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經濟發展到今天,每個城市都有一條或幾條所謂的美食街。城市的旅遊產業越發達、城市體量和經濟活力越大,美食街的名聲也更顯赫。這些年來,戶部巷一步步走向網紅,就是靠著武漢GDP在全國的排名。
如前文所述,飲食街歷史最長的也只有二十多年。我一直以為,它們的誕生總要有一定的依託,比如曾經是重要的商業街,如洛陽十字街,或者有悠久的歷史,如南京夫子廟。後來我發現,未必如此,很多美食街就是被製造的,武漢戶部巷就最典型的代表。
大約在十年前,當我聽說武昌出了個頗有歷史文化底蘊的美食第一街時,就像是看到從石頭中蹦出一隻猴子來,目瞪口呆。
戶部巷 攝於2014年
雖然不是湖北人,也未曾在武漢工作生活過,我對這個城市卻比較熟悉,這些年它發展太快了,才覺得有些陌生。
在《尋味中國 124 南京夫子廟》中曾提到,當年讀書,武漢是我離家後的第一站。那年,父親帶著不滿十八歲的我坐船到漢口,之後買火車票,託運行李,遊黃鶴樓,在長江大橋留影,到中山大道的四季美老店排隊吃湯包。我覺得四季美的湯包沒啥特色,倒是它家的湯麵挺不錯。幾天後,父親在武昌站送我上火車,之後的北京轉車和幾千公裡行程,就靠自己了。
之後每次假期結束返校,都是這條路:坐船到漢口的武漢關碼頭,總是在早上七點左右。下船過馬路到江漢路口,買二兩熱乾麵過早。返回江邊售票處,花兩角錢買張票,坐上冒著黑煙嘟嘟嘟的輪渡跨長江到武昌中華路碼頭,轉公交抵達武昌火車站,排隊買一張去哈爾濱的鐵路聯票。這段旅程,以及我對武漢熱乾麵的情感,曾寫在《尋味中國 61 武漢熱乾麵》一文中。
武漢熱乾麵 2014年攝於戶部巷
距離發車都有挺長時間,如果沒約同學,我便回到武昌的大街上遛彎。幾年下來,中華路、解放路、臨江大道等等,也都走了個遍,肚子餓了就來份簡餐,有時是一碟三鮮豆皮。那麼多年,武漢街頭的小吃,也都嘗了個遍,卻沒聽說過什麼戶部巷。
工作以後,因出差、遊玩、訪友、轉車,基本保持著一兩年來武漢一趟的頻率,常住在中華路一家飯店裡,飯店距離戶部巷只有百十來米遠。常常就在臨近吃飯,或許也去過戶部巷,卻沒有鮮明的印象。那時候這一片樓房很破舊,狹窄的街巷髒兮兮、溼漉漉的,有些不太起眼的小飯館,老闆將煤爐子架在店門口炒菜,黃昏後青煙四起。
十幾年前,來武漢的頻率低了些。後來就聽說,武昌出了個戶部巷,不僅是美食一條街,還是武漢早餐一條街。聽聞這種說法,就像是眼前的石頭裡蹦出來個猴子一般,覺得很是不可思議。
過早是武漢特有的飲食文化,武漢人甚至自稱為中國早餐第一。我在《尋味中國 61 武漢熱乾麵》中做過分析,由於漢江與長江交匯、清末的租界、洋務運動、京漢鐵路等要素的促進,武漢在近代步入了高速發展的軌道,並成為產業工人比例最高的大都市。這些中下層工薪階級,需要廉價、高效地解決早餐,並準時上班。這種需求催生了武漢熱乾麵,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款快餐食品,一分鐘出貨,三分鐘抹嘴走人,在公交車、長江輪渡上過早成了武漢人基因。
武漢豆皮 2014年攝於戶部巷
武漢是過早人數和比例最高的城市,如繁星般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店、街邊攤,每天向這個城市的數百萬居民提供著高效、廉價的早餐服務。
為什麼會有早餐一條街?難道說為了一碗在家門口就有的五塊錢的熱乾麵,會有人專程跑到戶部巷,再擠公交、地鐵去上班?是不是個苕?
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就在於此,武漢的早餐,不是人均幾十塊的優哉遊哉的廣式早茶。集中的早餐服務與武漢人過早需求是相違背的。
戶部巷 攝於2014年
2014年初春,我又來到武昌,住在老地方,清晨出門過早,於是到了戶部巷。春節剛過,沒有遊客,也沒幾家店鋪開張,來過早的人比做生意的還少。冷清雖可理解,但這條街也配不上「漢味早點第一巷」的名號。再看那些沒開張的招牌,臭豆腐、烤麵筋、鐵板魷魚、炒花甲,顯然都是夜市攤。
看上去這些小店都破破爛爛的,除了蔡林記等幾家顯得高大上些。我找了家普普通通的小店,將武漢最具特色的四大早點各來了一份:熱乾麵、豆皮、面窩、蛋酒。熱乾麵是來武漢必吃的,面窩想念很久了,這家做的過於袖珍,中間的脆片太小了。
武漢面窩與熱乾麵 2014年攝於戶部巷
後來問了武漢的朋友,才知道戶部巷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本世紀初,它只是個政府便民改造工程,將附近那些散亂小吃攤糾合在一起,也便於市容整治。戶部巷的位置也有優勢,靠近解放路,商業人流密集,周邊都是武昌區政府機關和家屬院,上班點個卯摸魚吃早餐的人也多,這地方也就漸漸熱鬧起來。於是它作為政績被大力宣傳,漸漸有了名氣,蔡林記、四季美之流也就都來了。至於人文歷史的貼金,給錢誰不會編?
必須承認的是,武昌打造戶部巷工程很成功,畢竟在傳統上,人們都覺得漢口才是武漢飲食的根。
至於那頓戶部巷早餐的口味,以我從八十年代至今數不清在武漢過早的經歷,對這四樣武漢最具特色的早餐進行綜合打分,若想得到更低的分數,可能還要再去一趟戶部巷。在筆者的文章中,從不出現「難吃」二字。
武漢蛋酒 2014年攝於戶部巷
評價:
遊憩價值:★
文化存留:★
市場規模:★★★★★
特色飲食:★★★
消費服務:★★
綜合評價:★★☆
點評:戶部巷是條普通的飲食街,這種飲食街在哪個城市都有,飲食品質豐富,價格也算適中,年輕人逛夜市,吃吃玩玩挺合適。作為遊客,戶部巷不值得專程去。如前所述,武漢過早的靈魂在每個小區的門口,在遍布大街小巷的那些不起眼的小店、街邊攤中。
後記:
我一直以為,不要去看介紹哪家特色小吃如何正宗的吹噓文章,咱們遊客也吃不出差異。再說了,如果一款普普通通的早餐,一座城市中只有兩三家正宗,這符合邏輯麼?就好比熱乾麵,如果只有X林記才配入口,難道說武漢幾百萬人天天要過早,沒來這家吃,就都是個苕不成?
註:什麼是苕,湖北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