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國 127 武漢戶部巷

2021-01-11 騰訊網

餐飲經濟發展到今天,每個城市都有一條或幾條所謂的美食街。城市的旅遊產業越發達、城市體量和經濟活力越大,美食街的名聲也更顯赫。這些年來,戶部巷一步步走向網紅,就是靠著武漢GDP在全國的排名。

如前文所述,飲食街歷史最長的也只有二十多年。我一直以為,它們的誕生總要有一定的依託,比如曾經是重要的商業街,如洛陽十字街,或者有悠久的歷史,如南京夫子廟。後來我發現,未必如此,很多美食街就是被製造的,武漢戶部巷就最典型的代表。

大約在十年前,當我聽說武昌出了個頗有歷史文化底蘊的美食第一街時,就像是看到從石頭中蹦出一隻猴子來,目瞪口呆。

戶部巷 攝於2014年

雖然不是湖北人,也未曾在武漢工作生活過,我對這個城市卻比較熟悉,這些年它發展太快了,才覺得有些陌生。

在《尋味中國 124 南京夫子廟》中曾提到,當年讀書,武漢是我離家後的第一站。那年,父親帶著不滿十八歲的我坐船到漢口,之後買火車票,託運行李,遊黃鶴樓,在長江大橋留影,到中山大道的四季美老店排隊吃湯包。我覺得四季美的湯包沒啥特色,倒是它家的湯麵挺不錯。幾天後,父親在武昌站送我上火車,之後的北京轉車和幾千公裡行程,就靠自己了。

之後每次假期結束返校,都是這條路:坐船到漢口的武漢關碼頭,總是在早上七點左右。下船過馬路到江漢路口,買二兩熱乾麵過早。返回江邊售票處,花兩角錢買張票,坐上冒著黑煙嘟嘟嘟的輪渡跨長江到武昌中華路碼頭,轉公交抵達武昌火車站,排隊買一張去哈爾濱的鐵路聯票。這段旅程,以及我對武漢熱乾麵的情感,曾寫在《尋味中國 61 武漢熱乾麵》一文中。

武漢熱乾麵 2014年攝於戶部巷

距離發車都有挺長時間,如果沒約同學,我便回到武昌的大街上遛彎。幾年下來,中華路、解放路、臨江大道等等,也都走了個遍,肚子餓了就來份簡餐,有時是一碟三鮮豆皮。那麼多年,武漢街頭的小吃,也都嘗了個遍,卻沒聽說過什麼戶部巷。

工作以後,因出差、遊玩、訪友、轉車,基本保持著一兩年來武漢一趟的頻率,常住在中華路一家飯店裡,飯店距離戶部巷只有百十來米遠。常常就在臨近吃飯,或許也去過戶部巷,卻沒有鮮明的印象。那時候這一片樓房很破舊,狹窄的街巷髒兮兮、溼漉漉的,有些不太起眼的小飯館,老闆將煤爐子架在店門口炒菜,黃昏後青煙四起。

十幾年前,來武漢的頻率低了些。後來就聽說,武昌出了個戶部巷,不僅是美食一條街,還是武漢早餐一條街。聽聞這種說法,就像是眼前的石頭裡蹦出來個猴子一般,覺得很是不可思議。

過早是武漢特有的飲食文化,武漢人甚至自稱為中國早餐第一。我在《尋味中國 61 武漢熱乾麵》中做過分析,由於漢江與長江交匯、清末的租界、洋務運動、京漢鐵路等要素的促進,武漢在近代步入了高速發展的軌道,並成為產業工人比例最高的大都市。這些中下層工薪階級,需要廉價、高效地解決早餐,並準時上班。這種需求催生了武漢熱乾麵,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款快餐食品,一分鐘出貨,三分鐘抹嘴走人,在公交車、長江輪渡上過早成了武漢人基因。

武漢豆皮 2014年攝於戶部巷

武漢是過早人數和比例最高的城市,如繁星般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店、街邊攤,每天向這個城市的數百萬居民提供著高效、廉價的早餐服務。

為什麼會有早餐一條街?難道說為了一碗在家門口就有的五塊錢的熱乾麵,會有人專程跑到戶部巷,再擠公交、地鐵去上班?是不是個苕?

