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市 界 曾嘉藝
編輯 | 朗明
在醫療大佬和地產大亨的角色中,徐航深諳財富積累的秘密。
眾人只知邁瑞,卻少有人聽過鵬瑞。但這兩家背後都站著一個「神秘人物」,那就是徐航。這位現年58歲的男人,除了是中國醫療器械領域龍頭企業邁瑞醫療的聯合創始人、兩位實控人之一外,還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地產開發商。
今年疫情,帶火了呼吸機,也讓邁瑞醫療的市值坐上了火箭,成為了造富「機器」。在今年4月胡潤發布的「財富增長」榜單中,徐航的個人身家在兩個月的時間增加了26%,達到950億元,成為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中財富增長最快的人。
在10月20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胡潤百富榜中,徐航排名第26位,身家1200億元,超過醫藥龍頭恆瑞醫藥的掌門人孫飄揚,也遠超邁瑞醫療的另一聯合創始人李西廷。
可以說,徐航在醫療和地產的角色中切換自如,也將資本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01 技術大拿的冒險人生
徐航作為一個廣東人,天生骨子裡就有一股「冒險」精神。
1987年,徐航拿著清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這一「金光閃閃」的研究生「通行證」,順利進入深圳安科醫療儀器公司工作,這家公司素有「中國醫療器械黃埔軍校」之稱,徐航也曾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彩超機。
那時醫療器械還是國外產品一統天下的局面,嗅覺敏銳的徐航從中看到了商機,他認為: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有可能做點事情打破這種局面。
於是在1991年,他聯合了「幾位同學和夥伴」,也就是現在邁瑞醫療的「三劍客」中的成明和、李西廷,成立了邁瑞醫療,開啟了「致富人生」。
2006年,邁瑞醫療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首家醫療設備企業海外上市的公司。作為國內醫療器械領域的龍頭,邁瑞醫療也被冠以「醫療界華為」的稱號,其產品覆蓋三大領域: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及醫學影像。
2018年邁瑞醫療從美股回A股上市,如今市值也已突破4000億,而股價還有一路上漲的趨勢,在向5000億邁進。截至10月21日,2020年邁瑞醫療的股價已經上漲了104.97%。
徐航的財富也在膨脹,但作為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徐航並不滿足將一輩子耗在醫療行業這一畝三分地。
02 跨界大佬打造最壕地產項目
房地產成為徐航「掘金」的第二戰場。
2008年,邁瑞醫療登陸美股後,徐航便將目光放到了房地產,成立了鵬瑞地產。在深圳灣拿地時,徐航曾說,自己只是蓋一棟樓「隨便玩玩」,但誰曾想到深圳灣項目一炮而紅,奠定了徐航在地產界的江湖地位。
當初,徐航曾表示:「深圳灣1號將是我給自己的人生留下的一筆紀念。待三年以後項目走上正軌,我將開始另一個夢想」。
在開啟創業「第二春」之後,徐航便逐漸退出邁瑞醫療的日常管理。2012年,徐航辭任邁瑞醫療聯席CEO,目前僅擔任邁瑞醫療的董事,而將自己的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房地產領域。
事實證明,房地產確實比醫療更「賺錢」。
李嘉誠投資有一條: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這一點徐航也明白,深圳灣1號位於黃金地段,矗立在深圳後海西岸,與香港隔海相望,在富貴階層眼中,這無疑是一塊風水寶地。
在中國地產圈,估計沒有幾位大佬在立項之初敢放言「不計成本」,而徐航就敢如此承諾。最終的結果就是,徐航打造除了深圳最「壕」的頂級豪宅——深圳灣1號。
豪宅標配是必須的:德國唯寶、德國美諾、漢斯雅格ABB系統、林內、PALOMA等,還有LOW-E玻璃、高速電梯、歐碼轎廂,更不用說高端酒店、音樂廳、直升機停機坪等奢華配套了。
徐航在打造之初,考慮的便不是普通人能否承擔得起,而最終的價格自然也捅破了深圳房地產的「天花板」。2013年深圳灣1號發售,最高單價17萬。此前,深圳多層住宅的房價不超過10萬。因此,深圳灣1號一出世便成為公認的深圳富人區。
而更讓這個深圳灣走紅的是,曾有報導稱,許家印以2個億拿下2層高層、馬雲清場看房、雨神蕭敬騰等名人在深圳灣一號買房,這些「名人效應」讓開發商賺足了眼球。
也讓徐航的鵬瑞地產賺得盆滿缽滿,遠超邁瑞醫療帶來的回報。據邁瑞醫療招股書顯示,鵬瑞地產2017年淨利潤達38.08億元,這一數據遠遠超過了邁瑞醫療當年的25.89億元。
或許是憑藉這一個標杆地產項目,讓徐航嘗到了「甜頭」,於是向地產行業深耕。
03 「地產新人」的壕氣
房地產的豐厚回報讓徐航不想就此收手。
在2013年,徐航曾表示不會在房地產領域系統性發展,待深圳灣1號步上正軌就會開啟新夢想,但不知不覺間,其房地產版圖正在逐漸擴大。
而2018年,鵬瑞地產更是進入「瘋狂拿地」模式。2018年3月,在珠海拿下一宗約2.47萬平住宅地,總價8.6億元;5月,又以23.6億拿下東莞南城雅園地塊,有趣的是,在拍地當晚,鵬瑞盡顯「神操作」,8分鐘內連續出價29輪,最終以最高價「23.6億元+自持面積100%」提前鎖定了地塊。
通過鵬瑞集團官網,目前鵬瑞地產已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了18個項目,項目分布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清遠6個地區,並且鵬瑞集團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拓展新項目土地面積300-600萬平方米。
拿地的「兇猛」態勢頗有種徐航在打造深圳灣1號時「不計成本」的壕氣。在繼醫療地產之外,徐航的產業版圖仍在擴張。根據天眼查,在徐航名下共有35家公司,擁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高達60家,集中在生命科學、半導體、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
繼邁瑞、深圳灣之後,徐航還能打造出什麼標杆項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