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機場接機,順便在機場麥當勞店吃了個夜宵,沒想到卻吃出問題來了。前天晚上11時許,福清的唐先生夫婦到機場接小姨子回家,並在機場麥當勞店吃了夜宵,不料妻子黃女士在喝下店內的珍珠奶茶後,就出現嘔吐,喉嚨、腸胃等灼燒般疼痛的情況。隨後,黃女士被送往醫院,經醫院檢查初步診斷為誤食消毒劑,造成化學性消化道損傷。(4月15日《海峽都市報》)
在機場吃個快餐、喝杯奶茶,咋就緊急住進了醫院,而且還被診斷為消毒劑損傷消化道?這消毒劑從何而來?怎麼跑到顧客的奶茶杯裡了?試問這究竟是消毒還是投毒?根據報導,很有可能是由於這家麥當勞店消毒劑使用不當導致與奶茶「串杯」。
作為24小時營業的公共餐飲場所,它的衛生狀況直接關係到食品安全與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店家按時對餐飲設備進行定期消毒確實很有必要,可是任何保潔、清理與消毒都必須按照規程正確實施,而不能隨意亂來。
要知道,這些打理衛生和消毒的產品都是化工材料,它們在清潔、消毒、殺菌的同時,自身也有毒性,如果使用不當或清洗不徹底,很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這樣一來不就從消毒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放毒」嗎?
顯而易見,如果這位黃女士真是因為奶茶中的消毒劑成分而被「毒倒」,那這家店不是使用了不安全的消毒劑,就是在不該使用消毒劑衝洗的食品設施中用了消毒劑,要麼則是超標過量使用消毒劑,然後又沒有充分清洗,從而造成過量消毒劑成分進入食客喝掉的「奶茶」中引發事端。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件事顯然不能只當作偶發個案輕輕放過。對於麥當勞來說,作為一家全球知名快餐連鎖機構,出現這樣的事情充分說明它們內部管理和消毒工序存在嚴重問題。如此濫用消毒劑且不加清洗,這不是害人嗎?
這位黃女士可能只是恰好喝了消毒劑成分濃度最高的「午夜第一杯」奶茶所以才會有如此大的反應,那他們天天這樣幹,還有多少受此毒害卻毫不知情的受害者?因此不僅是這家機場店,整個麥當勞對此也要深刻反思、徹底整改。
還有對於其它餐飲企業來說,難道就可以高高掛起了嗎?恐怕未必!消毒劑、洗潔精這些誰家沒在用?敢說別的餐飲店後廚就不存在過量和不當洗滌、消毒的問題?難道不也應該從此事件中深刻吸取教訓嗎?
誠然,洗潔精、消毒劑這些不可不用,然而也不能濫用和不當使用,否則反而會對食客產生新的危害尤其是一些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嚴重傷害。對此,不光麥當勞和其它餐飲企業要自查自糾,也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要出臺科學、規範的食品接觸用消毒劑使用規程,什麼能用、什麼不能用,以及用多少和用在哪裡,還有用了之後又該如何清洗,包括對消毒劑濫用的判定和處罰,這些都應一一加以明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和有度可量才行。不能用多用少憑感覺、過不過量靠猜測。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