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就在於此,武漢的早餐,不是人均幾十塊的優哉遊哉的廣式早茶。集中的早餐服務與武漢人過早需求是相違背的。

戶部巷 攝於2014年

2014年初春,我又來到武昌,住在老地方,清晨出門過早,於是到了戶部巷。春節剛過,沒有遊客,也沒幾家店鋪開張,來過早的人比做生意的還少。冷清雖可理解,但這條街也配不上「漢味早點第一巷」的名號。再看那些沒開張的招牌,臭豆腐、烤麵筋、鐵板魷魚、炒花甲,顯然都是夜市攤。

看上去這些小店都破破爛爛的,除了蔡林記等幾家顯得高大上些。我找了家普普通通的小店,將武漢最具特色的四大早點各來了一份:熱乾麵、豆皮、面窩、蛋酒。熱乾麵是來武漢必吃的,面窩想念很久了,這家做的過於袖珍,中間的脆片太小了。

武漢面窩與熱乾麵 2014年攝於戶部巷

後來問了武漢的朋友,才知道戶部巷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本世紀初,它只是個政府便民改造工程,將附近那些散亂小吃攤糾合在一起,也便於市容整治。戶部巷的位置也有優勢,靠近解放路,商業人流密集,周邊都是武昌區政府機關和家屬院,上班點個卯摸魚吃早餐的人也多,這地方也就漸漸熱鬧起來。於是它作為政績被大力宣傳,漸漸有了名氣,蔡林記、四季美之流也就都來了。至於人文歷史的貼金,給錢誰不會編?

必須承認的是,武昌打造戶部巷工程很成功,畢竟在傳統上,人們都覺得漢口才是武漢飲食的根。

至於那頓戶部巷早餐的口味,以我從八十年代至今數不清在武漢過早的經歷,對這四樣武漢最具特色的早餐進行綜合打分,若想得到更低的分數,可能還要再去一趟戶部巷。在筆者的文章中,從不出現「難吃」二字。

武漢蛋酒 2014年攝於戶部巷

評價:

遊憩價值:★

文化存留:★

市場規模:★★★★★

特色飲食:★★★

消費服務:★★

綜合評價:★★☆

點評:戶部巷是條普通的飲食街,這種飲食街在哪個城市都有,飲食品質豐富,價格也算適中,年輕人逛夜市,吃吃玩玩挺合適。作為遊客,戶部巷不值得專程去。如前所述,武漢過早的靈魂在每個小區的門口,在遍布大街小巷的那些不起眼的小店、街邊攤中。

後記:

我一直以為,不要去看介紹哪家特色小吃如何正宗的吹噓文章,咱們遊客也吃不出差異。再說了,如果一款普普通通的早餐,一座城市中只有兩三家正宗,這符合邏輯麼?就好比熱乾麵,如果只有X林記才配入口,難道說武漢幾百萬人天天要過早,沒來這家吃,就都是個苕不成?

