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透 力 才 是 影 響 力
C919完成「飛天夙願」,大型客機展現「中國速度」
——描繪成就展上印下的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航線圖」
隨著「偉大曆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的時光隧道,我們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走向復興」展區,這裡記錄著從2012年至今我國眾多矚目的成就,2017年5月5日首次試飛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就是其中之一。
大型客機研發和生產製造能力是一個國家航空水平和整體實力的重要標誌。2000多年前古人發明紙鳶的時候,一定想像不到,人類有一天也能像鳥兒一樣在雲端自由翱翔。百餘年來,中國人始終懷揣航空夢,我們不僅要擁有自己的機場、航空業,更要擁有自主研發的飛機。
正因如此,1949年11月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成立。從這一天開始,新中國民航迎著共和國的朝陽起飛,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早期,我國民用航空機型基本依靠進口。上世紀50年代,我國向蘇聯陸續購買了伊爾-14飛機,承擔專機和國內客運、貨運任務。1963年,我國民航從英國訂購的「子爵號」飛機到貨加入航班飛行,改變了以往主要使用蘇制飛機的狀況。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訪華,標誌著我國民航「波音時代」的到來。
多年來,我國民航客機市場被國外飛機製造商壟斷,儘管擁有規模巨大的民用航空市場,也只能使用國外飛機製造商生產的客機。
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我們隨著成就展的紅毯來到了2017年5月5日,這一天,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迎來首飛。這標誌著中國人在實現大飛機夢上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國產大型客機C919的研製來之不易,它是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的一款168~190座級窄體幹線客機,專為短程到中程的航線設計。其中,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國商飛英文縮寫COMAC的首字母,第一個「9」寓意天長地久,「19」代表著最大載客量是190座。標準航程4075公裡,最大航程5555公裡,涉及經濟壽命80000飛行小時,最大商程18900千克,它的成功研製使得中國人在實現大飛機夢上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目前,中國商飛公司共有多架飛機投入試飛工作,101~103架機在西安閻良、山東東營、江西南昌等地開展試驗試飛。今年8月30日,C919國產大型客機104架機從上海起飛,轉場至東營,執行航電系統、起飛著陸性能、自動飛行系統和自然結冰等相關科目的試飛任務。
10月24日,C919國產大型客機105架機於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經過1小時37分鐘的飛行,在完成了多個試驗點後,於11時37分返航並平穩降落,順利完成其高溫、高寒等特殊氣象條件,以及環控、電源、全機排液等相關科目的試飛任務。C919國產大型客機進入密集試飛階段。
按照計劃,今年內還會有106架次C919飛機進行試飛,密集試飛完成之後,預計2020年底取得適航證,2021年開始正式交付。目前,國產大型客機C919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1000架,除了中國之外,還有美國、德國等國家的航空公司進行了訂購。民機出口取得突破,打破歐美適航壟斷。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航空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空中坦贊鐵路」「南太空中走廊」「亞洲空中絲綢之路」等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推動國產民機批量交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型客機方面的「中國速度」也將讓世界刮目相看。
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民航機型從蘇制、英制、美制,發展到今天的自主研發,不能不說這是我國幾代民航人勵精圖治、團結奮鬥的結果。
中國大飛機的使命已經不再是僅僅滿足「飛天夙願」,大飛機要走的是產業化、國際化的道路,它身上肩負的是帶動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使命,願大飛機在「中國速度」中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END
本文源自:中國經濟導報
作者:劉潤
責編:王希學
審核: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