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在廣東小鎮造樓:這座混凝土建築會成為世界中心

2020-12-10 騰訊網

轉自:一條(ID:yitiaotv)

本文已獲得授權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廣東順德的北滘(jiào)

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

這個位於佛山市東南角的小鎮,

除了順德「美食之都」的名氣響,

還有幾大家族企業坐鎮,

今年,一個地標性建築也在這裡平地而起。

和美術館,

由當地的家族委託而建,

出自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之手。

他在75歲時接下這個任務,

當時已經因為患癌被摘除了五顆內臟,

還是飛來現場,實地考察。

這讓和美術館從設計之初就被廣泛關注,

安藤本人也稱之為自信之作,

「它承載了我對這座美術館成為中國

乃至世界中心的願望。」

歷時五年,

和美術館終於在今年十月初敞開大門。

安藤忠雄在採訪中

它有幾大看點?

為什麼會是「世界第一個」?

一條獲得安藤忠雄獨家授權的採訪視頻,

也與執行館長邵舒、

安藤的學生兼合作夥伴馬衛東見面,

全方位聊了聊和美術館與安藤忠雄的故事。

撰文 譚伊白 責編 陳子文

和美術館位於北滘中心位置

中午12點,嵐洋茶餐廳的門被推開,老闆娘聽到鈴鐺響熱情地出來迎客。

「你們從哪裡來?也是來看隔壁那個美術館的嗎?」這間20平方大小的茶餐廳藏在一片居民樓中間,店面不臨街,位置隱蔽不好找,老闆娘剛在十月初做了店面升級。在這之前,這裡營業到下午兩點半,來的只有熟客和周圍的上班族。

從十月份起,它多了許多外來客的點評,都是800米開外的和美術館帶來的遊客,珠三角地區的、北京的、上海的,「生意變好啦!」老闆娘的語氣裡有本地人的自豪。

北滘鎮被當地人戲稱為「北滘CBD」,它雖然是個小鎮,卻誕生了幾個千億資產的大企業,四周高樓林立,在玻璃寫字樓環抱的中央,是由清水混凝土圍合而成的和美術館,獨立又和諧。

和美術館與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籤約現場

左起 安藤忠雄、和美術館館長何劍鋒

和美術館

創建它的家族發祥於本地,在本地成長。建造和美術館的緣起,是他們想為400多件私人藝術品找個收藏空間,同時回饋自己的家鄉,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這個地方的文化。在大灣區,深圳、廣州、甚至順德,「喜歡藝術的人很多,但敢於從事藝術的少之又少。」執行館長邵舒說,所以家族希望走出這一步。

他們渴望一位既深知亞洲文化、有獨特建築語言,也能完美將建築與環境融合起來的建築師,將夢想落地,於是找到了安藤忠雄。

2014年初次見面,之後安藤反覆修改設計和實地考察,再到繁複艱難的現場施工,終於五年後,一座大師建築在小鎮橫空出世。

嶺南文化的呈現

和美術館的入口,是交錯的三塊圓弧形的牆,「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包裹著一片花徑,門口還有一棵由創始人和安藤忠雄一起挑選的日本黑松。所有的樹種和花種也都是他定的,一年四季可以開出不同層次粉色的花,錯落開來。

過了夾岸花園,是一條長長的水道。安藤忠雄總認為近代都市建設中「缺乏了許多水韻」,這條水之徑直通美術館。

走在上面,除了可以看到水面上被風吹動的建築倒影,還有一旁美國藝術家洛克希·潘(Roxy Paine)的作品,一棵銀色的大樹。「它是死的,但又充滿活力,與美術館中西融合。」

眼前的和美術館本體,是一座宏大的圓形建築。「圓」在安藤忠雄的建築生涯中有特別的意義,這次的「圓」是他經過多方考量後的又一次突破。

作為建築師裡設計美術館最多的一位——除了非洲和南極洲,他在全球總共設計了88個美術館,安藤忠雄總會花很多力氣在建築和當地文化的關聯上。

和美術館的「和」,有和諧安泰之意,也代表文化和空間的融合。於是這一次,他借鑑中國文化中「天圓地方」的概念,並走訪了好幾個當地嶺南建築,弱化了以往作品中常見的方形和三角形元素。建築的圓又是重疊交織、一層層挑空出去的,像水波紋一樣向外延伸,不對稱性給整個建築帶來動感和韻律。