註:什麼是苕,湖北人都知道。

相關焦點

  • 央視新聞直播「夜武漢」,帶你打卡漢口江灘尋味戶部巷
    武漢的夜晚如何度過?去漢口江灘散個步,到戶部巷尋尋美味,再看看英雄之城的萬家燈火。11月22日晚,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微博、抖音號等平臺的《夜遊中國》直播,將鏡頭對準武漢,帶領全國網友打卡漢口江灘,尋味戶部巷,直播在各平臺累計播放量近百萬。
  • 武漢戶部巷,漢味早點第一巷,旅行中是否值得專程前往?
    本文為飲食文化遊記《尋味中國》第127篇,老街夜市系列的第18篇,您可關注作者或同名微信公共號閱讀相關文章。餐飲經濟發展到今天,每個城市都有一條或幾條所謂的美食街。城市的旅遊產業越發達、城市體量和經濟活力越大,美食街的名聲也更顯赫。
  • 央視新聞直播「夜武漢」,長江日報主播帶你打卡漢口江灘尋味戶部巷
    長江網11月22日訊(記者徐佳 陳靜茹)武漢的夜晚如何度過?去漢口江灘散個步,到戶部巷尋尋美味,再看看英雄之城的萬家燈火。直播截圖。另一位前來跑步的武漢市民張先生則告訴長江網記者:「這些年堅持在漢口江灘跑步,見證了江灘一點一滴的變化,今年兩江四岸燈光秀太美了!」20時05分,另一路記者來到武漢美食一條街——戶部巷,儘管剛下過雨,戶部巷內還是人頭攢動、一片熱鬧。長江網記者沿民主路口戶部巷牌坊處往老巷走去,沿路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各個攤位品嘗美食,熱乾麵、面窩、武昌魚、三鮮豆皮、湯包、米酒……武漢小吃一應俱全。
  • 武漢戶部巷
    戶部巷漢味風情街位於武昌司門口武漢戶部巷閒散的時光,青石板路上悠閒的清晨,女孩,熱乾麵,城市特有的符號。與許多大城市不同,武漢一隅的小情調,從容而自然。戶部巷多是作坊式,家庭經營,店面很簡陋。好像不是武漢的小吃吧,不過這並不重要吧,重要的是好吃武漢的油條也蠻有名氣的,不過單吃油條似乎太普通了
  • 走,我們去武漢去戶部巷去黃鶴樓!
    武漢的小吃比較多,最有名的就算是熱乾麵了和臭豆腐了,當然還有其他的很多,我對吃一直比較推崇,因為民以食為天,吃是件天大的事,武漢的小吃街在很多遊客的眼裡估計就當屬戶部巷了,因為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的說法,當地人管吃早點叫過早, 早年的戶部巷或許是武漢人吃早點的聚集地,現在不過是遊客的聚集地,整條戶部巷除了遊客,基本沒有當地人,就好像北京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一樣
  • 《武漢有個戶部巷》在漢籤售 生動展現武漢美食文化
    《武漢有個戶部巷》籤售現場   荊楚網消息(記者石倩 實習生邢懿銘)6月20日下午,由武漢出版社出版的《武漢有個戶部巷》籤名售書活動在武漢光谷書城舉行。作家張虹、許保華,責任編輯李俊出席籤售活動,現場氣氛十分活躍,兩位作家在籤售現場與讀者們展開了熱情的交流。
  • 論武漢小吃:戶部巷?江漢路?亢龍太子酒店
    熟悉武漢的朋友推薦了戶部巷,黃鶴樓,木蘭山,因為木蘭山在市郊,自己又想看東湖,就大致計劃戶部巷、黃鶴樓、東湖3個地方。在定賓館的時候又選在了戶部巷附近(非常近,10米的距離,^_^)。除了黃鶴樓在附近也方便遊玩的因素,主要是衝著戶部巷的美食了。在我去武漢之前,我就以為戶部巷的美食就代表著武漢的美食了,武漢的小吃可是聲名在外!
  • 實拍武漢戶部巷:曾是武漢最熱鬧的小吃街,外地遊客蜂擁而至
    位於武漢的戶部巷,是武漢著名的一條小吃街,全長僅有150米,卻有「漢味小吃第一巷」。對於吃早餐,廣州早茶聞名遐邇,但武漢人的「過早」更讓我深刻。走進戶部巷,過早文化極為深厚。這條百年小吃巷子東靠十裡長街,西臨浩瀚長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北接都府堤紅色景區,是一處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繞而成的美食天堂。在過去,它是老武漢人「過早」的地方。
  • 老謙記豆絲、徐嫂子糊湯粉……戶部巷「最漢味小吃」出鍋
    為了幫助遊客找到「最漢味小吃」,武漢市武昌區舉行「『武漢過早節 尋味戶部巷』最漢味小吃」評選活動,15家經典漢味小吃被授予「戶部巷最漢味小吃」稱號。好吃、好看、好聽25日上午,「最漢味小吃」線下展示在戶部巷舉行。
  • 來到武漢必打卡,「戶部巷漢味小吃街」,各種小吃應有盡有!
    是戶部巷,一條必須打卡武漢網絡名人的美食街。它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最繁華的司門口。這是一條150米長的百年老街。它以「小吃」聞名,也被稱為「小吃的第一條街」。著名的黃鶴樓和文學壇華林都在附近。而且戶部巷也是來武漢的遊客必去之地。根據一些記錄,戶部巷每年接待1000多萬遊客。戶部巷起源於明代,與當時的清代湖廣組織部非常接近。
  • 武漢疫情過後的戶部巷,幾家歡喜幾家憂
