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湑龍
圖|領克
在第一款車領克01還有一個月就要上市的檔口,領克卻帶著我們去了杭州的一家新開的購物中心。
這家位於濱江區的龍湖天街和全國其他地方的天街一樣,都是主打年輕消費者的城市綜合體。只不過這家天街的氛圍明顯更加時尚,商場的一樓被命名為「潮庭」,收集了眾多國內外的潮流品牌。
而在天街一樓的入口處,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一家新開業的領克空間。緊鄰著領克空間旁邊的,是國內著名的潮牌INXX的店鋪——在前段時間很火的《中國有嘻哈》裡,Jony J等說唱歌手的服裝都出自於這個牌子。
就連領克內部人,都會開玩笑說自己的英文LOGO「LYNK & CO」不像是一個汽車品牌,而更像是一個潮牌。結果領克空間說到做到,毫無違和感地融入了一個主打潮流時尚的商場裡。
用一個相對通俗易懂的概念來解釋領克空間的話,我們可以把它類比為汽車品牌在商場內的體驗店或者城市展廳。近幾年我們也能在奔馳、特斯拉等豪華品牌上看到類似的銷售模式,尤其是特斯拉,幾乎是我們迄今為止能夠接觸到消費體驗最好、最為便捷的城市展廳。
但是領克空間和「傳統」(雖然這個概念時興也沒幾年)的城市展廳相比,已經可以視作為經歷了迭代升級。如果你有機會到領克空間體驗一下的話,至少可以關注一下這三個方面的改進。
首先,是給打算買車的人留出的自由度。我們平時在逛4S店的時候,經常會被銷售顧問「騷擾」得不勝其煩。但在領克空間裡,你只要在車模牆上拿下來你所看中顏色和配置的車模,放在吧檯的感應區上,旁邊的屏幕就會顯示你所需要了解的這輛車的所有信息。選擇和購買的主動權都在自己手裡,同時還能落得個清淨。
其次,是在於衍生商品的重要性。我在之前體驗過最為友好的汽車衍生商品購物體驗,是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標緻旗艦店裡。車模、服裝以及周邊產品陳列在展車周圍,你可以隨意拿取或者試穿。而絕大多數的4S店卻恨不得把這些商品全部鎖在玻璃櫃裡,然後標上一個令人咋舌的高價,來顯示品牌的尊貴。
領克空間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主打這些衍生產品的潮牌店。T恤、飛行夾克、雨傘和購物袋的陳列方式如同服裝品牌。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衍生品並非隨意的OEM貨。
我有位朋友如今就在領克負責衍生產品的部門,他告訴我說,眼前所有商品的設計,都是出自國際品牌的時裝設計師之手,從質感到樣式都不輸旁邊INXX裡賣的衣服。
最後,是領克空間所體現出在細節上的關注。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都會感覺到蘋果的零售店的購物體驗多多少少會比國內手機品牌的好一點,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空間設計的細節上。
最能反映這個問題的就是吊頂,蘋果會把燈光、空調和消防設施這些雜亂而不可或缺的東西元素都藏在燈布以上,同時用均勻鋪撒的柔性室內光讓每個產品都看上去和廣告裡一樣好看。
蘋果室內設計申報圖
同理,我們可以看看領克空間是如何處理吊頂的。
領克空間和領克中心的設計出自於英國著名的費奇設計顧問公司,這家公司的客戶還有阿迪達斯、H&M、樂高以及邁凱倫等等國際大牌。而領克給費奇的任務是,要非常關注客戶在一個全新的購車環境所能體驗到的「步驟」——
從一進門對於品牌調性的認知,到了解產品時的自由舒適,最後再到看到實車時所能產生的體驗欲望等等。可以說,領克空間的每個細節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些訴求。
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易寒說:「場景化是體驗的關鍵,領克是要從感官的各方面打造符合年輕人的體驗感。」
說起在全世界做體驗式的情景營銷最為成功的,當屬和沃爾沃並稱為瑞典驕傲的宜家了。而領克空間以及功能更加全面的領克中心,以及未來即將上線的領克商城,組成了從線上到線下, 從體驗到消費再到用車服務的全流程,目的是給領克全新的全新銷售模式提供最為合適的平臺。
為什麼說是全新的銷售模式?除了之前提到的在領克空間裡,消費者不會再被銷售顧問打擾,領克還在很多方面對傳統的購車模式進行了非常大膽的創新。
比方說對於消費者而言,去4S店砍價幾乎是一種消費習慣,而在數碼消費領域卻很少發生這種情況。領克研究之後發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傳統模式下,消費者和經銷商是兩套價格體系。
而領克專門花費了2個億,打造了兼顧經銷商和消費者的融合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消費者不僅能夠清楚地選擇配置、明晰價格,甚至連訂車和到貨的每個時間點都能夠通過手機了解得一清二楚。這種體驗就像是在官網買手機一樣。
回想5年前,手機還是線下銷售模式為主導的時候,同一款手機在中關村商場裡的每家店鋪價格都不一樣,而且那時候買手機還能砍價,當然也會遇到黃牛炒高價的情況。
在那時也不會想到,買一部幾千塊錢的手機可以在線上完成。而如今,中關村的那幾家商場早就關門大吉了。我們買所有的電子產品,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淘寶和京東。
領克的全新銷售模式可能會面臨和當年手機銷售模式一樣的變革。它在試圖改變著傳統銷售模式,讓消費者體驗到更加便利的購買過程。我覺得對於領克來說,這種銷售模式的改變甚至超過了產品力所體現出的重要性。
在領克之前,國內汽車品牌不是沒有嘗試過通過產品力對標合資品牌車型,來讓品牌價值更上一層樓。而事實證明,消費者依然會用老眼光來看這些新車型。因為在他們眼裡,新車所進行的改變無非就是更接近於合資品牌車型的的各項指標而已。
但當你拿出足夠顛覆傳統思維,讓消費者產生興趣去嘗試的新模式時,他們才會從心底裡打開枷鎖,去沉浸在體驗新事物的欣喜之中。
這還得說回沃爾沃的老鄉——宜家家居。它絕不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國外家具品牌,而當1998年第一家宜家商城落戶上海徐家匯時,消費者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買家具是這麼愉快的體驗。於是乎,逛宜家一時間成為了很多家庭周末出遊的首選。
而據說在杭州的這家領克中心,國慶假期第一天試營業時,有4000人抱著好奇心來體驗了一番。如果把這個數字告訴傳統4S店老闆的話,估計會驚掉他的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