「圓」之外的另一個突破,是安藤第一次在外立面用了這麼大體量的幕牆玻璃。

安藤往常的設計,多是清水混凝土的牆體或是和石牆結合。這次,他考察了周邊很多嶺南園林後,決定沿襲中國傳統園林的精髓——第一需要通透,再者便是移步換景。希望人們在展廳裡看藝術品的同時,也能看到窗外的風景。

清水混凝土和

世界第一個混凝土雙螺旋樓梯

走近大廳,撫摸面前的這堵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被譽為「清水混凝土詩人」的安藤忠雄。

「兩塊清水混凝土之間的拼縫前後差,中國的標準是低於5毫米,安藤的要求是0毫米。在他的標準裡,一個混凝土澆築成型以後,邊緣要跟刀切的奶油蛋糕一樣,摸上去不會割手才算及格。」曾見證施工現場的邵舒打了個形象的比喻,「按照他的嚴格標準,最終全國只有一家施工團隊敢接下這個活。」

和美術館建造中

清水混凝土講究「一澆成型」,靠的都是現場施工,一旦出錯無法重來。當了五十多年建築師,安藤固執地認定了這種材質。

在安藤之前,混凝土普遍被認為根本不具美感,一直都被當作建築的打底材料。安藤說,「我堅持用混凝土,是因為我要挑戰自身創造力的極限。鋼筋混凝土只要有混凝土、水、沙石加上鋼筋,就能隨意創造形狀,是象徵現代的建築工法。」而這不只是他美學上的企圖,使用清水混凝土,還意味著他能在有限的預算與土地上打造最大空間,是最簡單且最節省成本的解決之道。

其他建築一般在澆築過後都會做表麵粉刷,但安藤從來不作任何修飾。呈現「素顏」狀態,「沒上粉底,沒有遮瑕」。

他愛混凝土的表裡如一,在他眼裡,混凝土是生命體,在風吹雨曬後會變色、開裂,一座混凝土建築就仿佛一個不斷生長的龐然大物。

穿過大堂的環形走廊,一轉身就進入了建築中央。空曠而自由的空間,只有天頂的光灑下來,不經人事,心無雜念。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混凝土雙螺旋階梯,像兩條並行蜿蜒、永不交匯的河。

這景象,不禁讓人聯想到博爾赫斯所說的,兩種看時間大河的方式:一種是看它從過去穿行過我們,流向未來;另一種是看它迎面而來,從未來而來,越過我們,消失於過去。

詩意的雙螺旋樓梯,也正是第二個建築難關。

澆築雙螺旋樓梯所需要的模板,每一片的角度都不一樣,再加上圓形不斷變大,長度也不一樣,同時每層樓梯的高度也經過嚴密計算,逐級減少約9毫米。

「每塊樓梯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裝錯了就完了。」安藤對細節有著近乎瘋狂的完全操控,小到一個門把手的樣子、高度,一個門鎖怎麼裝,裝在哪?樓梯的扶手角度多大?他都得管。因為疫情他不能往返現場,但每一張圖紙他都要籤字。

美術館的頂部,是一個透光的弧形玻璃穹頂。自然光灑進中庭,隨著時間變換,光斑會點綴在樓梯的不同位置上,樓梯的明暗也發生變化。順德的地理位置正好就在北回歸線上,每年夏至日時,太陽便會90度垂直射入穹頂,像一條直入雲端的時空隧道。

《世間風物》展覽現場

「售後服務」

和美術館一共六層,沿著雙螺旋樓梯走,便能在每層通往不同的展廳,目前正在展出《世間風物》啟動展,除了有重量級的家族藏品,還有國內外藝術家專門為開館創作的新作。

左:徐冰《背後的故事:谿橋晚色》

右:張大千《谿橋晚色》

和美術館收藏

安藤忠雄一直認為:建築家應該對自己設計過的建築負責。

竣工後,他經常帶著全體員工一家一家拜訪已經建成的房子,只要一發現建築的狀況不理想,就立刻想辦法處理。就算和客戶發生爭執,也會堅持到對方無可奈何為止;如果施工質量不佳,就算扯著對方的領子吵架,也會要求他們重做。往往熱心、囉嗦到令對方退避三舍。

