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堅記雲南古城建水:活潑潑的生活,大地上的輓歌

2020-12-25 海右讀書

于堅以詩成名,以詩筆入文,字裡行間的豐沛和蓬勃,可親可感。你看他寫建水這座雲南古城,筆調如此恣肆,仿佛看得見街巷上往來的人群,聞得到喧鬧鮮活的塵世氣息:「在巷子裡面,四合院、水井、老樹、楹聯、木雕、門神、香爐、雜貨鋪、紅糖、胡椒、臘肉、土紙、灶房、廟宇、瓦簷、明堂、照壁、石榴、蘋果、桂花、蘭草、怪石、棉紙窗、涼粉、米線、紅米、乾巴菌、青頭菌、炊煙、祖母、外公、媳婦、嬰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金枝玉葉、酒囊飯袋、閒雲野鶴、翩翩少年、匹夫匹婦、布衣韋帶、半老徐娘、三姑六婆、環肥燕瘦、蒲柳之姿、虎背熊腰、大腹便便、儀表堂堂、花容月貌、明眸皓齒、慈眉善目、鶴髮童顏、鵝行鴨步……此起彼伏,鱗次櫛比。」

一系列詞語如此堆積,不見枯燥卻如此蓬勃,非高手不能為也。以致讀完《建水記》,恍恍然覺得建水這樣一座古城,能遇到于堅這樣一支筆,真算得上是一次「最美的相遇」。

建水位於雲南高原,自明初建城,已有600多年歷史。建水周邊,與它同時代興起的古城,大都趕上了時髦,煥然一新,建水卻在大拆遷的洪流中如頑石般倖存,在雲南的城邦中因守舊而鶴立雞群,以致今天在雲南省,人們要再證實曾經存在過一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世界,找回那些傳統的建築樣式、手工、生活方式、人情味、口味……只有去建水,建水成了古典生活世界的活化石。

面對這座面積只有3.3平方公裡,卻有著30多條街巷、四五百處四合院的古城,于堅不僅僅有飽滿的詩情,還有上升到生活方式乃至世界觀層面的解讀,「荷爾德林有詩云: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居所,不僅僅遮風避雨,一隻烏鴉搭個窩也是遮風避雨。人的居所不僅要實用,而且要美好,止於至善,好在。築居反映著人們的世界觀:奧斯維辛暗示的是一種世界觀,巴黎聖母院暗示的是另一種世界觀,中國如今很普遍的鋼筋水泥澆灌出來的,致力於增值的長方形盒子又是一種世界觀。中國古典時代的四合院同樣寄寓著世界觀,寄寓著人們對何為生活的解釋:有的冷漠殘酷、有的神聖,令人敬畏;有的勢利眼,唯利是圖;有的安心,不僅棲身,而且養心。詩意地棲居,用雲南方言說,就是好在。」

「好在」就是活得心安,就是「止於至善」,善不是教條,而是關於事情是否「生生」的格物致知,閃耀在萬事萬物上當場去「格」,於細微處見真理,於是中國古典的世俗生活,一器一物,一食一飯,都別具意義。這是一種注重當下,將神性和意義融入細節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以一個懸空的未來將當下的世俗生活一刀斬斷。

于堅對古典的建水城及其所代表的古典的在場的生活方式的描繪,無疑是精彩的。在于堅筆下,如今的建水城依然是一個將日常生活過得「活潑潑」的建水城,依然是一個在物質形態和精神、生活形態上延續著古典方式的建水城。然而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于堅還是被自己對這種古典生活方式的熱愛而遮蔽了。因為熱愛,所以有蓬勃而豐富的讚美和想像,但缺失了個體的人在歷史和生活中的生存描摹。如果說建水城是一座倖存的古城,那麼倖存背後必有抵抗,如果說建水人依然過著古典的神性的生活,那麼當這生活穿過歷史布滿芒刺的縫隙,也必然傷痕累累。我甚至覺得,建水古城就像古典的黃昏,面對即將落山的太陽,于堅卯足了勁兒,用滿溢的詩情,把這一曲輓歌唱得五彩斑斕。

