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宮」過 年
道光朝除夕戲目折
老字號在故宮活動現場進行展示
銅鍍金轉花自鳴過枝雀籠鍾
銅鍍金象拉戰車鍾
珍寶館主要展覽珠寶、金銀、盆景等類文物
銅鍍金嵌琺瑯紅珊瑚盆景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開展以來,在社會上引發公眾的觀展熱潮,故宮博物院參觀人數同比增長超過70%。小年開始,故宮裡又增加了「老字號故宮過大年」等活動。而隨著展覽計劃調整、衛生間升級改造等的推進,故宮將帶給觀眾更好的參觀體驗。
除夕戲目折
年代為道光朝而非乾隆朝
1月28日,故宮方面首次公布了在養心殿所發現的「除夕戲目折」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根據對演員生平的研究,最終確定此戲目為道光朝所演,而非此前所說的乾隆朝。
「除夕戲目折」是2019年1月9日在故宮養心殿西配殿修繕過程中發現的,折上寫有「十二月三十日」,即除夕日。在重華宮和乾清宮兩處上演的月令承應戲目均記載於此。
根據戲目折記載,除夕日,在重華宮區的漱芳齋後殿金昭玉粹上演節戲《昇平除歲》,在漱芳齋院內戲樓(即折上所載「前臺」)上演《福壽迎年》,在乾清宮上演《金庭奏事》等。在戲折上方,戲目上寫明上演的地點,在戲目之下,寫明演出機構內學與外學(內學即太監戲班,外學即進宮當差的民間戲班),以及出演的演員名字。
自1月22日起,「除夕戲目折」開始在午門東雁翅樓展廳展出,為「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增添看點,也讓觀眾得以了解道光皇帝除夕夜所聽戲目。
展覽期間,「除夕戲目折」的展示位置設在東雁翅樓展廳內搭建的小戲臺後身,這座小戲臺正是按照漱芳齋後殿金昭玉粹內的「風雅存」戲臺為藍本搭建,也就是上演《昇平除歲》的位置。展廳搭建的戲臺與新發現的這件戲目折同場亮相,可謂珠聯璧合。
推陳出新
鐘錶館新裝迎客延禧宮展外國文物
自上世紀30年代故宮博物院設立鐘錶館以來,先後曾經以永和宮、奉先殿、保和殿東廡作為館址。2004年9月底,鐘錶館再次遷至奉先殿。根據故宮博物院展覽計劃調整,奉先殿鐘錶館擬改為奉先殿原狀陳列,奉先門南側的南群房區域改設為新鐘錶館。2019年1月17日起,新鐘錶館布展完成,向公眾開放。
新鐘錶館目前陳列故宮博物院藏精品鐘錶82件,包括中國鐘錶21件,外國鐘錶61件,其中有20件鐘表為首次展出。
據悉,奉先殿陳列展覽撤出後,將進行古建築維護和原狀陳列展覽設計,待工作完成後向公眾開放。
另外,故宮博物院已經啟動將延禧宮區域重新規劃設計,改為故宮博物院「外國文物館」,作為一個新的常設專館與觀眾見面。
珍寶二期
改陳項目充實常設展覽內容
位於紫禁城東部寧壽宮區域的珍寶館,自1958年開館以來,已成為故宮博物院最重要的常設展覽之一,主要展示由金、銀、玉、翠、珍珠等貴重材料製作的珍寶類文物。
珍寶館曾經進行過多次大規模修整、改陳,不斷提升陳列展覽效果。此次改陳包括位於皇極殿東、西兩側的廡房,共四個展廳,分別以珠寶、金銀、玉石、盆景類文物為主題。
珍寶館一期改陳為皇極殿東廡南、北展廳,已於2016年9月30日正式對公眾開放。二期改陳為皇極殿西廡南、北展廳,計劃於今年春節前正式對公眾開放。珍寶館二期改陳項目的完成,進一步充實了故宮博物院常設展覽的內容,為觀眾提供了更多樣的參觀選擇。
廁所革命
衛生間升級改造全面鋪開
目前,故宮博物院開放路線中有14處公共廁所,均有專人管理,基本能滿足觀眾日常使用。但隨著近年來參觀人數屢創新高,女性觀眾排隊現象尤為嚴重。為此,故宮博物院首先以御花園西衛生間和紫禁書院東衛生間為試點進行設計改造。目前兩座衛生間試點改造已經完成。御花園西衛生間安裝了新風系統,所有廁位都設有抽風口。
紫禁書院東衛生間把男廁、女廁位置對調,以增加女廁坑位及面積,同時根據觀眾的實際需要增設第三空間(無性別衛生間),以滿足觀眾的實際需求。
2019年開始,故宮將逐步對開放區域剩餘的衛生間全部進行改造提升,讓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體驗。
約法三章
「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免費不免責
作為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小年之際在故宮亮相,為紫禁城即將到來的600年華誕添彩,還讓觀眾們在故宮博物院全方位體會到濃濃的新春氣息。
據介紹,來自山東、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10個省(市),以及5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共計150家單位參加此次活動。展覽地點位於慈寧宮花園、慈寧門外廣場以及隆宗門外廣場。展期為1月28日(農曆小年)至2月10日(正月初六),觀眾可以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展覽。
故宮單霽翔院長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此次展覽,故宮沒有收取場地費、攤位費。為保證此次活動成功舉辦,故宮與參展的各中華老字號企業「約法三章」:一是要確保故宮文化遺產安全,愛護古建築和歷史環境,絕對不能把打火機等火源帶進故宮博物院,現場不得用火用電;二是維護中華老字號名譽,發揚誠信傳統美德,確保老字號商品,特別是食品質量;三是熱情服務中外觀眾,禮貌待客,參展人員統一佩戴證件、統一著裝,展現良好精神風貌。
文/本報記者 王巖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