在「大阪府立近飛鳥博物館」和「大阪府立狹山池博物館」建成後,為了融合環境和活化城鎮,他更是策劃了由當地居民在建築物四周親手種梅花和櫻花的植樹活動。

藝術家宋冬在和美術館布展作品《一隅全廚》

對於和美術館,他不僅親自選擇花園裡的植物,還對委任館藏裝置提出建議,使其與美術館建築空間語言相契合。

之前家族的收藏更偏重於中國近現代大家的字畫,例如徐悲鴻、張大千、林風眠等。這幾年,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國內外當代藝術家,徐冰、劉韡、名和晃平、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作品,坐落在建築裡的各個角落,等待被發現。

下單成功後我們將在2021年3月開始陸續發貨

「他是個奇蹟」

在馬衛東位於上海的事務所裡,珍藏著一幅安藤忠雄的手寫信,立在整面安藤書牆的最中央。

「雖然被摘除了五顆內臟,我還是『不死身』的安藤。」(日文中「不死身」的意思是硬漢)

安藤忠雄與馬衛東

1997年起,約五年的時間裡,安藤忠雄往返於大阪的家和東京大學兩地,開始了在東京大學的任教生活。也是在這個時候,前往東京大學建築系留學的馬衛東認識了安藤,往後幾十年,他不僅是安藤最疼惜的學生之一,也成為了工作上的夥伴。

這封信是安藤在2016年7月寫給馬衛東的。2009年因為癌症他被摘除了膽囊、膽管、十二指腸,2014年被摘除了胰臟和脾臟。但是他依舊保持著大阪人一貫的爽朗,「沒有內臟,整個人都輕快多啦!」

有時候甚至還開玩笑,「業主找到我,我有時會疑惑,我這麼老了為什麼還會來找我蓋房子。業主說,世界上著名的建築師很多,得普利茲克獎的也不少,但缺少了五顆內臟的建築師只有你啊。」

43歲的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他是個奇蹟」,馬衛東回憶起與安藤老師的課堂點滴,說他是東京大學的「奇觀」。「其他教授都是名校出來的,基本上都是東大本科畢業、哈佛博士畢業的,而他什麼都不是。」

「1941年生於大阪,以自學的方式學習建築,1969年設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安藤忠雄的履歷表開面見山就是這句話。他沒讀過大學,在做建築之前當過貨車司機和職業拳手的故事也總被人津津樂道。

安藤忠雄在東京大學授課

「但是他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總會都把不同的朋友們邀請到東京大學來給我們上課、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讓·努維爾(Jean Nouvel)、理卡多·雷可瑞塔(Ricardo Legorreta)、弗蘭克·蓋裡(Frank O. Gehry)、貝聿銘(I. M. Pei)、多米尼克·佩羅(Dominique Perrault)……」

他每每一走進教室,強大的氣場,銳利的眼神,總會讓課堂瞬間變得嚴肅緊張,滿堂的學生會立刻安靜下來。

對於媒體瘋傳的,年輕時候的安藤對人對事要求極為嚴格,容易發怒,尤其是對不認真的員工,生起氣來會秒變「拳擊手」,馬衛東說,「安藤老師對我倒是很溫和,可能看我比較順眼吧。從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很多道理,最受用的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處理最複雜的事情,直截了當。」

除了建築,還是建築

安藤對於極度簡樸的禁慾生活,有種下意識的憧憬。他在大阪的家距離工作室十幾分鐘的路程,用的是最簡單的家具,每餐飯五分鐘就能吃完,有時候一個月的花銷大約只有2000日元(約130元)。

除了建築以外,他對其他的事情都不太在意,做很多事情的速度都很快。時間分配上,基本也都是和建築相關的。

工作中的安藤忠雄(中)

耄耋之年的安藤,加上因為癌症動過幾次大手術,醫生囑咐說,現在吃飯一頓至少得花40分鐘,認真咀嚼,讓食物在口腔內充分消化,還要日行一萬步。

「可能是老師在年輕的時候,吃飯、做事都很快,沒有很多機會好好體會來自每一餐飯的樂趣吧。但是現在吃完飯他還會說,『誒!今天的飯味道還不錯喲!』。」馬衛東說。

安藤忠雄在舊書店購買的柯布西耶作品集

20多歲,他在自學的世界裡摸索,看到了一套法國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即使是一本二手書,他當時也還是買不起,他怕這套書引起別人的注意被買走了,於是偷偷把它藏在一個不明顯的角落,每次經過這家書店都會去檢查一下,直到一個月後才把它買下來。

