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締結40周年,上海博物館將於12月17日舉辦「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以此致敬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先賢先學。
中午12點40分,運載著來自唐招提寺珍貴文物的「新鑑真號」輪抵達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中日雙方舉行了簡短而莊嚴的歡迎儀式。據透露,2016年,正是該船護送「新鑑真」大師坐像去日本,如今該輪又護送唐招提寺文物到中國,見證著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
位於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親手興建,這座具有中國盛唐風格的建築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中日友好的象徵。據記載,公元743年始,鑑真應邀去日本弘揚佛法,歷盡艱辛,前五次東渡均遭失敗。第六次終於實現東渡宏願,來到日本奈良。鑑真東渡,帶去中原文化,為日本的文化、宗教、藝術、醫學等方方面面作出巨大貢獻。日本因此稱他為「過海大師」。
此次上海博物館以鑑真營造的唐招提寺為具體背景,遴選了用於存放鑑真帶去日本的三千顆舍利的「金龜舍利塔」(日本國寶),描繪鑑真弘揚佛法、壯烈人生的《東徵傳繪卷》(重要文化財)等5組該寺珍藏的與鑑真相關的珍貴文物,以及由日本著名風景畫家東山魁夷創作的、置於唐招提寺御影堂內的障壁畫共計68面。東山魁夷在接受製作唐招提寺御影堂的障壁畫工作後,一共用了10年來完成這一裡程碑意義的大作。他效仿鑑真和尚,巡迴日本和中國各地寫生創作,反覆構思,傾注了大量精力。展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為非公開展示作品,兼具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看看新聞Knews記者:章海燕 實習編輯: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