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生:戰場上捨生忘死 搶救傷員47名

2020-12-18 衡水頭條

王吉生近照。

王吉生和戰友的合影。

「歌唱吧同志們,歌唱吧親愛的同志們,我們為勝利歌唱!我們為志願軍歌唱……」近日,我們走進冀州區褚家莊,看望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生,老人高興地將剛剛收到的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佩戴在胸前,再一次激動地唱起了這首志願軍戰歌,我們的思緒也跟著老人的講述回到了幾十年前的朝鮮戰場。

王吉生出生於1934年10月,今年已經86歲高齡,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王吉生從小就飽受戰爭的苦難,1937年他的父親為了抗擊日寇在忻口戰役中壯烈犧牲,母親和姐姐也早早過世。1949年4月,他在太原參軍,成了解放軍60軍179師臨汾旅537團團部的衛生員。臨汾旅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部隊,曾是全軍最早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師旅級單位。講到臨汾旅,老人又激動地唱了起來:「我們是光榮的臨汾旅,勇猛頑強老傳統。黨教育我們不怕犧牲自己,無限忠於人民……」參軍後他跟著部隊參加了解放太原的戰鬥,太原解放後,部隊向西南進軍。1950年10月,部隊動員戰士參加抗美援朝,他踴躍報名並得到了批准。從四川灌縣(今都江堰)步行到綿陽,然後從綿陽坐汽車到寶雞,再坐火車經河北滄縣(今滄州),於1951年3月18日入朝作戰。

當時的朝鮮戰場,條件非常艱苦,出國作戰的時候,部隊給每位戰士配給了30斤炒麵、2斤幹餅和1斤牛肉乾,在剛入朝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只有這些食物,經常是就著雪吃炒麵。衣服只有1950年發的棉服,到了夏天就把棉絮掏出來,接著穿。行軍經常是在晚上,一走就是幾個小時。為了防止敵軍襲擊,到了宿營地要挖很深的坑壕,戰士們都躲進坑壕裡,以免暴露目標。在部隊,他擔任衛生員,金城反擊戰後成為助理醫生。主要工作是在陣地為傷員進行急救,對傷員進行簡單處理後送到戰地醫院,對重傷員組織就地手術或者送回國進行治療。

在朝鮮戰場上,王吉生所在的部隊先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反擊戰等戰役。在出國作戰的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先後兩次榮立三等功。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他們的任務是追擊敵人,在追擊了一段時間以後,敵人發現了他們,用飛機、大炮、榴彈炮轟炸對他們進行阻擊,11班副班長腿部和胸部受傷,由於傷勢嚴重當場犧牲,12班班長和4名戰士受傷。當時天已經黑了,他和戰友們連忙把受傷人員挪進防空洞裡,並配合醫生李元沛對傷員進行止血、包紮,等忙完以後天就漸漸亮了。這時他走到洞外觀察情況,發現27軍的戰友正在掩埋犧牲戰士的遺體,其中就有11班副班長的遺體。王吉生趕快上前說犧牲的同志是他們的副班長,27軍的戰士把從副班長身上卸下來的武器交給了他。醫生李元沛讓兩名戰友在原地守護受傷的戰友,然後讓王吉生和自己一起去追趕部隊,想弄幾個擔架把受傷的戰友一塊抬走。在追趕部隊的過程中,他們遇到別的部隊受傷的一名衛生員,這名戰士在救治傷員時腿被敵人的炮火打斷了,他們給這名衛生員包紮後,由於那兒沒有防空洞,王吉生怕他再次受傷,就背著他往前走。當時王吉生身上還背著11班副班長犧牲時留下的武器,還得躲避敵人扔下的炸彈,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就這樣走了一天多才找到擔架隊,他們向部隊首長報告了敵機轟炸和戰友受傷情況,將受傷的衛生員交給擔架隊,並告知受傷戰友所在防空洞的位置,為下一步戰鬥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為此,團裡給他記了三等功。

另一次記功是在金城反擊戰中。王吉生老人一邊讓我們看他頭上的疤痕一邊說,那是1953年夏天,在行軍中他所在的團被敵人的飛機發現了,向他們投扔燃燒彈和炸彈,團宣傳幹事陳耀元、團文書劉玉聖負傷,在搶救他們的時候,王吉生自己的頭部和腹部也被彈片擊中,鮮血直流。戰地醫生為他的頭部做了手術,把彈片取了出來,後來他被評為三級甲等殘疾軍人,他的兩名戰友則長眠於朝鮮戰場。因為他在戰場上不怕犧牲,先後搶救了47名傷員,得到了部隊的褒獎。

