州古厝是福州歷史文化的載體,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出獨屬於福州的歷史文化基因。」福建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原首席總建築師黃漢民說,福州古厝不僅讓人們記住了鄉愁,還有利於福州千年文脈的傳承。

  近年來,福州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全面梳理老城歷史記憶、古城符號和福州元素,突出閩都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統籌推進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3大歷史文化街區修繕保護,實施煙臺山、冶山等歷史文化風貌區、建築群和明城牆遺址、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復工程,2018年又啟動了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

  「從三坊七巷的保護到如今打造15個歷史文化街區和200多個傳統老街巷,我們能夠看到,從單體建築到成片保護,這些文化遺產的整體氛圍發生了很大變化,非常可喜。」曾多次到過福州,參與過三坊七巷、烏塔等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說。

  隨著各大公園逐漸恢復開放,於山風景區也迎來了不少市民。然而,於山頗具盛名的戚公祠仍處於關閉狀態。在於山戚公祠前,不少工人正在架設腳手架,空地上堆滿建築材料。據悉,本次改造提升的古建築包括白雲寺、補山精舍等9處,建築面積共約1120平方米。

  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不少古建築屋頂雜草叢生,牆面也存在掉漆、破損等情況。於山風景區公園管理處主任孫偉表示,在改造中,園方將按現存建築面貌與殘存痕跡,甄別拆除在後期使用過程中因維修、改造、增建而產生的與歷史面貌不協調部位,從而最大限度保存建築的歷史面貌。「例如:蓬萊閣在過去修繕中用紅磚封住窗戶,導致外牆面青紅交雜。本次提升將為蓬萊閣『開窗』,去掉紅磚,周邊水泥地也將恢復為條石路面。」

  目前,正在實施的91項211個古厝保護提升項目中,122個項目已完工,計劃5月底前所有項目基本完成。

  推進古厝的活化利用

  守住古厝,留住鄉愁。多年來,福州一以貫之地注重古厝個性修復和活化利用,積極推動文旅融合,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充分展示福州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當前,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已成為文化遺產保護的新理念、新方式。「我們要在科學保護的基礎上,堅持合理利用與轉化創新,積極推動文旅融合,千方百計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讓城市文脈更好傳承下去。」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翁國平說。

  以三坊七巷為例,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其中水榭戲臺、二梅書屋等被闢為民俗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供遊客參觀。同時,坊巷內還經常舉辦福州傳統民俗展示、體驗活動,吸引了脫胎漆器、軟木畫等民間藝術業態入駐,逐漸成為福州傳統文化的展示中心、交流平合以及文創產業基地。自2015年以來,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已連續4年每年接待遊客量突破1000萬人次。

  為滿足廣大市民和遊客的古厝旅遊需求,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還推出了4大經典福州古厝、8個福州古厝必去「打卡點」,打造了古園林系列、古祠系列等10條福州古厝主題旅遊線路,展示了福州文物古建築保護的積極成果。

  在南公園歷史建築群保護修復項目現場,路通街64-66號木結構建築的外立面修復基本完成。在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庫成員陳木霖的指導下,多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加工木構件。

  「南公園歷史建築群在福州市區建築群裡獨樹一幟。」陳木霖說,該歷史建築群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外友好見證地、琉球鄉愁承載地、外貿港市空間展現地。本次修復將緊扣「海絲之路,中琉友好」以及「朝貢港市,河圖盛景」主題,結合各部分建築形態和空間環境特色,科學布局和引導,打造集海絲印記、貢賜文化、異域風情於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

  「為探索歷史建築可持續發展利用新路徑,福州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示範項目建設,一期為35處。」福州市名城委主任楊勇說,通過推進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示範項目,我們將有針對性地從利用模式、改造技術、管理機制、公眾參與等角度探索有效歷史建築活化利用路徑,總結形成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古厝保護和城市建設協同發展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漫步臺嶼河公園,花海、詩廊、林蔭道映入眼帘。曾經黑臭的福州臺嶼河,在建成串珠公園示範段後,周邊不少老建築顯現出身影。其中,一棟名為長埕紅磚厝的百年老宅,成了公園的標誌性景觀。