在西歐旅行時,他造訪了柯布西耶在馬賽建造的住宅,之後待在那裡的十天,每天都會去看這個作品。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在成立事務所前的4年裡,只要存夠了錢他就去旅行,到美國、歐洲、非洲、亞洲,觀察各地獨特的建築。在剛剛成立事務所的時候,還沒有客戶找上門,走在路上看到空地,他就會想:「如果是我,就會在這裡蓋」,「這裡如果這樣開窗,應該會有別致的風景。」自己主動把圖紙拿給土地所有者看,他常常會被當作神經病。

1969年,28歲的他成立了建築事務所。此後的51年來,事務所規模由最初的3人到10人,到現在基本保持在20位建築師、4位秘書和安藤夫婦。

事務所的位置也從沒有變過——位於大阪的大澱工作室,一棟經過改建、重建、加建的約450平米工作面積的地方。這也是從他第一個住宅項目改造而成的。在建築界,安藤事務所這樣的工作模式在世界上也是極為鮮見的,他一直秉承的是日本工匠式的理念。

安藤與同事們在事務所合影

裡面是一到五層的挑高開放空間,而他的工位,在最底層,直接面對著玄關。從他的座位大喊一聲,聲音可以傳到每個角落。「員工進出事務所,必定會經過我的面前。他們在跟誰談什麼、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我立刻能夠掌握。」

作為當今最活躍、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大師之一,他還保持著小規模、扁平化的工作方式,所有項目都是自己做。在馬衛東回國創業的時候,安藤教給他自己的管理方式——事務所就管三件事,第一管人,第二管錢,第三管項目,各花三分之一時間。

「成為建築家這種人生選擇,是一條狹窄又險峻的路。」他開創的獨特風格,讓人可以直接定義:有一種建築,就叫安藤忠雄。

經典之作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住吉長屋——飽受批評的處女作

下雨時要從臥室去上廁所,得撐著傘走過沒有遮擋的中庭。作為他建築師的出道之作,這座房子挑戰所有人的認知。

「以質樸的材料、應用單純的幾何學建立架構,並在生活空間中大膽引進自然。這樣的住宅,直到今天仍是我建築上的原點。」

自這個房子以後,他也追求在封閉的空間中,將光線與風等抽象化的自然元素導入建築內部。

松岡滿男

地中美術館——幾十年的抱負

這是一座從外面完全看不到建築外形的地下建築體。人們靠著來自頭上微弱光線的引導,慢慢進入地下的黑暗空間後,眼前突然浮現藝術品,擁有非常獨特的體驗過程。

其實地下建築的構想,早在安藤剛從事建築設計時,就一直在內心勾勒了。1990年起,他的事務所承包公共建築的比例增加,直到1999年,他接下了地中美術館的設計,才完成了長久以來的抱負。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光之教堂——極致的低造價建築

這來自於安藤一位報社朋友的委託,想改建自己常去的教堂,但不充裕的資金變成了巨大挑戰。

於是安藤繼續沿用清水混凝土的材質,室內的祭壇和長椅就用了工地現場的腳架所用的杉木板來做。除了有降低成本的考慮,他還將教徒的虔誠之心帶進了建築。

下單成功後我們將在2021年3月開始陸續發貨

安藤忠雄 閒野欣次

疫情的緣故,醫生囑咐安藤不能遠行。

「就在幾個月前,安藤老師打電話跟我說,現在不能出門活動,真是有點無聊啊!」馬衛東說,「他還是那個風趣幽默的安藤。」他是一個閒不下來的人,往常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海外做項目,現在的他很懷念那種堅持了半個多世紀的緊張的「遊擊隊建築師」式的工作節奏。

79歲的他,光與影的故事還在繼續,「建築必然伴隨光和影。人生亦然。有艱苦、陰霾的日子,背後就必然有光明的日子。」

部分圖片由和美術館提供

資料收錄於《安藤忠雄全集》(2021版)

每天一條原創短視頻,每天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天精選人間美物,每天來和我一起過美好的生活。一條(ID:yitiaotv)

