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紅燒肉
編審:Yissa
前幾天,我們給大家盤點了震驚日本的七大懸案(上篇),今天將繼續介紹其餘的幾個案件。
日本笑臉男事件
笑臉男是日本動漫《攻殼機動隊》中的主人公之一,隨著動漫的火熱,其笑臉男事件的原型人物也是被廣大粉絲挖掘出來。後來笑臉男變為了一種流行的亞文化,很多人都自稱是笑臉男,但是,笑臉男事件的罪犯至今也沒被抓住。
1984年,日本知名零食品牌格力高曾經被勒索。犯罪分子綁架了格力高的董事長,在公司停車場縱火,甚至在許多的格力高產品中下毒,讓格力高被迫回收了好幾百萬件的商品,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市民的恐慌。在每一次犯罪之前,兇手都會提前預告自己的行為,但是每一次都讓他成功逃脫。
當時,日本警方為了抓住這名兇手,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多的時候,有130萬名調查人員同時進行偵查,共調查了近125000名涉案人員,獲得28000條線索,但可惜的是,至今也沒有將這位笑臉男模仿者罪犯捉拿歸案。
這個案件中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至今也沒有偵破。這個案件被稱為完美的模仿案件。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在網絡上熱議這個案件,因此它也躋身進入了七大懸案之一。
日本毒可樂連環殺人案
毒可樂案件發生在日本東京,是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無差別殺人事件「むさべつさつじんじけん」)。所謂無差別,也就是隨機殺人,兇手和受害人並沒有直接利益關係。
1977年的1月4日零點剛過,在日本品川車站,有六名員工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這六名員工一同走出了車站,準備走回宿舍。走了大概兩百米左右,他們經過了一個公共電話亭,其中一個女孩就在地上撿到了一枚十元的硬幣,她覺得自己的運氣不錯,剛想告訴大家,卻在旁邊又發現了一瓶未開封的瓶裝可樂。
這個女孩拿起可樂,將它送給了六人中最小的一個。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個善舉,卻害了最小的那名同事。收到可樂的同事並沒有當場就喝,而是等到了第二天。打開喝了沒幾口,突然將可樂吐了出來,原來這可樂又苦又澀,像是加了其他什麼東西。然而,趕緊衝去漱口的同事最終也沒有躲過投毒,中毒身亡。
在那之後,陸陸續續有好幾人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致死,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原來,兇手將氰化鈉注射到了可樂之中,並隨機投放。所以誰喝到,就算誰倒黴了。氰化鈉的致死劑量為零點一五到零點二克,兇手通過大量測驗,以及可樂放在哪個地方被人拿走的機率最高,在當時害死了幾個人。
當時的刑事公訴期是15年,最終這起案件還是沒能在期限內破案,直到現在也沒有找到真正的兇手,於是,該案也成了日本一大懸案。
三億日元搶劫事件
52年前的日本,曾經發生過一起震驚全國的高智商搶劫案,匪徒打扮成警察,不費吹灰之力,在光天化日之下搶走了滿載三億日元的車,從此消失。
追溯搶劫事件的源頭,要說到一封恐嚇信。1968年12月6日,一封恐嚇信寄到了日本信託銀行(現三菱UFJ信託銀行)國分寺支行的經理手上。信件內容很簡單,要求銀行派一名女職員在7日下午前將300萬日元送到指定地點,否則炸掉經理的家。接到信後,經理就報警了,當天警方在犯人指定的地點布置了50名警員,然而,犯人並沒有出現。
沒過幾天,一輛載著2億9430萬7500日元的運鈔車,正由日本信託銀行國分寺支行出發前往東京芝浦電氣(現在的東芝)工廠,這錢是工廠準備給員工發年終獎用的,獎金被分別裝在三個保險箱中。
當運鈔車途徑榮町學苑路時,一名騎摩託車的男「警察」將其攔下。此時出現的警察,便是匪徒假扮的。匪徒佯稱行長的家裡被人放了炸彈,剛剛接到通知這輛運鈔車也有問題,需要檢查一下。人們因為前幾天的恐嚇信事件,所以對突然出現的警察所說深信不疑。就這樣,所有人都下了車,並且主動為匪徒開路。
匪徒成功騙取了眾人的信任之後,爬上運鈔車,引燃藏在身上的煙霧彈,並假裝大喊「要爆炸了,快跑啊!」
當下人們四散而逃,匪徒輕而易舉地開著運鈔車揚長而去。等到大家看著運鈔車逐漸消失在視線中,才發覺上當受騙了。
在搶劫事件發生之後,警察全部出動去追擊犯人,結果徒勞而返。歷時七年,花費了9億日元的經費,仍舊一無所獲,據了解,符合條件的嫌疑人多達11萬人。1975年12月10日,超過刑事訴訟時效年限(7年),1988年12月10日,超過民事訴訟時效年限(20年),這次搶劫案也成為了日本犯罪史上的一樁無頭案。
日本帝銀事件
這一懸案可以說是日本七大懸案中發生較早(1948年)的,但至今仍有很多人記得這件事情。
1948年1月26日下午3時,東京豐島區帝國銀行椎名町支行快要下班關門時,一名40多歲的男子突然走了進來。
他穿著高檔西服、打著領帶,戴著臂章,上面寫著東京都防疫站。進門後該男子就遞上名片,上面寫著「厚生省厚生部,醫學博士山口二郎」。
通過簡單介紹,原來這位醫學博士是為了最近的痢疾而來的。據他說,最近有一個得了痢疾的人曾經來過銀行,所以為了避免大家交叉感染,他特地把預防藥拿了過來。
當時銀行員工們看著這位博士專業的說辭、體面的穿搭,沒有人懷疑他是假扮的。接下來,這位博士拿出了兩種藥,並且告訴大家要按順序服下。為了示範,醫學博士直接吞下了第一種藥,人們看著他的行為,於是放心的也吞下了第一種藥。
誰知道,第一種藥吞下去後,人們感覺到很痛苦,喉嚨立即產生了難以忍受的灼燒感。一分鐘後,人們為了緩解這樣的症狀,紛紛吞下了第二種藥。但是誰都沒有發現,醫學博士並沒有和他們一起吃。
幾分鐘後,16個人紛紛倒地。這位假裝醫學博士的劫匪輕鬆拿走了16萬日元和一張面值17450日元的支票。等到警察到場的時候,16人中已經有11人當場死亡,1人在送醫途中身亡。
無奈的是,這個案件最終也沒有被偵破,成為了永久的懸案。
-
以上就是著名的日本七大懸案,樁樁件件都包含無數說不通的細節,同時也沒有鎖定確切的嫌疑人。其中的公共安全事件也可以給現在的我們一些教訓,比如:不要吃來源不明的食品或飲料(哪怕沒有開過封),也不要輕易吃陌生人給的藥物。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案件都過了訴訟期,不得不壓在了箱底。沒有辦法抓住犯人,告慰受害者,是最遺憾的事情。
*有同學對真實性提出質疑,實際上由於時間久遠,部分案件的確存疑。大家可以自行查閱更多資料,或者當作獵奇故事看過即可。
【高考日語每日一題】
*來自2015年高考日語真題
外教聽力口語課,10月9日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