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業新鮮趣事一文速覽,在這裡你可以了解科技熱點、獲悉行業動態,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蘋果要求富士康將部分生產線移至越南
據路透社報導稱,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富士康應蘋果公司的要求,將部分iPad和MacBook組件工廠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知情人士說,富士康正在越南東北部北江省的工廠建設蘋果iPad平板電腦和MacBook筆記本電腦的裝配線,將於2021年上半年上線。
該人士稱,這些生產線將取代中國的部分生產,但沒有詳細說明生產將轉移多少。該人士表示:「此舉是蘋果公司要求的。希望實現生產多元化。
鴻海日前公告斥資2.7億美元成立新公司FuKang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消息人士稱,這是為了布局越南,在原來的北江廠區附近再擴廠。Mac及iPad規劃明年上半年投產,但目前並不清楚共有多少產能將自中國移至越南。
對此消息,蘋果暫無具體回應。
■蘋果將跟進屏下指紋技術
iPhone 13或將搭載
儘管早在iPhone X時代推出的Face ID體驗更出色,但是考慮到疫情以來越來越多人習慣佩戴口罩的因素,近些年關於iPhone回歸Touch ID的消息絡繹不絕。當然,也有很多人抱怨為何蘋果遲遲不肯跟進屏下指紋技術,如今這些可能在明年的iPhone 13上成為現實。
其實蘋果不配備屏下指紋的原因很簡單,按照蘋果的調性,每增加一個功能或者模塊如果不能培育創新生態,甚至還要增加成本,這種不划算的事兒蘋果肯定是不會幹的。看看蘋果今年加入了一個磁吸,就配合不送充電器,各種磁吸配件,你便懂了。
當然了,再過去幾年屏下指紋技術確實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有些時候確實識別率比較低,所以今年秋季蘋果發布會時,新款的iPad採用了側邊指紋技術,讓Touch ID得以回歸。由此來看,技術的不成熟,也是蘋果不採用屏下指紋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天風國際郭明錤給出的報告顯示,從2021年開始,光學屏下指紋將再次成為智慧型手機行業的主流,而超薄屏下指紋將被拋棄,主要原因還是後者成本過高,用戶使用體驗也不好。除了一眾安卓廠商會轉投到光學屏下指紋外,蘋果也有望在明年的iPhone中使用。
其實早在2019年,郭明錤預測在2021年的某一款iPhone上帶有屏下指紋識別器的iPhone。這可能意味著在iPhone 13上實現某種類型的Touch ID。當然具體怎麼平衡不同版本,還要看蘋果最後的取捨。因為畢竟蘋果推行Face ID這麼多年,不可能輕易捨棄的。
■華為P50 Pro渲染圖曝光
近日網上曝光了一組據稱是華為P50 Pro的手機渲染圖,雖是非官方的渲染圖,但這份渲染圖也並非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根據華為此前被曝光的外觀設計專利,並結合華為P系列以往的產品風格而進行的填充渲染。通過這份渲染圖我們可以看到,華為P50 Pro四曲面屏和後置不規則鏡頭模組看起來非常吸睛。
此外,根據資料顯示華為於2019年12月25日申請了「液態鏡頭」的相關發明專利,並於今年4月公布。據悉,若明年液態鏡頭量產商用,華為P50系列或將首發。液態鏡頭優勢突出,對焦速度快,可以像人眼一樣實現毫秒級對焦,成片率幾乎100%。
■330萬臺老年機被植入木馬 信息販賣非法收入近800萬元
近日,一條以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為犯罪手段的黑灰產業鏈70餘名涉案人員被浙江省新昌縣法院判處刑罰。經新昌縣法院審理認定,通過這些「帶病毒」的主板, 吳某的公司非法控制老年機達330餘萬臺,獲取手機驗證碼500餘萬條,出售獲利竟有790餘萬元,受害老年人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
吳某供述,公司開發了裝有木馬程序的移植包,與多家老年機主板生產商合作,將移植包植入主板之中,一旦電話卡插入老年機裡,木馬程序就能獲取手機號碼等信息,還能自動攔截驗證碼, 傳輸至後臺資料庫,也就是所謂的「對碼平臺」。公司由專門人員從事對碼工作,確保每個驗證碼和手機號碼一致,以便進入下一個流通環節。
吳某的公司除了使用少量非法獲取的手機號碼和驗證碼自行進行APP註冊、刷量獲利以外,絕大部分都出售給了像「番薯」平臺這樣的公民個人信息「批發商」。這些平臺是這條黑色產業鏈裡的重要一環,在「行業」裡被稱為「接碼平臺」,他們從吳某這樣的公司低價購入個人信息, 通過QQ群、微信群加價出售給「薅羊毛」的團夥和個人,從中賺取差價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