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8月28日報導:人工智慧「未來已來」,構建智能生態鏈將成大勢所趨。8月28日,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特色論壇「人工智慧驅動高質量發展——構建人工智慧生態鏈論壇」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
論壇上,來自海內外人工智慧領域數百名嘉賓共聚上海外國語大學,對人類社會變革與未來發展、數據技術發展與人工智慧產業變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發展、新數字鴻溝、「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跨文化交流與人才培養以及構建人工智慧生態鏈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在致辭中表示,高等院校要培養未來人才,不可忽視人工智慧。上外正積極推進學科發展與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融合,將在傳統語言學的基礎上,將語言智能、神經語言學研究、語料庫建設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力圖在AI時代為國家發展、人才培養、文明交流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自己的特色貢獻。
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在致辭中表示,未來我們的發展是人工智慧將對世界進行深度的變革。因此,此次聚焦於人工智慧生態鏈建設的論壇具有極大價值,能夠創造出對於人工智慧時代的更清晰的理解,同時也助推人工智慧教育教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圖片說明:褚君浩院士
會上,中國科學院褚君浩院士發表「人工智慧與智慧社會」主旨演講。他提出,智能時代已經到來,實時感知技術(傳感器)和智慧分析技術(模型分析和大數據)是智能化系統的兩個核心技術,而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是構建智能化系統的三大基礎信息化技術,未來的智慧城市將是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分析和控制」來進行連結,「網際網路+物聯網」將把所有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智能化識別和管理形成智慧地球系統,人類社會因此進入智慧社會時代。
圖片說明:李雨航
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中科院雲安全首席科學家、國際雲安全聯盟大中華區主席李雨航做「一帶一路的數字金融科技與數字經濟安全」主旨演講,他提出安全是整個移動金融產業的共同挑戰,需要產業鏈合作解決,為「一帶一路」數字金融科技發展與數字經濟安全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思路方案。
圖片說明:路德維克·博登
Kalibrio Capital執行合伙人、FrenchTech主席路德維克·博登在演講中表示,在美國大行孤立主義的當下,中國和歐盟在AI戰略上的合作對雙方都尤為重要,未來十年中歐將會在人才、研究、數據、資本等要素整合下,在AI+健康、AI+電信、AI+環境三個領域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能夠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許宏強從政策角度向與會者闡述了數位化經濟對於促進「一帶一路」繁榮共生的意義,提出應採用與政府、大項目、大企業結合的方式,大力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信息資源,加大市場開拓;人工智慧技術應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保駕護航,應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捕捉對項目實施不利的各種信息,預警安保威脅,尋找防範方案。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原首席研究員、OECD原高級經濟學家倫敦和法蘭克福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伯蘭德·卡西主任在「建設智能經濟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主旨演講中提出,隨著人工智慧、通信技術、物聯網、雲計算技術、大數據等技術發展,智慧養老已然成為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必然趨勢,作為養老金領域的專家,為與會者展示了AI機器人在養老領域的機遇和挑戰。
全球半導體聯盟亞太區主席江偉傑、奕恩現實中國區總裁劉班、科大訊飛 AI 研究院副院長趙乾、阿里雲研究院創始院長田豐、澳洲電信投資(中國)主管合伙人)卜君全、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原副行長張少鋒、Reaktor 首席營銷官、Elements of AI 創始人維勒·瓦爾託寧、科大訊飛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翻譯技術負責人劉俊華、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大學人工智慧博士內雷亞·路易斯·明古埃扎、艾斯達科技董事長張成棟、華登國際副總裁蘇東、憤怒的小鳥創始人彼得·韋斯特巴卡等專家學者從人工智慧在社會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翻譯、跨文化交流與人才培養、智能晶片、5G等各自的領域闡述了對人工智慧技術影響的研究成果。
在論壇上,各位專家學者還通過高端圓桌論壇形式和與會者展開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張愛玲教授主持了以「人工智慧背景下的翻譯:挑戰與對策」為主題的圓桌高端分論壇,由中科華數信息科技研究院盧建新院長主持了以「人工智慧發展與跨文化人才培養探討」為主題的圓桌高端分論壇,由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首席研究員、前 OECD 高級經濟學家、倫敦和法蘭克福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伯蘭德·卡西主任主持了以「人工智慧發展、新數字鴻溝及對策」為主題的圓桌高端分論壇。在各圓桌高端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們暢所欲言,妙語連珠,深入研討了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趨勢,前瞻性地探索如何應對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影響。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教授認為,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推動,經濟與生活的全面數位化將是21世紀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形態的重要特徵。各國政府和相關國際組織應在順應人工智慧革命所帶來的全球產業生態變遷的基礎上,引領人工智慧產業沿著尊重人類理性與基本倫理的路徑發展,進而構建人工智慧時代的數據隱私保護與數據資產定價機制,使產業與技術發展最終服務於人類美好生活的願景。
近年來,上海外國語大學與科大訊飛合作成立的智能口筆譯研究聯合實驗室持續探索「人機耦合」方式,讓機器作為助手,幫助人來學習、完成口譯任務,開發輔助口譯員的工具;同時緊密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先後成立大數據金融研究中心、大數據與應用統計研究中心,組建了一支由海內外專家組成的高水平研究隊伍,並計劃明年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形成教學、科研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的體系,在數據科學與人工智慧領域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