但它依然是輓歌。這五彩斑斕不是來自旭日東升,而是來自落日熔金。一切終將消失,在神奇的中國大地上,一隻帶著現代化面具的怪獸,張牙舞爪,所向披靡。

作者:錢歡青

編輯:任曉斐

實習生:田曉月 潘文琪

相關焦點

  • 雲南建水:千年古城的驚豔時光
    原標題:雲南建水:千年古城的驚豔時光   建水,古稱臨安,舊時雲南有諺語稱「金建水,銀大理」。   這正是我期望中的雲南。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我們的第一站是千年古城建水。   建水,古稱臨安,舊時雲南有諺語稱「金建水,銀大理」,形容臨安當年富甲滇中,超過大理。初時我有些困惑:臨安不是南宋都城,在現在的杭州嗎?   原來,當年忽必烈滅掉南宋都城臨安,一路打到當時少數民族聚居的西南小城建水。
  • 雲南建水:泡上一壺茶,品嘗雲南千年古城韻在水裡的餘味
    在四月底和春天,我們乘汽車去了雲南。加入西雙版納的傣族潑水節後,我們來到600公裡外的建水邊境古鎮。在這裡,我們領略了多民族、多文化,品嘗了以建水豆腐為代表的美食,參觀了建水精美的彩陶。這座古城的美麗和文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建水古城,不一樣的雲南記憶!
    建水是個很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那些散落在古城四處的古蹟是歲月流過的痕跡,而古城大街小巷裡流淌著的,是寧靜的生活......建水它有著如此渾厚的歷史,四處都是歲月流過的痕跡。除了很大的節慶,在古城裡走著你很少會看到熙熙攘攘的遊客,有的只是當地人來來往往、忙忙碌碌。因而很不同於帶有濃重商業氣息的大理、麗江。
  • 《建水記》上了高考卷!跟隨作者于堅去感受古城魅力
    建水文廟石牌坊德配天地 對於建水這座千年古城,詩人于堅非常鍾愛,幾十年間,他不斷穿梭在建水的大街小巷,體悟建水的建築、手藝、生活方式。在《建水記》中,于堅如此發問。于堅表示,這本書,不是一個墓志銘,也不是旅遊宣傳廣告,我希望告訴讀者我們到底失掉了什麼?現在建水古城的生活方式正好是中國人嚮往和尋找美好生活的借鑑。「我寫了《印度記》《巴黎記》,加上這本《建水記》,我想寫五本書構成一個系列。」
  • 旅遊小知識:建水古城、建水文廟、朱家花園、朝陽樓等旅遊景點
    旅遊小知識:建水古城、建水文廟、朱家花園、朝陽樓等旅遊景點文/我願做你的開心果建水古城是雲南5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明朝以來直到民國時期一直是滇南地區的首府重鎮,儒學興盛,建水古稱臨安,據縣誌記載,這裡所出的科舉人數佔雲南人數一半以上,如果說巍山是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發祥地,那麼紅河州的建水古城就是雲南漢儒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古城。建水縣城位於臨安鎮,整個古城幾乎所有的景點都集中在這裡,城內的臨安路和翰林街是最繁華的地方,街上都是明清風格的老房子。代表景點有建水文廟、朱家花園、朝陽樓、雙龍橋等。
  • 雲南建水:穿越斑駁古城,觸摸「活著」的歷史
    豪邁的也可以帶上裝備走一趟滇藏線,也許還能去看看梅裡十三峰。除了新疆和西藏,雲南是最藍的藍天。藍天正對著標準色卡。雲影花海之間甩上一碗米線,足以勝卻人間無數。與主流旅遊線路「綱要」相比,建水是雲南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只有古老的傳統建築和樸素的生活方式。這個小鎮在古代被稱為「臨安」,它是一個比雲南更古老、更野蠻的地方,是通往越南和南亞次大陸的交通樞紐,也是一個活生生的古城博物館。
  • 雲南建水古城,看得見的古樸優雅,享受一場古風盛宴
    大家好,我是愛旅行的小花,小花這次旅行又來雲南啦!這次是哪裡呢?噹噹噹噹!建水古城走起!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特別想去的地方呢?建水古城真是小花日思夜想的地方呀!來吧!來跟小花一探究竟!朝陽樓打卡走起!很快就到走著走著了夜幕降臨的時候啦,小花好想看一下建水古城的夜景呀!於是小化又跑來看城樓了,天吶,晚上的城樓太好看了吧?黃色金色燈光非常高貴,非常優雅,而且不失莊嚴,這就是建築設計的偉大呀呀呀呀!
  • 人氣景點-雲南建水臨安古城。
    初到雲南建水,被悠久的人文古城迷戀臨安飯店建水原汁原味汽鍋雞永貞門建水紫陶十七孔橋建水原生公園一角
  • 雲南建水最著名小吃,只賣五毛錢,上過舌尖中國,帶火了一座古城
    位於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因為優美的自然風光、濃鬱的人文風情、特色的美食,一直深受遊客青睞。雲南有很多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有一座底蘊深厚的千年古城,因為一種5毛錢的特色美食走進了大眾視野。它就是建水古城,而這道美食則是建水豆腐。建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從唐代元和年間南詔政權在此修築惠歷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
  • 雲南紅河州建水古城的小火車,百年黃金米軌鐵路:千年古城第一車