  臺嶼河原來是條斷頭河,2017年列入黑臭水體治理範圍。為保護沿河的一座民國時期紅磚厝、一株二級古樹,當地分別建設了古榕廣場與紅磚厝廣場。

  福州市還積極探索文化遺產保護新模式,推動古厝保護與城市建設協同發展。

  走進鼓樓老城中心的秘書巷,放眼所及的是粉牆黛瓦與生機勃勃的花木。

  「巷子以前很雜亂,線纜在天上,兩邊有違建,還是水泥路,夜晚路燈也不夠亮。」居民夏元夫婦回憶。這條全長260米的巷子,通過老街巷整治,違章及不協調建築、線纜做起「減法」,「口袋公園」等做足「加法」,莊重、儒雅的總體風貌被延續下來。

  「在老城區,有不少街巷可與秘書巷媲美。」福州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城區有92條老街巷改換新顏。今年,福州市將繼續圍繞居住密集、文化底蘊豐富的老街巷,系統綜合整治提升。按「一街一策」理念,每條小街巷的歷史文化、功能定位都會被深入挖掘,道路鋪裝、建築立面更加精心雕琢。

  除了老街巷,福州市還注重街區的綜合提升。今年,福州市資源規劃局將牽頭對中心城區重要商業、文化、景觀街區整體規劃、整體提升。

  每一座古厝,都是一段歷史,裝滿了故事。作為一座有著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與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建省福州市留存有大量歷史建築,古厝是其中最鮮明的特色之一。三坊七巷、宏琳厝、三落厝等諸多古厝使得福州保存著相對完整和原生態的古城格局。近年來,福州市通過一系列新舉措新辦法,使得古厝不斷煥發新活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薛志偉 通訊員 葉驊婷)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福州:摸清家底,讓古厝「活」之有據
    曾任福州市文物局局長的曾意丹在其所著《福州古厝》一書中提到,福州古厝很有特色,可謂獨樹一幟,這是因為福州所處周邊環境,有大量好木材、花崗石等優質建築材料,建築工匠又特別有技能,民風民俗以重視建築為榮。  談及古厝,福建省文史館前館長、著名文史學家盧美松頗多感慨:「厝是福州方言中房子的意思,廣義上理解可以包括各類地面建築。
  • 福州推出古厝主題旅遊線路《福州古厝》一書將再版
    福州新聞網6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江娟珺 毛小春)《〈福州古厝〉序》重刊,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福州古厝怎麼玩?福州市文旅局昨日向市民和遊客推薦四大經典福州古厝、八個福州古厝必去打卡點和十條福州古厝主題旅遊線路。
  • 古厝特色成為「福州元素」
    莊寨作為一種建築式樣,是土樓、土堡之外,福建又一建築藝術瑰寶,多為富裕人家所建,外設石牆,有防衛功能 鄧嘯林攝圖2020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作為此次大會承辦地,福建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遺大會為契機,推動城市品質提升。
  • 福建這些古厝,亮相央視
    清新福建 絲路揚帆55分鐘的特別節目全方位展示了讓你熟悉又意外的福建福建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福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000多年建城史、4746處歷史文化建築,一座座明清民居、西洋建築、特色莊寨,宛如一顆顆明珠,點綴在榕城大地。20多年來,福州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古厝保護當作重點工程來抓。那麼,福州古厝是如何舊貌換新顏的?
  • 福州古厝:遠行人的桃花源
    原標題:遠行人的桃花源福州多古厝,福州多故事。東南並海,襟江帶湖,自公元前202年無諸在閩地構築冶城,2200多年來,福州不僅譜寫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產生了無數名垂青史的風流人物,也留下了許多底蘊厚重的歷史建築。
  • 90後創客用積木還原福州古厝
    一群90後年輕創客,將水西林古厝用積木還原,整個模型拼搭過程不僅寓教於樂,成品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日前,在福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2020年「我把福州寄給你」文創設計大賽上,這組由福州高新區商務局(文旅局)選送的「榕厝模塊積木」——水西林「六朝大老」組裝古厝,榮獲年度設計十強。
  • 福州古厝又要全國出名了
    室外建設面積1400平方米更好地講述我們福州的古厝故事!是福建史上最高規格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盛會 福州古厝 將迎來向世界舞臺展示的關鍵契機!展現了福州守護古厝的決心與信心!從鎮海樓看金茂府鼓樓金茂府早在入駐福州之前,自發組成古厝文化研究小組,耗時一年,走訪福州當地古厝遺址,深入研究福州古厝文化。
  • 福州又上央視!福州古厝將驚豔全國!
    昨晚的央視《新聞聯播》 對「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 進行了報導 全國目光再次聚焦福州
  • 福建遺產・同衡守護 | 讓nuoŋ我ŋuai厝tsuo活wa起來k'io
