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守護申城 上海治安
2019年全國公安工作會議召開後,根據公安部、上海市公安局相關部署,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組織全市各區公安機關以感知端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社會面智能安防建設,助力打造「全域覆蓋、圈層防護、要素管控、共建共治」的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上海樣板」,有力推動了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建設,促進了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目前,全市已有10500餘個居民住宅小區、2800餘棟商務辦公樓宇、2400餘個場所(覆蓋文體場館、購物中心、交通樞紐、學校、醫院等)完成智能安防建設。已建成的智能安防社區,實現了入民宅盜竊等可防性案件「零發案」或大幅下降。2019年全市入室盜竊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59.97%,破案率同比上升33.3個百分點。
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堅持科技興警,全力推進智慧公安建設,通過升級治安防控體系、構建全民安防模式、優化政務服務,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打造「最安全城區」。今年以來,全區盜竊類案件發案總量同比下降86.2%,110報警數在絕對數處於全市低位的前提下,同比下降24.4%,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
升級防控體系,編織天羅地網
今年以來,長寧區入民宅盜竊、入室盜竊、扒竊拎包、盜三車(汽車、摩託車、電動自行車)四類案件破案率達99.1%,99.5%的居民小區入民宅盜竊「零發案」。
「這兩項數據是紮實推進智能安防建設的必然結果。」長寧分局科技科科長周偉華介紹。近年來,長寧分局全面加強社會面智能安防建設,通過在街道路面、社區樓宇布設智能防範感知設備,採集數據實時上雲、研判分析,實現對轄區治安態勢的即時掌控、快速反應。目前,全區860個住宅小區智能安防建設完成率達100%。
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不僅有效降低了發案率,還助力刑偵部門打擊破案能力提檔升級。針對盜竊類案件發案快、逃逸快、銷贓快的特點,長寧公安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手段,讓數據警示風險、驅動決策,做到即發即偵、快偵快破。
同時,長寧分局堅持破案補防,加強案件回訪工作,及時發現補好防範漏洞。今年以來,先後更換社區、商戶老舊監控216個,新增監控點位130餘個,補充夜間照明60餘處,全面提升小區防範水平。
依託「一網統管」,構建全民安防
拓寬發現安全隱患的渠道,及時整合資源予以解決,將城市管理中的風險降到最低……長寧公安依託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系統,推動社會治理從應急處置向風險管控轉變,推進形成自防自救、互幫互救、公助公救、梯次遞進的全民安防模式。
長寧分局以12個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為支點,整合調度一支24小時運作的網格化隊伍,深入社區、樓宇單位開展巡邏防範、糾紛調處、緊急救助等工作,與派出所警力互為補充,使基層防線更密更實。在周家橋派出所社區民警王滬榮的「微信警務室」裡,物業、平安志願者和熱心居民成為可依靠力量,一旦發現安全風險或者可疑人員,第一時間就能化解和處置。像這樣的「微信警務室」,長寧分局共組織社區民警建立了191個,吸納近萬名群眾成為可依靠力量。江蘇路派出所通過與街道城運中心聯勤聯動,明確環境違法、房屋管理、非警務求助、應急聯動、糾紛等5大類46小類非警情處置流程,將這部分非警務類110警情進行流轉,準確有效推送到相關責任主體,確保群眾服務需求得到及時推送、承接響應、分流處置,也使有限的警力用到刀刃上,有效提升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打造「一網通辦」,優化政務服務
4月23日,童先生在長寧虹橋街道黨群之家用身份證完成信息核驗,然後通過「一網通辦」服務終端機只用了3分鐘就拿到了居住證。這是上海公安機關依託市大數據中心,在長寧區開展試點的線上居住登記、居住證辦理即審即批便民措施。
長寧公安不斷探索智能應用、延伸服務半徑,優化提升「一網通辦」服務終端機服務體驗,實現查詢、諮詢、申報、審核、辦理、制證等全流程自助化、電子化辦理。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近辦理公安業務,長寧分局根據市公安局統一部署,在全區12個派出所建設綜合窗口,實現戶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高頻業務跨警種綜合性辦理。北新涇派出所則更靠前一步,把綜合窗口搬至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形成高效快捷的「一門式」辦理格局。今年以來,長寧公安通過「一網通辦」完成受理、審批各類業務共計3000餘筆。【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一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