    你坐過建水古城小火車嗎,建水小火車曾經是爸爸去哪兒的拍攝地,你想坐小火車嗎?,讓來到建水古城旅遊的每個遊客都有了對小火車的懷舊感。,小火車的開通,也帶動了古城的旅遊經濟,滿足了遊客的好奇心,基本來到建水的遊客都會去體驗一趟民國時期的米軌小火車,坐上小火車一瞬間就找回了民國的年代感,小火車沿途有多個景點,小站都會停靠讓遊客下來拍照遊玩,參觀建水的名勝古蹟,從建水古城去團山,沿途第一站就是停留在建水雙龍橋,雙龍橋是一座17孔橋,建於清代,非常漂亮壯觀,雙龍橋已經被載入國家建橋史,是每一個到建水的人必須打卡之地,其次就是停靠在相會橋站
  • 雲南建水遊記 下
    唐南詔時築惠歷城,漢語譯為建水,明代稱臨安府。建水古城立於雄滇大地之上既有多個民族混居而成就的豪放爽朗亦有古時雲南文人聚集之地而孕育的毓秀靈氣千載歷史悠悠而過朝陽樓屋簷下的驚鳥鈴卻仍在作響除了上篇裡花浮介紹的幾處景點外,這次我們還去了文廟和學政考棚以及天君廟。
  • 《建水記》上了高考卷!跟隨作者于堅去感受古城魅力
    《建水記》上了高考卷!建水文廟石牌坊德配天地  對於建水這座千年古城,詩人于堅非常鍾愛,幾十年間,他不斷穿梭在建水的大街小巷,體悟建水的建築、手藝、生活方式。  《建水記》是于堅在2018年出版的散文作品,是一本關於古典生活、建築、手藝的沉思錄,是于堅追問何為「詩意地棲居」之作,匯集37篇文章及134張照片。  該書曾獲2018年度「書香昆明·好書評選系列活動」之「雲南十大好書」等獎項。
  • 感受不一樣的雲南:乘坐米軌小火車,品文化古城建水!
    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史上最小的鐵路,最慢的鐵路,最長的鐵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私有鐵路,唯一發行貨幣的鐵路......這些記錄記錄了雲南鐵路史上最引以為傲、最精彩的傳奇。這條名為碧石的鐵路創造了許多奇蹟和記錄。
  • 對雲南建水古城的戀戀不捨,不只是美食!#遇見美好目的地#
    上篇已經和大家聊過建水古城的美食,但是如果你以為建水只有這些,那就錯了! 建水古城位於雲南昆明之南220公裡,南詔政權於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後)在此築惠歷城,屬通海都督。惠歷為古彝語,就是大海的意思。漢語譯為建水。明代仍稱建水州,改路為府,臨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民國元年改建水縣為臨安縣,次年復稱建水縣。
  • 雲南建水古城百年米軌小火車5月為遊客開行
    央廣網昆明4月18日消息(記者李健飛 紅河臺張耀芳)在個碧臨屏鐵路(也稱個碧石鐵路)開建100周年之際,由昆明鐵路局和建水縣共同合作的雲南米軌鐵路保護與開發利用示範性項目——建水古城小火車,將於5月1日在原個碧臨屏鐵路建水東至團山間線路改造後的米軌鐵路上開行,廣大旅客可乘坐雲南百年小火車品味千年建水古城。
  • 紅河建水尋味美食遊記:雲南古城裡的老字號特色風味
    建水,千年古城,又稱臨安古城,其歷史悠久,古城裡孕育的美食種類繁多,西門的燒豆腐、花園小吃草芽米線、紫陶汽鍋雞等等,有文化氣息的同時,也有少數民族的豪放原生態氣息,細膩而深遠,共同造就了古城的特色風味。有很多人說,沒來過古城,就沒來過建水。
  • 生活氣息濃厚的雲南小鎮,千年古城的下午時光,難忘的建水烤豆腐
    紅河州腹地,藏著一座千年古城,這就是近幾年走進大眾視野的建水古城。建水古城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位於雲南省南部,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曾是通往絲綢之路的南麓要道。城內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築50餘座,堪稱一座「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
  • 雲南「最好吃」古城,上過舌尖中國,還是過橋米線發源地
    後來,我來到距離昆明不遠的建水古城旅遊,偶然發現這裡竟然還是過橋米線的發源地。 最早聽到建水的名字,是看了《舌尖上的中國》裡介紹的建水豆腐。建水實際上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
  • 自然療愈 | 隨往清靜 雲南建水風物美學自然療愈之旅
    圖片提供:無一堂這種美,是黃牆青瓦配上一棵芭蕉樹的渾然天成,也是一方天井裡的光影變幻;是茶席上一泡好茶裡的好山好水,也是桌案上花枝間的禪意隨心。在不大的院子裡,建水人放進了他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圖片提供:無一堂這一次,跟我們去建水,在是延續也是新生的一個個院落中浸入感知建水的風物和生活美學,在古城的隨往清靜之中自然療愈。- 天羽
  • 「家有寶物」公益鑑寶活動走進古城建水
    此次活動由昆明廣播電視臺《盛世典藏》欄目、天天鑑寶App、建水縣文化和旅遊局、紅河州博物館主辦,紅河州文物博物館協會、建水古城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建水學政考棚景區管理有限公司承辦,邀請了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張永康,昆明市博物館館長、雲南省文物鑑定委員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