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景德鎮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持編纂的《景德鎮城市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正式對外出版。隨後,記者聯繫景德鎮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圖集》編纂的艱辛過程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和測繪技術人員,探尋《景德鎮城市地圖集》出版的幕後故事。
數百學者三年嘔心之作
據介紹,《圖集》以地圖獨有的方式與視覺,編錄了景德鎮這座城市的精彩,每個彩頁都烙下了城市發展的璀璨印記。《圖集》不僅有豐厚的人文歷史記錄,優美的地理形勢展現,更多的則是這個千年古鎮的全景微縮。
「這是一項集體性的工作,個人很難完成。」《圖集》編纂成員之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測繪地理信息管理科科長王朝介紹時談到,沒有國家、省、市各相關單位各部門的支持,沒有先後數百名參與者默默無私的奉獻,要完成如此厚重的成果根本無法想像。
《圖集》中每一個圖組的設計和內容的選取,每一幅地圖的繪製,都是編繪者不斷吸納最新的資料,多年潛心治學的成果;城市陶瓷遺址與布局圖組更是由考古發掘和田野調查親歷者所繪製,可見這項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
據悉,在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關心重視下,《中國城市地圖集》總編纂委員會指定景德鎮市為國家第二批、江西省第一座編纂城市地圖集的試點城市。2017年3月22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與地圖司在山西太原組織召開《中國城市地圖集》第二批編制試點工作座談會,標誌著地圖編制試點工作正式實施。景德鎮市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對編制工作的開展做到親自指揮、親自調度、籌措資金。同年5月20日,景德鎮市《圖集》總體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同步擇優選擇編制隊伍,由省測繪應急保障服務中心承擔《景德鎮城市地圖集》編纂工作,為編纂項目提供技術服務。
同時在景德鎮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成立了《景德鎮城市地圖集》編纂委員會,按照編纂委員會統一部署,共34家成員單位參與《圖集》編纂,並與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保持溝通、互動,交換意見,取得技術上的支持;編委辦與各成員單位互相配合、密切協作,定期組織成員單位研究會商,廣泛徵求成員單位意見,為《圖集》提供豐富詳實的編纂素材;解決《圖集》編纂過程中的問題,按照國家、省、市三方共同參與的方式,紮實開展《景德鎮城市地圖集》編纂工作。
秉承「工匠精神」力求精益求精
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這是每一位《圖集》編纂工作者秉持的堅定信念。2018年底至2019年初完成第一輪審核工作,幾經修改完善後,將《圖集》樣稿呈送市委市政府審閱,並根據針對《圖集》的內容準確性、美觀性、易讀性等方面的修改批示精神,編委辦邀請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責任編輯研討進一步修改工作,對編纂工作總的工作思路作了調整。
《圖集》第一輪審核工作的結束,僅僅是「萬裡長徵走完的第一步」,加工提高的任務還十分繁重。2019年7月初,編委辦組織34個相關部門單位對《圖集》進行了第二輪審核,面對人員少和資料查詢困難的情況,編輯部再次組織30多名技術骨幹加班加點,對新收集到的大量相關圖片和編製圖集所需新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圖幅設計、編制、質檢,對區域圖進行了全面更新,街區詳圖、索引和絕大部分序圖重新編制。
自2018年初以來,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老師多次親臨景德鎮市指導工作,不吝賜教;編輯部多次到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學習、請教,專家老師針對每一幅圖內容及表示方法、每一幀照片使用都做了詳細的講解;成員單位多次審閱《圖集》、序圖,並提出具體修改意見和建議。通過不斷修改打磨完善,省內外一批專家學者、廣大測繪技術人員秉承著「精益求精、學無止境」的風範,以對事業、對社會、對歷史和對學術負責的精神貫穿於工作始終,為地圖集的成功出版發行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艱辛勞動。「《圖集》作為景德鎮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在編纂過程中,有關資料的採集、圖片的選擇上歷經千辛萬苦。《圖集》在編制過程中,得到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自然資源部地圖技術審查中心、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江西省測繪應急保障服務中心、景德鎮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領導、專家的大力支持。《圖集》得以出版,離不開政府的關心和廣大市民的支持。」市自然資源勘測規劃院院長張鎮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傳承後世 打造「百科全書」
一本地圖集,是走進一座城市的鑰匙。今年,江西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即將在景德鎮舉辦,《圖集》就是最直接、最生動、最形象講好城市故事的形式,包括序圖(20幅)、區域圖(17幅)、街區詳圖(44幅)和索引(35頁)等篇章,精選多個專題多方位講述景德鎮的城市地理和文化故事,介紹景德鎮作為全球城市、國家陶瓷傳承創新試驗區的人文地理、歷史文化、風土習俗、城市發展等情況,娓娓向遊客、讀者講述和描繪景德鎮「三面青山一面水,一面瓷器半城窯」的千年古城故事和「國家陶瓷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宏偉藍圖以及「老城市 新活力」的今昔巨變。
據介紹,《圖集》中的序圖是《圖集》的亮點,為使地圖集充分展現出景德鎮市的地域特色,編制人員以景德鎮陶瓷文化為切入點,著力豐富《圖集》的陶瓷文化內容及特色專題的選取,綜合使用了專題地圖、精美照片、信息圖表、文字簡介等多種表達形式,通過世界瓷都、千年古鎮、城區變遷、文化古蹟、古鎮裡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制瓷工藝、古窯遺址、歷代名瓷、陶瓷教育科研、陶瓷創意、陶瓷產業等主題頁把景德鎮的千年陶瓷文化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區域圖則是《圖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使用了按矩形分幅和按景德鎮市所轄縣級行政區分幅兩種方式,全面、準確、詳實地展現出了景德鎮市所有街道鄉鎮、村和主要景區、主要道路的地理空間分布。瑤裡古鎮、洪巖仙境、浮梁古縣衙等一個個讓讀者心馳神往的目的地,在這一章節裡能一一尋獲。
街區詳圖是《圖集》的內容主體,編制人員基於權威準確的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數字城市建設成果、地名普查成果和各種統計數據,通過山區地形分層設色、不同屬性建築物歸類設色等城市街區地圖的創新性表達方法,全面展示了新時代景德鎮市「雙創雙修」後城鎮街區的嶄新風貌。
傳承與創新——有學者如此評價《圖集》的學術價值:傳承的是對景德鎮歷史文化遺產的尊重;創新的是在許多新開拓的功能領域,《圖集》將史料直接轉換為繪圖元素,通過平面地圖的形式表現出來,構建一個「認識瓷都、解讀瓷都」直觀而形象的「視窗」。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為來賓形象直觀地展現景德鎮市的自然風貌、人文地理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還是為宏觀決策、規劃管理及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提供科學依據,這部《圖集》都會愈來愈珍貴。(張錦鵬供圖)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