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規劃》,未來五年,相關部門將給廣大農民送去民生「大禮包」,通過實施一系列的重點任務和項目,促進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切實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鄉村振興關鍵詞
垃圾分類
到2020年,完成約1500個垃圾分類示範村創建工作,9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處理。
「廁所革命」
到2020年,90%以上行政村公共衛生廁所達到三類以上標準,98%的戶廁達到衛生廁所要求;到2022年,全市農村公共衛生廁所達到三類以上標準。
農家樂
規範各類在村企業、「農家樂」和便民服務商戶生產經營行為,2020年基本取締農村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綠色村莊
到2020年,累計創建1000個首都綠色村莊;到2022年,累計創建1100個首都綠色村莊。
農業綠色發展
到2022年,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化學農藥用量降低15%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肥施用量降低28%以上。
低收入農戶幫扶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所有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標準線,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到2022年,基本實現每個鄉鎮都有1所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遠郊平原和山區居民基本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20至30分鐘可及的目標。
農村養老服務機構
到2022年,建成不少於450家農村幸福晚年驛站,平原區、淺山區每個鄉鎮建設1個養老照料中心。
農村民生保障
農民職業能力提升,到2022年,農民成人中專學歷教育年招生規模穩定在3500人左右,在高職招生中專門設置農村戶籍考生計劃6500人左右。
【生態環境】
全市將新增森林綠地96.4萬畝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農村生態環境改善方面,北京將構建平原地區大尺度森林溼地,完善以淺山區為重點的生態涵養區造林綠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留白增綠和拆違還綠力度,不斷擴大綠色生態空間,建設更高水平的園林綠化生態系統。
《規劃》提出,到2022年,全市新增森林綠地面積96.4萬畝,相當於220多個頤和園的面積。
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進一步規範完善農村基本服務設施、交通物流設施、「煤改清潔能源」、信息化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
此外,北京將通過實施汙水垃圾治理,推進「廁所革命」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北京城鄉接合部、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遊村等重點地區農村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將由52%提高到95%以上,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將得到有效處理,戶用衛生廁所將基本實現全覆蓋,周末和節假日鄉村旅遊發展地區道路擁堵和停車難等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鄉村公路將更加安全通暢。
【教育醫療】
至少建成450家農村晚年驛站
在農村公共服務提供方面,北京將持續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打造「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民生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和均等化。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農村教育上,繼續完善學前教育布局,實現每個鄉鎮擁有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基本實現戶籍兒童學前入園全覆蓋;在健全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上,到2022年,基本實現每個鄉鎮都有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並統籌規劃、補充完善村級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15至30分鐘可及的目標;在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上,到2022年,建成不少於450家農村幸福晚年驛站,平原區、淺山區每個鄉鎮建設1個養老照料中心,農村養老機構能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醫療衛生服務。對於居家養老的農村居民,將通過打造「老年餐車」,解決老人們的日常飲食問題。
【土地資源】
涉農區預留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不超5%
按照規劃,北京將完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盤活存量,用好流量,輔以增量,激活農村土地資源資產,保障鄉村振興用地需求。
在用地保障上,涉農區編制鄉鎮域規劃,可預留不超過5%城鄉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於零星分散單獨選址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產業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鼓勵農業生產和村莊建設用地複合利用,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事體驗等產業,拓展土地使用功能。依法落實「鄉鎮統籌」等有效機制,實現減量集約高效利用。
此外,北京將全面完成對違法「大棚房」的排查清理整治,加強農業生產空間結構優化管理。完善農地農用機制,制定設施農用地管理細則。探索通過建立統一的集體承包土地流轉平臺,規範流轉行為,有序利用土地資源。北京將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籌組織功能,進一步規範盤活利用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行為,鼓勵發展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的多種形式的融合性產業。
【交通物流】
完善物流體系 2022年「村村通快遞」
《規劃》要求,編制「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研究編制鄉村公路路網、遠郊區客運樞紐站建設等專項規劃並推進實施。到2020年,基本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農村路」總目標。
結合農村道路建設,北京還將完善鄉村慢行交通系統,打造特色騎行路線、綠色步道,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傳統村落、民俗村等鄉村特色旅遊區域開通鄉村旅遊客運線路。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統籌規劃建設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推進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加快區物流中心、鄉鎮物流站和村級物流點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到2022年實現「村村通快遞」。
■ 解讀
鄉村振興要「城市農村一起抓」
《北京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昨日發布後,針對《規劃》的目標、特點及落實保障措施,記者採訪了市發改委副巡視員王穎捷和市委農工委副書記、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康森。
王穎捷表示,北京作為一個超大城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立足「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市情,堅持城市農村一起抓,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和農民全面發展。北京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將在規劃、人才、土地等方面改革創新,在鄉村環境整治、綠色有機農業整體品牌打造和鄉村旅遊品質提檔升級上實現重點突破,在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水平、低收入脫低工作水平和基層治理水平上實現有效提升。
關於鄉村振興規劃的實施保障機制,康森表示,未來將堅持完善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區級層面,各區擔負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責任,13個涉農區黨政一把手是鄉村振興的「施工隊長」。鎮村層面,結合「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推動各方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到鄉鎮、到村。還將以正在進行的村「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