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考最多能遲到15分鐘?而不是半小時或者不允許遲到呢?

2020-12-14 教育觀察君

為什麼高考最多能遲到15分鐘?而不是半小時或者不允許遲到呢?

大家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可是,有一個關於高考的問題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那就是為什麼高考最多能遲到15分鐘,多一分鐘都不行呢?為什麼不乾脆規定成不允許遲到或者是允許遲到半小時呢?

首先,是為了不給學生作弊的時間,要知道高考對於時間都是嚴格把控的,精確到了每分鐘,從開始髮捲子到答題,都是有時間規定的,15分鐘的時間學生是很難去作弊的,避免一些學生是故意遲到,等待裡面同學傳出試卷,在外面做好答案再把答案帶進考場,15分鐘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用的,外面學生即便拿到試卷,可是時間不允許他有作弊的時間,所以,15分鐘是一個很好的卡點。

其次,每年的高考中總會有一些學生因為各種的原因導致考試遲到,畢竟誰也有意外的時候,這時候為了給學生爭取一定的時間,這時候就會允許遲到15分鐘,千萬別小看這15分鐘,這15分鐘挽救了很多高考生,讓他們能正常參加考試,也算是政策對學生的照顧。

為什麼不是更多時間或者是乾脆不允許遲到呢?如果允許遲到半小時,這時候很可能會引發作弊事件,畢竟半個小時的時間是很長的,如果找一個高手來做卷子的話,還是能解出大部分的答案的,這時候就會造成高考不公平事件的發生,如果幹脆不允許遲到,又怕有的學生因為意外遲到,這就直接錯過了高考,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也是出於人道主義的考慮。

在這裡就要提醒所有的高考生,高考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最起碼遲到的事情一定要避免,這是可以克服的問題,每年因為考試遲到錯過高考的大有人在,這都是一輩子的遺憾,學生一定要注意。

