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惠必到神,到神必到泉。」這裡的「惠」是廣東省揭陽市的惠來縣,這裡的「神」是惠來縣神泉鎮,這裡的「泉」是神泉鎮海角甘泉。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惠來縣。惠來,古稱葵陽,坐落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是廣東省揭陽市唯一的沿海縣。依山傍海的惠來,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海域優勢,是粵東地區重要的對外貿易門戶,被譽為「惠州來潮第一都」。這裡沿海歷史文化淵源深厚,人文歷史悠久,現存古代「海絲」遺蹟眾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前邊說到「來惠必到神」,直面翻譯就是來到來到惠來縣一定要到神泉鎮。神泉鎮,位於南海之濱,粵東之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美麗港城。她背山面海,雷嶺河、鹽嶺河和龍江河在這裡交匯入海,是惠來門戶,揭陽市最大的漁港,對外商貿主要口岸。神泉鎮的地名,則是因為在其境內發現了一口淡水泉眼,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海角甘泉」。
「到神必到泉」,這裡是神就是神泉鎮,泉指的就是神泉鎮東南角近海灘的「海角甘泉」。這口「神泉」,早在宋代時被當地的村民在海灘邊發現,雖然是近海灘,但卻是一個淡水泉眼,而且泉水甘冽清澈,取之不竭。這口「泉眼」之所以神奇,不止是因為在近海灘是一個淡水泉眼這麼金蛋,還有它的泉水能去暑祛邪,勝於藥石,可以說是相當之神奇了!
宋時發現了泉眼,再加上泉水的神奇之處,在明代的時候,人們把它砌成了泉井。後泉井旁建甘泉亭,亭中立一石碑,清乾隆年間惠邑縣令王瑋撰碑記,其中有句云:「故泉以人顯,城以泉稱也。」這也是「神泉鎮」地名的來歷。清代歌詠神泉詩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
海角甘泉被人們編造出許多神奇傳說,使此一口淡水泉演成「神泉」。尤其是關於神通蘇福的故事最為人們津津樂道。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神童蘇福出生在這個美麗的海濱小城。在他8歲的時候,就以其靈異的思維和匠心獨運的超凡想像,寫下了著名的《三十夜月詩》而轟動朝野,並且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賞識,欽定為「神童」,傳為一段佳話。神童蘇福對自己家鄉的這口「神泉」也是情到深處,並且為其題寫了獨腳聯「抉取攜而不竭任滷浸鹹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也讓這口「神泉」聲名遠揚。
時至今日,「神泉」已經不再能夠滿足當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淡水,但是關於神泉的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尤其是神童的麒麟彩筆閃爍著耀眼的光環,使得這個美麗的海港小鎮依然散發著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相互輝映的獨特魅力,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它,走進它,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