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儒學者林春齋在其所著的《日本國事跡考》中寫到,「丹後天橋立、陸奧松島、安芸厳島、三処を奇観と為す」。天橋立在京都丹後,松島近仙臺,嚴島居廣島之西南。自江戶時期開始,三處景觀就已經聞名於世,並稱為日本三景。今天首先談一談仙臺松島。參觀松島是在2010年3月時,遊記初稿也大致成文於六年前。
松島並不是一個島的名字,而是由26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構成。高處眺望,星羅棋布的小島錯落有致,實在是一番好景致。俳句大師松尾芭蕉在《奧之細道》中讚美松島為扶桑第一絕景,可與洞庭、西湖媲美。
松島海岸
松島最吸引人的便是島嶼與海岸線組成的畫卷。從不同角度觀察,遍布在海上的小島呈現不同的造型。沿海岸線慢行,走過一段或短或長的紅色的長橋,可以順次登上福浦島、五大堂和雄島三座小島。
海上風景
五大堂和雄島都是很小的島。其中,五大堂是松島的象徵,安置有以「大聖不動明王」為中心的五大明王像。灰木色建築本身雖沒有美輪美奐,但其四面雕刻的與方位對應的十二生肖,卻是桃山式建築手法的精髓之作。雄島則存留著許多以前佛宗的遺蹟,包括巖洞、石佛塔、佛堂遺址等等。相比起來,福浦島就要大很多。花半個小時在島上走一圈,也許你會發現一些有趣的自然景觀。
五大堂
雄島眺望
福浦島
松島盛產牡蠣。沿海岸而行,隨處可見水邊一層層的牡蠣殼。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這裡會有很多牡蠣小屋營業,店家會推出各種烹飪牡蠣的方法,比如最簡單的炭火烤牡蠣、牡蠣蓋飯、牡蠣火鍋、天婦羅炸牡蠣等等,足以讓人大飽口福。
沙灘上一層層的牡蠣殼
一些當日的午飯,不全是牡蠣
在松島做客,遊覽船是一定要坐的。仁王丸號載著眾人在大大小小的島嶼中穿插縱橫,在藍天碧海間拖出一條長長的浪弧。說起船名,大概是得名於仁王島。後者與其說是島,倒不如稱作礁石。它的形狀十分獨特,像一艘行駛的飛船,或者是大海中馬力全開的巡邏艇。遊輪以此命名,倒也十分貼切。
仁王島
海中小島
乘船出海,最有趣的是隨行的海鷗。這些海鷗早已養成了習慣,只要船一開行,便自發的跟在船尾。初時我還以為是它們在搶食浪濤中帶出的浮遊生物,等到自己站在船上,才發現原來它們是在爭奪乘客手中的食物。譬如,你若是站在甲板,用指頭夾住一截薯條,幾乎瞬間就會有海鷗伸了長長的喙來啄食。這時候,多半你會選擇與這些討喜的小傢伙們合影,記錄下這讓人心喜的時刻。
隨船的海鷗
如此,海鷗與小島,動靜結合,似乎成了松島之行最必不可少的樂趣。
然而松島畢竟不僅僅是一處自然景觀。伊達氏一族遺留在這裡的歷史烙印也十分清晰。譬如,現在的松島博物館(觀瀾亭),原本是秀吉在伏見桃山城的茶室,後由伊達政宗搬至此地,之後成為歷代仙臺藩主巡視松島時候的暫住所。又譬如,松島大名鼎鼎的三座靈廟——圓通院、天麟院、陽德院:它們依次是二代仙臺藩主次子光宗、政宗女兒五郎八姫、政宗正室的靈廟。
圓通院
把不住
最後要提到的是松島地區的國之重寶,瑞嚴寺——全稱為「松島青龍山瑞嚴圓福禪寺」。瑞嚴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是由慈覺大師一手開創的奧州第一禪寺。現存的建築修建於17世紀,伊達政宗傾其心血,取桃山建築技術的精髓設計完成,也自然而然成為伊達家的菩提寺。據說,瑞嚴寺的拉門、推窗以及壁龕上體現出來的繪畫技巧將日本的自然美重現到了極致。但比較遺憾的是,從2009年9月開始,本堂、中門、御城門等開始大修一直持續到2016年3月,所以我無緣得見。可想而知在即將到來的4月,東北櫻花盛開之時,重回觀眾視野的瑞嚴寺一定會更加流光溢彩。
瑞嚴寺
瑞嚴寺參道
以上就是有關松島相對簡單的介紹,千言萬語都不如各位自己動身去瞧瞧。
回復【日本】| 行走全日本——47縣48圖
回復【2013】| 83天在路上——2013旅途小結
回復【東京櫻花】| 東京賞櫻全推薦
回復【京都紅葉】| 最美京都:十二個小眾賞楓勝地
回復【東京賞花】| 東京圈賞花推薦
回復【東京慶典】| 東京年間慶典合集
回復【宇治攻略】| 日本茶的故鄉——宇治
回復【日本紅葉】| 秋天的日本:2015紅葉絕景TOP10
回復【季節絕景】| 季節限定的日本絕景八選
回復【皮卡丘】| 橫濱港未來:皮卡丘文化節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帳號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添加關注)
ID sunflower_nju
在旅行中尋找色彩與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