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李志勇講古,阿嬤回家跟孫子聊天,聊著聊著,突然冒出一句「我被你雷到了」,孫子大為驚訝:「阿嬤,你也知道"雷 "是什麼意思啊?」
21歲的李志勇是金榜講古場新聘的最年輕的講古員。90後的他,除了講傳統的話本,還用講古的形式,給老人們介紹流行語,如網絡流行語「我爸爸是李剛」等,並介紹QQ聊天。
老人們說,聽小李講古,回去和孫子聊天就不會總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了。
怕他有「地瓜腔」 家裡不讓說閩南語李志勇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在老市區長大,原先住在思東路的思明電影院後面。小時候,最喜歡坐在門口的大榕樹下聽老人們講古,他還在八市的吆喝聲中度過了童年。
作為「90後」的年輕人,很多人都不大會說閩南語了。李志勇原本也是這樣,上小學後,家人怕他的普通話會帶「地瓜腔」,在家裡極力營造一個講普通話的環境,連70多歲的奶奶都只跟他說普通話。那時,他甚至覺得閩南語很「土」。
被答嘴鼓「震」到 聽人說閩南語就聊不過,李志勇從小特別喜歡說唱類的表演。2007年,他還在廈門工商旅遊學校讀大二時,聽說「答嘴鼓」省級傳承人李小航到學校選學生的消息,就去自薦。很快,他就被答嘴鼓的獨特魅力「震」到了,「自己作為閩南人,竟然不知道這種文化瑰寶」。後來,他又遇到了廈門講古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範壽春,接觸了廈門講古這項傳統文化藝術。
在這兩種藝術的薰陶下,他現在特別愛說閩南語,只要聽到有人在說閩南語,就會主動湊上去聊。回到家裡,也都跟家人說閩南語,尤其是跟奶奶聊天。聽到老人講到一些比較「古早」(久遠的意思)的閩南語詞彙,馬上記下讀音。
李志勇第一次當眾表演答嘴鼓,就是在本報「廈門話公益培訓班」課堂上。學員們的熱情和肯定,給了他信心。
用講古介紹景點 教遊客講廈門話目前,李志勇是建發國際旅行社的一名導遊員,他在帶團的時候,就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用講古的形式,向客人介紹廈門的旅遊景點和文化特色,讓遊客們遊覽的同時,還學會了一些廈門話。比如說,他學老八市的吆喝,一段「賣豆漿」抑揚頓挫,惟妙惟肖,把客人們都逗樂了,他還順便教他們用廈門話說「豆漿」。就這樣,遊客們覺得來廈門不僅是玩,也有當「廈門人」的感覺。
去年11月,李志勇參加全國導遊之星大賽,把講古、答嘴鼓和高甲戲相結合,講解青礁慈濟宮,獨具閩南文化特色,獲得了三等獎。
打算下社區表演 吸引更多年輕人「我的表演風格應該是比較輕鬆、自在、灑脫的,互動性較強。」李志勇說,上周的講古,他講的是《快樂在哪裡》。講的是一名有錢的財主,向一位高僧詢問如何找到快樂,在高僧的指引下,他最終領悟到,快樂就是幫助別人和受到別人幫助。於是,在講故事前,李志勇先讓在場的聽眾各找一名搭檔,然後發動大家一邊唱歌,一邊給對方按摩,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為別人服務及受別人服務的快樂後,再引出故事來。
他希望通過多種嘗試,把講古和答嘴鼓表演融入現代元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向年輕人推廣。他今後打算到社區裡去講古,表演答嘴鼓。(廈門晚報文/圖 厝邊記者 許雲芬)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侯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