相關焦點

  • 那些年高考遲到十五分鐘的考生,最後怎麼樣了?
    那些年高考遲到十五分鐘的考生,最後怎麼樣了?高考可以說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寒窗苦讀十二年,就快要結束了,高考的時候好好發揮,上一個自己心儀的大學,那豈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嗎?高考對於我們國家,那就得一件大事情,這不僅僅只是一場考試,而是人生的轉折點。
  • 高考遲到時間為什麼是15分鐘?這10個高考冷知識,你知道嗎?
    這是我國目前高考制度的雛形。此後一直到文革期間的唯一一次高考,高考時間都在7月或者8月。那麼為什麼教育部把6月的7日-8日定為高考時間呢?對於高考時間,其實有很多方面的解釋。拿氣溫來說,到了每年的七月,各地區的氣溫都會普遍升高,而六月相對比較低,可以為考試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而相關研究表示,七月自然災害頻發,氣象也是一方面原因。
  • 外賣小哥遲到5分鐘哭了半小時,送餐遲到你能接受嗎?
    而在送餐路上也經常會遇到交通路況或者天氣原因等不可控的因素,這些因素勢必影響著外賣送達的時間。但是從消費關係看,這些或許都不能成為遲到的藉口。那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過外賣小哥遲到的情況呢?大家又是怎麼看待的呢?企鵝問答,期待你的回答。
  • 為什麼高考超過15分鐘,考生就不能進考場?再怎麼求情也於事無補
    每年的高考時期,就會報導出一些學生因為遲到而無法進入考場的現象。同學們自知錯過了人生中重要的考試,有痛哭流涕的,也有跪下來求情的。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無濟於事,高考場上明確規定,遲到15分鐘之後是不能進入考場的。無論你有什麼理由,只要是超過了15分鐘就不能進去參加考試。也有部分人對此不理解,今天就跟大家說說為什麼高考超過15分鐘,考生就不能進考場的原因。
  • 高考因「找手機」遲到,想進考場被拒英語給零分,規則該打破嗎?
    然而每年各地都會上演搶跑入考場的情況,比如有的準考證被父母當垃圾賣了,有的睡過頭了,今年有位媽媽,因為記錯考點給女兒送去了別的學校……為什麼一直強調卻年年犯錯呢?秀兒來回答了——因為每年的家長和考試都不一樣啊!好吧,我竟無力反駁。
  • 為什麼乘飛機在起飛前40分鐘停止辦理值機手續?遲到幾分鐘都不可以...
    辦理值機手續 那麼,有不少人都有些疑惑,為什麼乘機手續要在起飛前40分鐘停止辦理值機手續(以國內航班為例,一般在起飛前30-50分鐘停止辦理乘機手續,不同機場規定不一樣
  • 差一分鐘登機遲到,高鐵霸座,是人不對還是規矩錯了?
    事件一、高鐵上一男子想和鄰座女子換座被拒,原來這名男子想給手機充電,卻要求坐在外側的女子給他讓座,不讓就拿身份壓人,還說如果女子在自己的公司裡,他能立刻開除她。「你就應該讓我做!」「我身份比你高多了,要在我單位早把你開了。」
  • 南航不等遲到乘客 東航上航仍等到最後一秒
    從9月15日起,南方航空公司在全國航空公司率先執行「正點行動」,即所有出發的航班將嚴格執行航班起飛前30分鐘停辦登機手續、起飛前15分鐘停止登機。據稱,這項規定是為了確保航班正點,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旅客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    就在當天,有160名南航乘客因遲到而誤機。
  • 關於「遲到」這件小事
    小時核心觀點:對於開演唱會的歌手而言,不遲到就是敬業的第一道關口。去年12月中旬,麥當娜在美國肯塔基州登臺遲到3小時,兩天後在田納西州遲到兩個半小時,在英國曼徹斯特遲到超過50分鐘,今年2月初在臺灣小巨蛋遲到超過兩個半小時,隨後中旬在香港連唱兩場,首場遲到兩個小時15分鐘,末場遲到一個多小時。
  • 晚1分鐘登機遭拒:只許飛機晚點,不準乘客遲到?
    杭州蕭山一寶媽因為遲到1分鐘被拒絕登機,一怒之下大鬧候機廳。這其實並不算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正因為它命中了不少人痛點,由此引發了兩種觀點的對立。一派認為,乘客遲到兩分鐘就不準登機,航空公司延誤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從不賠償,這不是妥妥的雙標行為嗎?另一派認為,女子是典型的巨嬰心態,遲到就是遲到,規矩就是規矩,憑什麼要搞得就像全世界都欠她一張機票一樣。我們暫且先不談兩種觀點的對錯,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會有一群人對女子的行為大舉雙手贊成?
  • 預約掛號爽約遲到 連累醫生空等加班
    一方面患者遲到現象時有發生,有醫院統計遲到率達30%,醫療秩序受到幹擾。另一方面,移動端新功能為「醫患溝通」開拓了新平臺,各大醫院都在嘗試通過新技術接近患者。 醫生等患者現象更普遍 就診遲到或者因故過號不是一個新現象,但隨著電話、網際網路等預約方式的出現,尤其是微信支付寶等移動端預約掛號的推廣,「醫生等患者」的現象更加普遍。