點這兒,來非建築 × 一條的店裡逛逛

相關焦點

  • 一個日本人在廣東小鎮造樓:這裡會成為世界中心
    這讓和美術館從設計之初就被廣泛關注,安藤本人也稱之為自信之作,「它承載了我對這座美術館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中心的願望。」歷時五年,和美術館終於在今年十月初敞開大門。安藤忠雄在採訪中它有幾大看點?為什麼會是「世界第一個」?
  • 一個日本人在廣東小縣城造樓:這裡會成為世界中心
    這讓和美術館從設計之初就被廣泛關注, 安藤本人也稱之為自信之作, 「它承載了我對這座美術館成為中國> 乃至世界中心的願望。」
  • 安藤忠雄在上海 "安藤忠雄建築展 環境與建築"
    上海美術館從2005年12月30日至2006年2月日舉辦「安藤忠雄建築展 環境與建築」和演講會,可以說讓眾多的建築學人和建築大師有一個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從這次展覽的作品清單上看共有20件作品,其中代表作品有皮諾基金會美術館、蘭根基金會/霍姆布洛伊美術館、世界貿易中心重建、同潤會青山公寓改建、沃斯堡現代美術館、貝樂思之家、六甲的集合住宅ⅠⅡⅢⅣ以及地中美術館。
  • 本網對話世界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視頻:對話世界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10月10日消息(特約撰稿 杭州日報首席記者 劉德科) 原來白居易在杭州做過『市長』啊!」昨天晚上九點半,世界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抵達杭州。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杭州,他計劃在杭州古墩路北端的良渚文化村做一個文化藝術中心。在成為建築師之前,安藤忠雄是一名職業拳擊手,成績是23戰13勝3敗7平手。作為世界聞名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幾乎囊括了所有國際上有分量的獎項,包括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獎。今天上午,他將在良渚文化村勘踏現場建造基地。
  • 從設計到建工,安藤忠雄「一條龍」全包
    最近,在廣東順德新開放了一家美術館——和美術館。這個美術館可是79歲的安藤忠雄親自操刀設計的!    在「移步換景」這方面,弧形的混凝土牆面有序的環繞著,再加上安藤忠雄老師精選了許多能開花的植物,根據不同的時節、花期,有「夾岸數百步,忽逢桃花林」的意思了!  同時,美術館周圍沒有設置圍牆,這個花園是對公眾免費開放的,這也是安藤忠雄老師的規劃之一,這樣,美術館會更好地融入周邊環境。
  • 自學成才的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築師,其設計的建築作品超多200多座,遍布日本乃是世界的各個角落。作為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安藤忠雄卻從未受過正規科班教育,而是自學成才,大師的一生堪稱傳奇。
  • 清水混凝土建築的代言人: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清水混凝土建築一種通過一次直接澆築混凝土而成的建築,不再另外裝飾或修飾,表現材料素顏肌理的現代主義建築手法。歷史上用這種手法的建築師有很多,但是將其發揮到極致且廣泛推廣應用的,那當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安藤忠雄是誰?
  • 混凝土之父:安藤忠雄,是如何從一個貨車司機變成建築大師的?
    安藤忠雄,一位自學成才的日本著名建築師,清水混凝土與幾何形狀是他的個人風格,在1996年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1995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而聞名全球。 1956年,安藤忠雄有機會去到東京,見到東京舊帝國飯店富麗堂皇的西歐宮殿式建築,更感受到建築帶來的力量與美感,便在心裡暗自發誓,這一生要以建築師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高中畢業以後,由於成績與公立大學相差太遠,只得報了一個夜校,並自己買了些建築學的教材,開始正式學習建築學。
  • 「細節控」安藤忠雄,為廣東打造世界唯一的「清水雙螺旋樓梯」
    日前,在和美術館舉辦的媒體藝術沙龍上,這座以圓為主體形態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在和美術館團隊的帶領下,逐漸揭開其神秘面紗。 主題展將圍繞人與自然等生態系統的相關性,以及區域性文化的傳承和可持續性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館藏展則分別以「風會之變」及「西風漸,東風起」為主題,從和美術館收藏之中精心篩選中國近現代與當代藝術精品。 華南最大民營美術館的「安藤風格」 「安藤忠雄是世界級別的建築大師中少有的親力親為的人。
  • 從設計到建工,安藤忠雄「一條龍」全包!
