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中拍的金庸劇風光秀美,其中不少是在浙江取景的,比如桃花島、雁蕩山等。
為保證最大程度忠於原著,製片人張紀中操刀的新版《倚天屠龍記》不惜成本實景實拍,18日,完成桃花島部分的拍攝後,劇組轉戰龍遊。
2000年,張紀中拍攝了第一部內地版金庸劇《笑傲江湖》,隨後的8年時間裡,共計拍攝了7部金庸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碧血劍》陸續出爐。每一部張紀中出品的金庸作品,都「記錄」了浙江自然好風光,舟山桃花島、雁蕩山、仙居、象山……這一站龍遊。
熱拍中的《倚天屠龍記》是被翻拍最多的金庸作品,也是張紀中對外聲稱的「封刀之作」,之後不再拍攝金庸劇。
龍遊石窟最能顯現光明頂的神秘
據張紀中介紹,此次來龍遊拍戲,完全是周迅的主意,「她是龍遊的旅遊形象大使,知道我要拍《倚天屠龍記》就力薦龍遊石窟。我跑來一看果然很壯觀,幾十米高,那麼龐大的人工洞穴,嘆為觀止。這樣高的空間感非常適合作光明頂宮殿。雖然科學家們還沒研究出來這些石窟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但至少我知道它可以成為《倚天屠龍記》中的一景。有了龍遊石窟這一景一定會為這部戲帶來超越以往任何一部《倚天屠龍記》的神秘感!」
想將眾多美景收於鏡頭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實景拍攝直接導致拍攝工作完全得靠天吃飯,《倚天屠龍記》從武當山拍到桃花島,一路盡碰上壞天氣,連見慣大場面的張紀中都無奈了:「在武當山我們天天等著大霧散,到了桃花島又颳起11級大風,天天盼著著風停,現在好不容易轉到龍遊了,又是每天暈乎乎的天氣,實在是沒結好天緣啊。」
保證不破壞龍遊一木一石
拍攝實景經驗多多的張紀中,對陳凱歌拍《無極》落下的「環保風波」牢記心中,所以拍戲不忘環保,「為不破壞天然巖體,我們搭的臺子全是木質結構,而且不會釘一個釘子。拍武打戲時也一樣,會動用吊杆之類的大型支架把人吊起來,保證不會在巖洞內留下任何痕跡。」
劇組拍戲逢年過節也不能休息。張紀中感嘆,牛年春節得在龍遊度過了。「演員們還好,他們有車可以趁拍戲的空當回家,可劇組大多數工作人員就不行了,沒那個條件,也不能想走就走,特別是群眾演員,由於初二開工,要保證有群眾演員可用,所以他們只能在組裡跟我們一起過年。」
過年劇組只放一天假,初二開始就全面開工。當被問到過年會不會給劇組工作人員發紅包時,張紀中笑而不答。
連結一
張紀中為什麼愛在浙江拍戲
7部金庸劇都在浙江拍攝,張紀中毫不掩飾他那濃濃的浙江情結。張紀中超喜歡浙江,喜歡到每一次理髮都是來杭州理的,這個習慣雷打不動地堅持了好多年。
「浙江環境秀麗,山水人文對張紀中有極強的吸引力,」與張紀中私交不錯的浙江教育科技頻道購劇負責人陸德敏昨晚接受採訪時透露,這是張紀中把每部金庸劇放在浙江拍攝的最關鍵原因之一,「此外,金庸原著很多故事都發生在江南,其實就是在寫浙江,電視劇在浙江拍也非常符合原著。」
另外,多年來,張紀中在浙江積累下來的人脈關係也是他鎖定浙江的原因所在。據傳,張紀中戲中所拍到的景區都會提供資金贊助,高達千萬元。對此,有關人士為張紀中「解釋」:「張紀中也有難處的,比如說在象山拍《神鵰俠侶》時,天公不作美天天下雨,而每天劇組照常開支,且開支都很大。在投資方老闆看來,就算天上下刀子,張紀中也得想辦法解決。而所謂的景區贊助費,張紀中也不是直接放進個人的腰包裡,也是按比例提成。」
連結二
拍了7部金庸劇張紀中賺了多少錢
據報導,拍了7部在浙江取景的金庸劇,張紀中賺了1億元人民幣,難怪他每回面對媒體時都一臉真誠地稱浙江為「好山好水的好地方」。
據圈內資深人士透露,不論是賣給央視,還是走地方臺路線,張紀中翻拍的金庸劇價格一直在穩步上漲,到《神鵰俠侶》在浙江教育科技頻道首播時,已賣到每集8萬元價格。同步漲的還有收視率,2008年《鹿鼎記》在浙江教育科技頻道播出時,雖然許多人重點關注的還是四川大地震,但《鹿鼎記》依然取得了收視冠軍的成績。
連結三
張紀中暗示鄧超孫儷好事將近
新版《倚天屠龍記》中,張紀中請來鄧超演張無忌。
鄧超和孫儷的戀情撲朔迷離,當事人再三緘默,無奈之下,眾人將矛頭指向張紀中:「其實他倆一直都挺好,我就不明白大家為什麼老關心他們吵架,恨不得他們馬上分手了才開心呢。雖然人家的許多私事我作為一個旁人不便透露,但我可以很肯定並且很負責任地說,他們倆今年一定會一起回家過年。」
鄧超的家在江西離龍遊很近,據悉也在浙江拍戲的孫儷過年會去鄧超江西老家,此舉不得不讓人想到是去見未來公婆,難道兩人好事將近?當記者進一步核實兩人是否會在2009年結婚時,張紀中玩起神秘:「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肯定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