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東亞邏輯、語言和計算暑期學校」在清華大學舉辦
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3日-8日,由清華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邏輯學聯合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東亞邏輯學、語言和計算暑期學校」(EASLLC 2014)在清華舉行。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姚期智、牛津大學教授阿布拉姆斯基(S.Abramsky)擔任本次暑期學校的程序委員會主席(PC Chairs),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劉奮榮擔任組委會主席。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莫斯(L.Moss),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IBM研究中心教授考拉提思(P.G. Kolaitis),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崴納能(J.Väänänen),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司麥慈(S. Smets)和巴塔赫(A. Baltag),牛津大學教授阿布拉姆斯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郝麗岱(W.Holliday)擔任本次暑期學校的教師。
暑期學校共開設6門課程,分兩個系列平行進行:一個是「邏輯、數學和計算」,另一個是「邏輯、語言和哲學」,前者強調邏輯學與數學和計算機學科的交叉,而後者則重視邏輯學與哲學和語言學的交叉。每門課程分5次授課,共10個小時教學和互動。本次暑期學校吸引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印度、丹麥、荷蘭、芬蘭、伊朗、哥倫比亞等國家的外國學生,還有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西南大學等國內高校、以及北京地區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生和青年學者80餘人參加。授課老師通過5次課程循序漸進、從回顧一個研究領域的背景知識開始逐漸把學生帶到該領域的前沿研究。學生們一致表示,這些課程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知識,而且開闊了視野,將對今後的研究和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暑期學校設學生論壇(student session),論文被接受的作者通過口頭或海報(poster)的形式對各自的研究進行匯報,在場專家紛紛提問,給予非常有益的反饋,這大大激勵了學生們的科研興趣和熱情。
暑期學校還邀請了邏輯學界「大師級」的兩位學者做晚間報告(evening lecture)。美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帕帕季米特裡烏( Papadimitriou)作了題為《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智識根基是什麼?》(What Are the Intellectual Roots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的報告,強調計算機科學和網際網路發展歷程中邏輯學所扮演的重大作用。 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阿姆斯特丹大學和史丹福大學教授範丙申(van Benthem)作《決策:博弈中的邏輯》(Make Up One’s Mind: Logic in Games)的報告, 詳細分析博弈中玩家如何決策,給出了不同的邏輯模型。這些報告不僅吸引了暑期學校的學員,也吸引了來自清華不同院系的學生,大家藉機與這些學術大師面對面交流。
此外,暑期學校還組織了兩次「初級漢語課程」和參觀首都博物館的文化活動。參加的外國學生和學者表示,這些文化活動使他們進一步了解了北京的歷史、中國的文化,領略了漢語的魅力,對漢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今後還能常來清華大學交流和學習。
本次暑期學校在清華舉辦,有機會讓國外的學者和學生了解清華邏輯學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促進了國內外學生和學者之間的學術和文化交流。暑期學校得到交叉信息研究院、人文學院、人文學院哲學系、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進一步促進了哲學、計算機學科之間的互動,也促進了邏輯學作為交叉學科的發展。
供稿:人文學院 編輯:襄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