    戳語音聽福州話版「讓我厝活起來」怎麼讀~(由福州市院傾情提供)今年6月8日的文化遺產日,《人民日報》重刊習總書記在福建指導工作時撰寫的《福州古厝》序,在福建、福州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把文化遺產保護、名城保護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高度。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行了福建全球推介活動。
  • 福州古厝集團正式揭牌成立
    據悉,成立福州古厝集團,是市委、市政府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遺產保護的科學理念與具體實踐為指引,推動古建築保護不遺餘力、傳承歷史文脈一以貫之的重大戰略部署。
  • 福州這個公園「飛」來一座清代古厝!
    施工方福建景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州唯一的古建築一級修復企業。現場負責人林有西說:「無論是梁柱、鬥拱類的木構件,還是廊沿石、柱礎等石質構建,我們都儘可能多地保留了原建築的材料,慢工出細活,把古建築修復重現。」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 福州「迎海絲 遊古厝」主題列車正式發車
    2020年11月10日上午,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福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在福州地鐵南門兜站舉辦「迎海絲,遊古厝」主題列車發車儀式。近年來,福州市文旅局打響「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品牌,持續擴大「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品牌影響力,福州旅遊「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同時,以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為契機,加快推進落實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推動文化遺產「活起來」。
  • 福州古厝!
    鄭錦鑾 攝於山歷史文化內涵深厚山上古厝眾多離大士殿不遠的戚公祠、補山精舍萬象亭等多座古厝剛剛修復月底前有望對公眾開放而於山的古厝修繕記者葉誠 攝福州經驗記者了解到,福州歷史文化保護去年以來呈現跨越式發展。2020年度市級文物日常工作經費得以大幅提升,進入千萬元級別。年初,福州古厝集團揭牌,集團正以「古厝」為著力點,深耕古厝的保護開發。
  • 再讀《福州古厝》序(札記)
    來源:海外網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書撰寫了序言。2019年6月8日,人民日報將這篇900餘字短文重新發表。時光轉眼間又在深刻的變革中過去了一年。《福州古厝》序的內容簡要又平和。「在經濟發展了的時候,應加大保護名城、保護文物、保護古建築的投入,而名城保護好了,就能夠加大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二者應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從21世紀伊始至今,在社會需求和全球化發展的雙重環境中,這些樸素的願望和基本路徑,仍然延續下來並保有強大的推動力。
  • 2020年世界遺產大會衍生積極效應 古厝特色成為「福州元素」
    2020年1月21日,包括鰲峰坊、南公園、煙臺山、梁厝、船政、曇石山、水西林等在內的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集體向市民亮相,而這只是福州借籌備世遺大會良機推動古厝保護的一個側面。在福建方言中,「庴」代指人居住的場所。作為一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城在山中、山在海中」。古厝是福州最鮮明的特色之一。
  • 福州私藏這麼多「書香古厝」,你Pick誰?
    福州私藏這麼多「書香古厝」,你Pick誰?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 一落落煥然一新的古厝 不僅留住了城市記憶 延續了福州的歷史文化脈絡 更成了「社區精神家園」
  • 詩文中的古厝風情:福建文藝界舉辦主題詩朗誦會
    2019年07月15日 15:52:45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7月15日電(林堅)14日,由福建省作家協會、福建日報東南網、福建新華發行集團聯合主辦,福州文學院、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日報社共同協辦,鰲峰坊新華書城承辦的
  • 福建晉江:閩南古厝的煙火「夜生活」
    視頻|探訪晚間的晉江五店市 新華社 福州8月11日電(記者鄧倩倩 趙雪彤 褚萌萌)夜幕降臨,南方大地逐漸散去暑氣。位於福建晉江的閩南歷史建築群五店市傳統街區中,喧鬧聲漸起,初上的華燈將紅磚古厝點亮。
  • 福州推出10條古厝旅遊線路 - 法治福建-法制網
    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 本報訊 (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 記者近日從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為滿足廣大市民和遊客對福州古厝旅遊的需求,四大經典福州古厝、八個福州古厝必去打卡點和十條福州古厝主題旅遊線路已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