  • 猜你不知道 | 為什麼有些人總喜歡遲到?
    >然後三十分鐘、一個小時過去了也許,你也有這樣的問題,無論你設置了多少鬧鐘或者其他提醒方式,你還是捨不得離開你那舒適的小窩,即使這個時候或許你本應該在某個約定的地方。不過已經有部分相關研究人員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試圖找出引起人們長期遲到的原因。人類行為作家和講師Alfie Kohn曾在Psychology Today雜誌上發表過一篇博文,提到這些長期遲到的人一般確實不太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但是這也不能說是他們遲到的原因。
  • 高考考場七大應急錦囊:遲到忘帶證件怎麼辦
    ◎高考遲到怎麼辦  每年高考總有個別考生遲到,很容易影響正常發揮。遲到15分鐘者,更是不得進入考點考試。  應對策略:6月7日高考是星期四工作日,為避免交通擁堵,考生應事先踩點並提早做好出行安排。考試當天要把上班高峰堵車時間計算在內,應適當早出發,特別是第一天的第一門考試。
  • 女子登機遲到1分鐘大鬧機場候機廳,不能因一人而改變規則
    12月4日早上6點,杭州蕭山機場一女子因遲到無法登機大鬧機場候機廳。登機口已經關閉了,女子遲到了,檢票員告訴她遲到了1分鐘,女子當場大發脾氣,和檢票員理論說她沒遲到,說自己是哺乳期的母親,等著給孩子餵奶,航空公司不近人情,堅持聲稱她沒晚。
  • 林佳龍視察工程遲到15分鐘
    臺當局「交通部部長」林佳龍今(6日)上午視察多項行程,疑塞車遲到近15分鐘。(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交通部部長」林佳龍今(6日)上午視察多項行程,第一個行程在新北市淡水區沙侖路、中正路的「淡北大橋」工程,疑塞車遲到近15分鐘。「立委」洪孟楷打趣表示,「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但也顯示淡水人對交通建設(的)期待」。
  • 員工遲到10分鐘,直接被扣半個月工資,直到辭職之後才知道真相
    在職場上,遲到扣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公司會有考勤制度,記錄著員工每一天的上下班時間。公司的這些基本制度還是要遵守的,它能約束員工的行為,使工作更加的有效率,不然沒有這些規章制度的約束,員工就會開始散漫,這樣對公司沒有什麼好處。
  • 遲到者可進備用考場 武漢中考英語考試實施人性化措施
    與高考一樣,由於要考聽力,中考英語要求考生在開考前提前15分鐘進入考場,之後入場的屬遲到考生。記者今天從武漢市招考辦獲悉,今年中考,該市在英語考試中設置備用考場,使考試更加人性化。按規定,今年中考,英語科在7月21日下午開考,按照考務管理規定,參加英語科考試時考生需在開考前15分鐘(14:15前)進入考場,14:15——14:30進入考點的考生為遲到考生,遲到考生禁止進入原考場考試,統一安排到備用考場參加考試。遲到考生應在不影響其他考生正常考試的情況下進入備用考場,保持考場安靜。
  • 一年一度的高考,遺落證件?走錯考場?遲到禁入?蜀黍不該負責!
    而這其中每年必現的就是準考證的問題,幾乎每年都有粗心大意的學生和家長,遺落準考證,當破爛賣掉,走錯考場,壓時間點遲到一分鐘,誠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國的警察蜀黍還有軍人,都在為考生們鋪路。尤其是這個2020年,疫情上網課半年,考試兩天突發暴雨,甚至有地區把考場淹了,考場地震,還有公交車墜河,似乎與往年比起來,今年的考生更加多災多難。
  • 遲到多久得道歉?BBC盤點各國「遲到」習俗:德國人厲害了
    英媒稱,前段時間,英國部長「開會遲到1分鐘辭職」的視頻在中國爆紅,其實事情並不大,這位部長沒耽誤什麼重要公務,遲到道歉了,請辭最後也被梅首相拒絕了,因此在英國並沒引起多大反響但視頻卻在中國引起熱議。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9日報導,倫敦的華人圈子裡流傳著一個笑話:回北京和人約時間,或者在倫敦和國內來的朋友約時間,要先講好約的是「北京時間」還是「格林尼治標準時間」,久居倫敦的人回中國後大多都感覺國內的時間觀念確實和英國有一定距離。那麼,對於守時這件事其他國家的人怎麼看?赴約晚到多久才算「遲到」——會讓對方不爽的那種遲到?對方遲到多久才會讓人憤怒呢?
  • 哺乳期寶媽遲到一分鐘登機失敗,大鬧機場:你把我奶都氣沒了
    很多朋友都有過買完機票結果登機遲到的經歷,但是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買下一班,而不是情緒失控,畢竟遲到和自己沒有協調好時間有很大關係。但是本月4日,在浙江省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一名女子卻因為登機遲到一分鐘而大鬧機場,場面一度失控,有不少人拍下了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