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照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日照度過了四年的大學時光。很多人以為在日照,遊玩去的最多的應該是海邊了,其實我卻不是。我喜歡爬山,曾經三次到過九仙山。
九仙山是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是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鵑花棲息地。宋代文學家蘇軾盛讚其「九仙今已壓京東」。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龍潭大峽谷,龍潭大峽谷是華北罕見的「地中山,谷中景」,以奇、秀、險著稱,有齊魯小三峽、小武陵源之稱。塔峰壁峰峰連峰,峽谷樟穀穀中谷,元潭龍潭潭接潭,練瀑飛瀑瀑迭瀑,景致奇異,是尋幽探秘的絕好去處。
現在看到兩座非常獨特的山峰,像兩個人一樣站在那裡,當地稱婆媳峰,你看那婆婆胖胖矮矮,憨態可掏,媳婦則高挑嫻娜,惟妙惟肖。也有傳說是當年白龍和黑龍被八仙降服困在這裡,因為思念家鄉,所以經常幻化成人的形狀,面朝東方,思念自己的家鄉。
峰下就是著名的「黑龍潭」,潭水深不可測,幽黑不見底,因此也叫「墨潭」。旁邊是「白龍潭」,南來灝水,一路衝撞,在此形成了落差30餘米的「白龍瀑」,水直衝潭底,白浪翻卷,整個水潭如雪砌霜壘,因此,「白龍潭」也叫「霜潭」。
龍潭的上方石壁上,隱約還能看見白龍和黑龍的影子,好象記載了玉龍摯道,馭馬大荒的那段故事。大家看這塊石頭像不像一隻大癲蛤蛻。傳說白龍來之前,潭中主人是這隻大癖蛤蛻精。白龍來後,將其治服,並命其守住白龍的上天井,不準枯草亂石衝入院中,因此,這隻大癲蛤蛻就成了白龍的門神,大家看這個門神工作還很認真,所有亂石至此嘎然而止,不再向前。
沿著峽谷前行,我們已經來到龍王廟了。中國的龍文化源遠流長,在這還有一個祈雨的傳說,有一年,九仙山周圍連遭幾年大旱,莊稼連年欠收,百姓苦不堪言。這年春天又鬧大旱,河幹汪幹水井也幹。這天夜裡,靴石村王氏家族中的族長王三搗故做了個夢,夢見龍王爺和張姓已成仙老祖吵架。龍王要降甘露普救眾生,而張姓老祖則非要人們送整豬整羊的厚禮,否則不準降雨。兩神靈越吵越兇,一下把王三搗故驚醒了。他為了黎民百姓,決定要帶領兒孫用整豬整羊前去祈雨。
這裡祈雨還有個講究:整個九仙山,有名氣的景點七十二處,每處景點都制有竹籤,七十二個景七十二個籤,要祈雨,必須先晃籤。你要是真心祈雨,必須到大福頂上晃籤。這大福頂就座落在龍王廟正南,真如萬丈利一般,赤手空拳也很難攀登,況且大福頂下有墨潭。這墨潭雖小,可深不見底,人若掉進這潭,性命難保。王三搗故為鄉親們祈雨心切,顧不了這些危險。一切準備停當之後,王三搗故帶著兒孫,抬著整豬整羊,帶著紙鞭香火喇叭鑼鼓來到龍王廟前。
他在兒孫的前呼後擁下,冒著生命危險爬到大福頂上,依次晃了三、六、九次籤,磕了三、六、九叩頭,點燃了三、六、九刀紙,點放了三、六、九掛鞭,朝著墨潭敬了三、六、九次酒,然後派兒孫朝龍潭扔了三頭整豬、三隻整羊、三罐子酒。王三搗故還沒離開大福頂,傾盆大雨從天而降。這龍潭祈雨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方圓幾百裡地,後來一遇旱災,人們都爭相來九仙山龍王廟祈雨,自此九仙龍王爺名聲大振,香火鼎盛。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龍潭峽谷著名的「雪練飛瀑」,又名元潭飛瀑,從峰巔跌落於元潭,狀如銀河倒瀉,聲似萬馬奔騰,氣勢磅礴,驚心動魄。再往前,就是毛家河村了,我們已走出大峽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