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市面陸續能見到很多橙子,橙子內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想必是每戶家庭中必備水果之一,而橙子是很安全的食物,大家都不會覺能帶來什麼危險。事實上,確實的發生了橙子「傷人」事件。
前些天刷微博,被一條「央視提醒」吸引我的關注:剝橙子不要接觸氣球!
非常好奇,為什麼剝橙子就能引發氣球瞬間爆炸呢?這兩樣東西似乎不起衝突的吧?
帶著好奇心,搜了一下相關的新聞媒體,根據相關的媒體報導。
在杭州,8歲的男孩在運河廣場拿著氣球坐著奶奶大腿上玩耍,奶奶在剝橙子吃,突然間!氣球爆炸了,男孩的口腔被炸碎的塑料管碎片卡住,哭鬧不止呼吸侷促,圍觀的群眾及時叫救護車,男孩才安全脫險。
奶奶描述:孫子在拿著塑料管並沒有玩上面的氣球。圍觀群眾紛紛猜測是氣球質量問題,到經過檢測氣球並無質量問題。
準確來說,橙子是不會引爆氣球的,能引爆氣球的是橙子皮汁,橙子皮汁中含有豐富的芬香烴類化合物,而市面上的氣球材質基本上橡膠製作,恰巧芬香烴類化合物與橡膠相融合,使得氣球壁迅速的變薄產生裂縫,而引發的氣球爆炸,別小看小小的氣球,爆炸起來輕則傷及肌膚,重要危害到生命。
吃過橙子的家長,應該有所了解,在剝橙子皮汁水分是很容易「噴射」出來,汁水「噴射」到氣球上,立馬就會炸開,手中沾有橙子皮汁觸碰氣球也會引起爆炸,如果孩子在旁邊被炸到的話,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其實,不僅橙子才會含有這種化合物,像柚子、橘子、檸檬等柑橘類水果,都是富含芬香烴類化合物的。所以,帶孩子的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遠離橡膠材質的氣球,吃完水果要及時洗手,避免意外發生。
今年的聖誕節快到了,家庭的慶宴少不了氣球裝飾,家長千萬不要買橡膠材質的氣球,打氣球時候不要打得「太飽滿」,孩子在玩氣球的時候要留心觀察。
除了要注意「氣球爆炸事件」,還得要預防孩子被「水果卡喉嚨」,給孩子吃的水果前要去掉殼和籽,吃的水果前最好熱一熱再吃,以免水果太冷過於刺激孩子的腸胃,也可以榨成水果汁加熱給孩子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