    從建築外觀看,整座美術館像是坐落在水上,泛起一圈圈的漣漪,婉約、秀麗、細膩,這大概就是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吧!· 雙螺旋混凝土樓梯,世界獨一份!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條,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在這裡也能看到安藤忠雄老師獨特的光影哲學——「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身處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並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樣拼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 大設計資訊|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
    一個建築場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為頂棚的房屋。安藤忠雄著名建築師(日本)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築師。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以自學方式學習建築,1969年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1997年擔任東京大學教授。作品有「住吉長屋」、「萬博會日本政府館」、「光之教會」等。從未受過正規科班教育,開創了一套獨特、嶄新的建築風格,成為當今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
  • 安藤忠雄 回歸建築初心
    歷經兩年醞釀,由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親自操刀設計的「光的空間」新華書店將於12月16日正式亮相上海。「人們和書的關係日漸疏離,我們希望這個空間能增加人與人、人與書的邂逅,使人們對書產生新的認識。猶如光之於建築,只有閱讀,能讓未來的希望照亮人們的心房」。
  • 安藤忠雄新作|開雲集團創始人的第三座私人美術館
    可見François Pinault對安藤忠雄特別信任有加。Pinault在尋找建築師時曾說道:「即將開展的項目是具有一定挑戰性,對此我認為安藤忠雄是我的不二之選,安藤先生是當今為數不多的建築師能把藝術的獨創性與事物的嚴謹性巧妙結合到建築,使其與自身、與過去,與現在形成一個引人深思觸動的對話。」
  • 永遠的「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95年,一個未曾接受過科班教育的建築師一舉拿下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利克茲獎,震驚的同時卻讓所有人心服口服。這個自學成才的建築師就是安藤忠雄,建築史上的傳奇人物。相比於大多數名校出身,家學淵源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經歷顯得尤為不同。在成為建築師之前,安藤忠雄曾是職業拳手。
  • 安藤忠雄:撰寫傳奇的「清水混凝土詩人」
    摘要:安藤忠雄的長屋:隱忍的日式生活美學提到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除了會發光的教堂外,最為膾炙人口的要數那座嵌在街道狹縫裡的混凝土盒子(住吉的長屋)。
  • 建築|安藤忠雄最新改造項目揭曉!巴黎證交所變身私人博物館
    「該證券交易所秉承傳統建築的對稱性原則,位於其中心的圓形大廳充分體現著這一點。為了保持其對稱結構,我們在圓形大廳內插入了直徑為30米,高度為9米的混凝土圓筒結構。」——安藤忠雄視頻記錄了現場施工過程施工過程改造後的建築,由5層樓組成,包括3層展覽空間,1個黑盒劇院(牆壁嵌入了視頻和音頻裝置),1家餐廳以及1間位於混凝土結構內的地下會堂。
  •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將在上海舉辦建築回顧展
    作為當今全球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之一,安藤忠雄以建築設計中光的運用和清水混凝土的廣泛使用開創了嶄新的建築風格,引領著劃時代的建築變革。明珠美術館正是安藤忠雄在中國的最新建築作品,安藤將光之建築的經典設計理念與美術館空間完美融合,通過別出心裁的空間設計為中國觀眾帶來獨一無二的感官享受。
  • 78歲的安藤忠雄,新作品是一座美術館,將落地廣東順德
    現年78歲的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曾設計了88個博物館、美術館! 安藤忠雄打造的極具標誌的美術館空間將建造世界矚目的清水混凝土雙螺旋中庭樓,與「圓」環疊層外觀設計相呼應。
  •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展覽作品欣賞
    它將成為容納與設計相關的企業及研究機關的辦公室、展示廳、會場等複合型的文化設施。對於「在再開發地區創造一個嶄新的信息發散基地」這一主題,我們試圖摸索一種建築形態,使它對外成為新的街區景觀核心,對內則與創造原點相符合,成為一個具有深度和廣度的空間形態。經過反覆地探討,所得到的便是像現在這樣一個具有不同幾何形態組合的構成樣式。
  • 安藤忠雄:美術館+書店=光的空間
    當今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建築和對光的運用舉世聞名。他曾說:在我的作品中,光永遠是一種把空間戲劇化的重要元素。光,點亮藝術與建築最自然、和諧的方式。陽光一進來,感覺木屋一下子有了生命。我永遠忘不了,那束光帶給我的感動。安藤忠雄堅信,建築設計就是要截取無處不在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