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創為媒,匯聚兩岸的智慧力量,共同推進揚州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在昨日舉行的月亮城杯「2019揚州·臺灣文創設計大賽頒獎典禮上,45件作品從60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相比上一屆,本屆參賽作品更加豐富,設計更加精美,巧妙將各種揚州傳統元素變身「時尚作品」,其中有5件作品更是順利籤約,成為了「產品」。
文昌閣變燈具,「小獅弟」代言獅子頭
揚州傳統元素變身「時尚作品」
讓文化走向市場,為傳統注入時尚。此次大賽中,來自兩岸的文創工作者們也是充分發揮奇思妙想,一個個揚州傳統的文化,在設計師們的精心設計下,紛紛變身「時尚作品」。
比如金獎作品中,「揚州印象」,很巧妙的利用了揚州雕版印刷的元素,把印有關於揚州的唐詩的雕版印刷「印版」,設計成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杯墊;
「八怪印」把揚州八怪設計成更受現代人喜歡的公仔形象,製成印章,配以極具現代元素的插圖和網絡用語,讓大家對這八位揚州文化名人有一種重新認識;
「逢光」則是把五亭橋、文昌閣等揚州標誌性建築,巧妙運用到燈具設計上,設計成五亭橋、文昌閣形狀的燈具,可謂是讓人耳目一新。
在設計師的手中,不少我們日常接使用的生活用品、食品,一下子就有了「揚州特色」。比如銀獎作品「瓊花箸」,把瓊花元素設計到筷子裡,一組筷子就是一朵盛開的瓊花;銀獎作品「袋走揚州」,把普通的紙袋加入揚州特色,並且融入揚州剪紙的元素,使用完以後可以自行「剪紙」,剪成明信片;銀獎作品「獅子頭和小師弟」,則是為揚州傳統美食獅子頭打造了一個IP——「小獅弟」,作品以「小獅弟」玩偶,賀卡、揚州方言、微信表情等於揚州美食相結合,組合成一個旅遊「伴手禮」,可謂是非常用心。
從作品到「產品」,從創意到創業
5件作品與揚州企業成功「牽手」
文創,只有從作品到「產品」,從創意到「創業」,才能不辜負設計者匠心和初心。
為了推動文創作品的轉化,大賽主辦方於11月23日在揚州專門舉辦了優秀作品展示說明會,為設計師和文化企業搭建了一個展示、交流、洽談的平臺。也正是藉助這個平臺,有5件作品與揚州企業「牽手」成功,並在昨天的頒獎活動現場正式籤約。籤約的5件作品是:
「揚州印象」杯墊
揚州八怪公仔印章
誦揚州茶葉包裝設計
高郵鹹鴨蛋包裝設計
SPRING擴香紙組合
此外,此次大賽中,揚州鵲橋仙紙業有限公司新開發的「揚州八怪」系列盒抽產品,自5月份投稿參賽以來,累計已實現銷售額10餘萬元,並成為「首吃螃蟹」的企業孵化獎獲得者。
「發展文創產業,不但要有好的創意設計者,也要有一批有眼光、敢嘗試的企業,只有敢於把作品變成產品,才能發揮文創的最大效應。從我們的嘗試來看,效果很不錯,雖然只是小小的抽紙,但是加上了好的揚州元素,我們的產品附加值就大大提升。」揚州鵲橋仙紙業公司創始人王希緬這樣表示。
「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大賽給我很多啟迪與收穫。」金獎作品《揚州行影》的設計者、來自臺灣大同大學的林富鈞說,揚州是一座詩詞裡的城市,希望有一天,在揚州的東關街、瘦西湖等地,能把優秀作品能夠變成優質產品。
《揚州行影》
揚臺「牽手」,「老樹」綻放「新花」
賦能揚州文創產業新發展
在主辦方看來,此次文創設計大賽的更大意義還不在於作品本身,而是期冀以文化與創意的力量聯通兩岸,更好地賦能兩地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以文化創意為核心要素的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發展繁榮,不斷集聚城市「雙創」新動力。
「這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活動。」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童中白說,「文創設計大賽是兩岸青年展現才華、發揮創意,帶動兩岸文創產業發展的具體體現。相信經過兩年的積累,大賽已經成為兩岸青年文創產業大放異彩的開始,希望未來能夠吸引更多的兩岸青年朋友,加入文創大賽,為兩地交流合作發揮自己的力量。」
而昨天的頒獎典禮也吸引了省內外多個媒體的關注,他們現場將鏡頭對準獲獎作品與參賽選手,聚焦作品的轉化孵化以及揚州臺灣文創產業的融合發展。
「兩岸青年的創意設計需要傾聽,需要合作,揚州臺灣文創設計大賽為兩岸設計人才,架起一座金色橋梁。」央視《海峽兩岸》欄目編導王舒第二次來到揚州,她說,兩岸同根同源,揚州也是一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在文創產業領域有著諸多可以互相借鑑交流的地方。「藉助大賽,期待越來越多精美的創意產品出現,也期待更多的作品能夠變成優質產品,推動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
文章來源 揚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