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4日電 據西班牙歐浪網報導,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在今年年初所公布的資料,在西班牙共有186031名有合法居留的中國人。在這些旅西華人中,大部分人都生活在首都馬德裡,共有49831人。
這些居住在西班牙的中國人,在當地居民區中開店、居住,與周圍的西班牙和外來移民鄰居,有著各式各樣的聯繫和往來。那麼,一個普通西班牙居民,或是外來移民眼中的華人鄰居,是什麼樣子的呢?對此,西班牙移民機構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同時,這也是他們對移民融入程度進行調查的重要內容之一。
日前,西班牙移民管理機構在其研究資料中摘錄了一名秘魯移民在《國家報》上所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國人的世界》,以一個身邊鄰居的視角,介紹了西班牙居民眼中的華人鄰居。
馬德裡一隅的「中國故事」
去年夏天的時候,一位名叫嘎烏烈拉的秘魯移民搬到了馬德裡嘎啦班切爾區的苟米亞小區居住。住下來之後,她在當地發現了另一個同時存在的「中國人的世界」。
在寫給《國家報》的文章中,作者說,在她住家街角的華人食品店裡,三個孩子正在櫃檯後面一邊嘰嘰喳喳地說話,一邊玩平板電腦上的遊戲。這三個孩子一個十歲,一個七歲,還有一個是五歲。其中最小的這個孩子,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就像從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的電影裡走出來一樣。這個小女孩喜歡人們叫她西方的名字「納達利亞」。每天放學後,這三個孩子就成為他們父母的翻譯,當女作者到他們家的食品店去買東西,如買一個鱷梨,或是一罐牛奶飲料時,孩子們都能聽明白,她到底要買什麼。
看著他們,作者說,自己感到非常愉快。有時候自己傍晚要做沙拉,發現少一樣東西,就急急忙忙到華人店裡去買的時候,看到孩子們能與其方便交流,甚至都能產生一絲愛意。
作者介紹說,自己搬到嘎啦班切爾區的苟米亞小區只有不幾個月的時間,但在這裡卻看到了另一個與當地生活平行存在的「中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不僅有食品店,百元店,而且還有可提供「快樂」服務的髮廊,以及美甲店和其它華人店面。其中百元店的規模如一個商業中心一樣。
在其中一個會經營南美食品的華人食品店裡,作者說,那個店主總是在聽一種佛教的音樂,每當到他的店裡去買不含糖的鱷梨時,就會感到暈頭轉向,要費好大一會兒功夫,才能找到。而那個店主不聽音樂時,就會看同樣的中國電視劇。
此外,小區內的另一家華人食品店也會賣南美食品。實際上,當地的各個華人店主都要比西班牙人店主更了解南美移民所需要的食品。例如,他們會經銷秘魯人特別願意吃的一種辣椒,玉米,以及包裝上帶有秘魯國旗的奶酪等等。
在作者所居住的小區裡,還有一家華人經營的dia加盟店。每當沒有教養的人在那裡偷了東西以後,穿著統一紅色制服的華人店主就會非常生氣。他們會拎著棍子去追那些逃跑的小偷。追上以後,就會凌空飛腿地踹那些人,像中國電影裡演的一樣。
小區裡還有一家中國女子所開的加利西亞麵包店。雖然現在已經不賣聖地牙哥蛋糕了,但是仍然在賣鱈魚的餡餅。離這家麵包店不遠,還有一家華人開的縫補店。這家店的店主為女作者做了幾個窗簾,但不能做舉行宗教儀式時所用的禮服。這個只會說中文的華人能在西班牙這裡開起縫補店,確實是個奇蹟。
作者的女兒因為是秘魯當地的印第安裔,所以長得非常像東方人,周圍的鄰居,包括縫補店的華人女老闆都以為是她收養的中國孩子。所以一見面就問「是中國小女孩吧?」雖然作者一直在告訴對方自己的孩子根本不是中國人,但他們始終不信。沒有辦法最後就乾脆說是個中國人了。這還不算,現在她的孩子每周都要拉著媽媽,到附近的中餐館去吃一頓中國炒米飯了。對此,作者感嘆到,「中國帝國的擴張真是舉世無雙的,居然都擴到我家裡來了」。
在小區裡,還有一家中國人開的五金店。不過這個華人店主脾氣不好,遇到顧客問他不知道西語名字的商品時,就會變得氣哼哼的,非常沒有耐心。尤其是,當顧客以前所買的東西丟了,第二次回去買同樣的東西時,華人老闆就會說「你這是在浪費錢」,「你是很有錢吧?」這樣賣了東西,反過來還指責顧客,這種哲學就是中國抵禦危機的哲學。
在文章最後作者說:「我覺得馬德裡的這一隅就是一個中國故事。在西班牙有185000名中國人居住,好像所有的都住在我所住的小區裡。有時,風吹掉了樓上住戶晾的衣服,掉在我的院子裡。看著那衣服就能想起天上還能下東西,並且至少這些東西都是非常,非常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