1953年10月,王吉生跟隨部隊回國,駐紮在安徽蚌埠,接受了志願軍慰問團的慰問,收到了紀念章、搪瓷茶缸、筆記本等禮物。高興之餘,他還和戰友去照相館照相留念並保存至今。老人還特意拿出自己珍藏的搪瓷茶缸讓我們看,「送給最可愛的人」字樣讓我們感受了全國人民對志願軍戰士的愛戴。1955年,王吉生奉命到舟山群島參加國防工程建設,1957年隨部隊調回南京,1961年離開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

談到今天的生活,王吉生老人高興地說:「現在我享受離休待遇,醫療費全部報銷,去年我獲得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黨和國家給了我們這麼高的榮譽,讓我們這些志願軍老兵深受感動。」

我們跟王吉生老人告別時,他指著如火一般綻放的雞冠花說,等你們明年再來,這花一定比今年開得更好!他再次給我們唱起了鏗鏘有力的戰歌:「緊敲那個板來呀慢拉琴,我來唱光榮的志願軍……」

耿寶輝 王麗萌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生:戰場上捨生忘死 搶救傷員47名
    我們為志願軍歌唱……」近日,我們走進冀州區褚家莊,看望抗美援朝老兵王吉生,老人高興地將剛剛收到的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佩戴在胸前,再一次激動地唱起了這首志願軍戰歌,我們的思緒也跟著老人的講述回到了幾十年前的朝鮮戰場。王吉生出生於1934年10月,今年已經86歲高齡,祖籍山西省太原市。
  • 【最美老幹部】寧鄉抗美援朝老兵:在朝鮮戰場上修建飛機場,穿過槍...
    【最美老幹部】寧鄉抗美援朝老兵:在朝鮮戰場上修建飛機場,穿過槍林彈雨送炮彈!>老兵檔案張迪泉,寧鄉市煤炭壩鎮磚塘村人,47軍139師416團戰士,1951年4月參加抗美援朝,1954年9月回國,1956年復員。
  • 抗美援朝老兵姚有田: 哪怕自己倒下,也要把傷員撤出
    抗美援朝老兵姚有田。1950年7月1日,在戰友陳有德和任長山的介紹下,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在朝鮮戰場上光榮地轉為正式黨員,並擔任黨小組組長。如果說姚有田當兵是被動的,那麼,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則是他主動的選擇。1950年韓戰爆發時,姚有田所在的部隊正駐守東北,是陳毅、粟裕的麾下。當黨中央發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後,他義無反顧報名志願參軍,成為第一批入朝作戰部隊的一員。
  • 抗美援朝志願軍擔架兵: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
    說是夢,其實這就是60多年前他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經歷過的真實場景。「那種生離死別的痛,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馮明初說,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他是一名擔架員,在運送傷員的過程當中,不少戰友因傷勢過重,在他還沒來得及將他們送到救治地時就已經去世。
  •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武紀星:穿梭在槍林彈雨裡的衛生員
    抗美援朝時期青田籍的志願軍們 去看看他們的故事~ 今天 小編要介紹的這一位是 老兵名片 姓名:武紀星
  • 抗美援朝中的湖南力量
    在朝鮮戰場上,湖南將士表現出了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血性,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  11500湖南將士獻出生命,其中一位被彭德懷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裡的「第一個志願兵」,他就是毛岸英。
  • 嘉興在線丨「抗美援朝老兵故事⑩」周文祥:救治戰友,他每日和死神...
    近日,記者來到海鹽縣武原街道金湧花苑,見到了剛剛學完薩克斯回來的抗美援朝老兵周文祥。他肩上背著樂器,手裡拿著曲譜,精神頭十足的樣子根本看不出是個年近九旬的高齡老人。熱情地把記者迎進了家門,周文祥拿出一早準備好的本子和稿紙,裡面工整記錄了他參加抗美援朝以來發生的重要故事和關鍵時間節點。
  • 天地英雄氣:老兵們的抗美援朝
    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肩負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多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他們中最年輕的85歲,年紀最大的96歲。
  • 89歲抗美援朝老兵親述長津湖戰役
    光陰似箭,歲月如歌,70年來時光流轉,當年在抗美援朝時參加過長津湖戰役的老兵李作民已白髮蒼蒼。在這次戰鬥中,面對敵機的不間斷轟炸,李作民成功救下並運送回多名受傷戰士,後經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政治部評定並批准立大功一次。