    戶部巷入口可能是因為武漢現在的天氣還比較炎熱,加上又受到疫情時期的影響,戶部巷入口處的很多商戶還處於停業狀態,不知道這些老闆們是已經轉行,還是另尋他處開業了呢?戶部巷美食街戶部巷作為武漢美食的一張「名片」,應該多邀請一些武漢當地特色小吃入駐的,畢竟外地遊客來武漢的時間比較短,對武漢的飲食文化也不是很了解,而美食街則是一個展示城市飲食文化最好的形式。
  • 黃鶴樓與戶部巷,一直是武漢人心中最熟悉也最親切的風景
    外地人來武漢一定會去哪裡打卡?答案中一定有戶部巷。屹立蛇山的巍巍黃鶴樓與戶部巷一直是武漢文化與旅遊的地標,更是所有武漢人心中最熟悉也最親切的風景。都說打開武漢,要先從認識武昌開啟。ART@武漢——系列城市文化活動第六站!
  • 武漢戶部巷在哪裡地鐵哪站下有什麼好吃好玩的
    提到武漢戶部巷,對於武漢的朋友來說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吧。它是武漢有名的美食街,在長150米的巷子裡面匯集了各式各樣、品種繁多的武漢以及湖北特色美食,還有其它城市的特色美食。在武漢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聊了這麼多有關戶部巷的事情,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武漢戶部巷到底在哪裡呢?如果不是自駕遊的話,怎麼坐車過去,在哪個地鐵站下,有什麼好吃好玩的呢?
  • 武漢生病了,等病好了我們一起去戶部巷吃遍美食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美食街,上海有南京東路,北京有南鑼鼓巷,西安有回民街,武漢就有戶部巷。 這是疫情前拍攝的戶部巷照片戶部巷位於武昌區,這裡匯集了眾多的武漢小吃,是來武漢的必遊之地。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民間有「早嘗戶部巷,宵夜吉慶街」之說。
  • 最能代表武漢的地標是哪裡?有人說是戶部巷、漢口裡、黃鶴樓?
    一條長 150 米的百年老巷,繁華的早點攤群20年經久不衰,更是匯集了眾多武漢名小吃。石記熱乾麵、陳記牛肉麵、徐嫂糊湯粉、李桃燒麥、今楚湯包、多乎齋豆皮等武漢本地小吃品牌,都在此起家。戶部巷在任何時候都是人頭攢動,所以在戶部巷吃東西,要有心理準備:一要不怕人擠人,二要不怕排隊等位子。在吃的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
  • 武漢人氣最旺的3條美食街,吃貨必去的地方,戶部巷上榜
    江城武漢是湖北省省會,無論是在省內還是全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清末漢口開埠和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時,就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在2019年,武漢GDP總量達16223.21億元,國內排名第8,是中部最強的城市之一!
  • 中國4大著名小吃街,除了武漢戶部巷,你還知道幾個?
    中華美食博大精深,每個城市大大小小的小吃街不計其數,那麼,中國4大著名小吃街,除了武漢戶部巷,你都吃過幾個呢?武漢本來就是著名的吃貨之城,繁華的戶部巷是來武漢一定不能錯過的,特別是五花八門的早點攤,早就已經成為武漢一道亮麗的風景。
  • 「煙火」戶部巷,甦醒的武漢等您來「過早」|草地·神州風物
    4月8日,戶部巷人員已有不少人員進出。本文圖片均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皮曙初攝武漢煙火味,最濃戶部巷。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城市正在重回正常軌道。她手腳利索,話語間充滿著武漢女孩的爽朗。過早,來一碗香氣四溢的熱乾麵,是這座城市最具煙火氣息的一面。「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說到武漢的煙火氣,不能不說戶部巷。武漢人將吃早餐稱之為「過早」。一個「過」字,很有氣勢,就像「過年」「過節」一樣,隆重而富有儀式感。
  • 400年歷史的武漢戶部巷,舌尖上的繁華還能走多久?
    那麼,一個外地人到武漢旅遊,必去的美食點會是哪裡?我想,90%以上的人一定會寫下這三個字:戶部巷。其實,我覺得可能還會增加5%的人,他們原來可能並沒打算去戶部巷,但會因為遊黃鶴樓、逛長江大橋、到江邊吹風、看小眾的曇華林,最終還是會在餓了時不由自主逛進戶部巷,去選擇合適自己的美食。
  • 武漢戶部巷正式開街,封街75天後王者歸來!
    8月14日,武漢戶部巷小吃一條街,重新開張的商戶將精美的商品碼放整齊。戶部巷提檔升級後試營業今年4月22日起,戶部巷開始封街整治,整治後的戶部巷比以前寬敞了許多,店鋪都已回店經營,採用統一招牌,所有店鋪牆麵粉刷成灰白色,加上黑瓦和中式屋簷的設計,頗有江南水鄉風情;還拆除了原來巷內的長亭,以及大門口的圍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