  • 抗美援朝老兵記憶|梅門造:火線上的文藝輕騎兵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歷史不能忘卻,精神代代相傳,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軍旅人生」欄目推出系列節目《抗美援朝老兵記憶》,帶您走近曾經在朝鮮戰場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聽聽他們有過哪些難以忘懷的戰鬥經歷和故事?70年歲月變遷,那段戰爭歲月又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深刻影響?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再訪老兵 軍醫王璽:難忘戰友羅盛教犧牲的...
    懷著激動的心情,向著援朝的戰場。握著手中的鋼槍,對著西方的豺狼。」這是揚州市區軍隊離退休幹部休養二所90歲老兵王璽,當年前往丹東,準備入朝作戰,在悶罐車裡寫的一首詩。記者20日去老人位於揚州市區邗溝路的家中採訪,很巧,當日正值王璽90歲生日。一生愛寫詩的他,現場寫下一首《七律·戰鬥的腳步》。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訪談錄 | 開欄的話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 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時光流逝,精神永存。
  • 嘉興在線丨「抗美援朝老兵故事⑩」周文祥:救治戰友,他每日和死神...
    近日,記者來到海鹽縣武原街道金湧花苑,見到了剛剛學完薩克斯回來的抗美援朝老兵周文祥。他肩上背著樂器,手裡拿著曲譜,精神頭十足的樣子根本看不出是個年近九旬的高齡老人。熱情地把記者迎進了家門,周文祥拿出一早準備好的本子和稿紙,裡面工整記錄了他參加抗美援朝以來發生的重要故事和關鍵時間節點。
  • 青啤四位老員工獲頒抗美援朝紀念章
    林茂森(右一)戴上紀念章。    本報10月30日訊 近日,青島啤酒廠李建蘭、王教敏,青啤武威公司於德龍,青啤寶雞公司林茂森等四位抗美援朝老兵、青島啤酒老員工,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得到這枚獎章,我覺得很光榮。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我們,這是對我們的一種褒獎。 」抗美援朝老兵、青島啤酒廠老員工王教敏收到紀念章後,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 一個抗美援朝老兵的回憶
    日前,由永城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李雨村撰寫的回憶錄《一個抗美援朝老兵的回憶》,由中國文史出版社發行。該書記述了李雨村在朝鮮戰場的戰鬥歷程以及戰場的採訪報導,從側面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光輝而悲壯的歷史畫卷,歌頌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浴血奮戰保家國……」 抗美援朝老兵...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的第一聲吶喊,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時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為國奮戰的人都會被銘記。△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
  • 87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李瑞光:熱血灑戰場 傷殘亦無悔
    抗美援朝老兵李瑞光。今年七月中旬,筆者有幸參加玉林市「誰是最可愛的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雙擁文化採風團的活動,有緣認識了一批令人肅然起敬的參戰老兵,其中,讓我最為難忘的是在朝鮮戰場英勇負傷的李瑞光老人。
  • ...老兵講抗美援朝故事」崢嶸歲月猶在心間——記抗美援朝老兵朱玉元
    老兵朱玉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朱丹丹「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聽著熟悉的旋律,抗美援朝老兵朱玉元熱淚盈眶。9月21日,在瓜州縣家中見到朱玉元時,他正在收拾房子,家具和生活用品被擺置得整整齊齊、一塵不染,床上招眼的「豆腐塊」讓他的「老兵」身份不言而喻。朱玉元正在打掃房間朱玉元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了大半輩子的「抗美援朝紀念章」「和平萬歲紀念章」,一邊反覆擦拭,一邊講起了在朝鮮時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 崢嶸歲月記憶猶新——記抗美援朝老兵朱玉元
    原標題:【聽老兵講抗美援朝故事】崢嶸歲月記憶猶新  ——記抗美援朝老兵朱玉元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朱丹丹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聽著熟悉的旋律,抗美援朝老兵朱玉元熱淚盈眶。
  • 抗美援朝中的湖南力量
    在朝鮮戰場上,湖南將士表現出了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血性,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11500湖南將士獻出生命,其中一位被彭德懷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裡的「第一個志願兵」,他就是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