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之聲
「扇貝事故」似乎成了獐子島邁不過的坎兒。17日晚間,深交所對獐子島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外購扇貝再加工轉賣的情況,相關產品包裝標籤是否符合行業規定,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的行為。
外購「充產量」,
「外來殼」裝一年生的肉
像獐子島扇貝,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日本進口過來的。
今年以前,獐子島的蝦夷扇貝,除了自己養殖的,品質很好的基本以日本進口為主。
除了購自日本,獐子島的扇貝也有一部分來自韓國。獐子島內部員工老孔告訴記者,獐子島在前年和去年都有從韓國購買蝦夷扇貝「充產量」,為了保證市場供給,獐子島賠錢也要從外部購買。
獐子島漁港堆積如山的死亡扇貝
蝦夷扇貝的養殖主要包括浮筏養殖和底播增殖兩種方式。老孔介紹,扇貝的正常生長周期是三年,深海底播扇貝三年才拉一次網。而獐子島自產自銷的是浮筏養殖的蝦夷扇貝,這些扇貝僅為一年生。在東獐漁港的貝類加工中心,所謂的粉絲扇貝的加工,就是將一年生的扇貝肉裝在「外面買來的殼」裡。
粉絲扇貝真空包裝後冷凍裝箱發貨,廣州、深圳、上海,全國各地發個遍,有人下訂單,該給誰就給誰。
記者走訪上海浦東某大型超市並瀏覽天貓「獐子島旗艦店」,發現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獐子島扇貝,部分產品只標註產地為遼寧省大連市,並未明確註明扇貝捕撈海域。已註明捕撈海域的扇貝產品,有些標明捕撈自「大連獐子島海域」,有些則標明捕撈自「黃海」,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的西側也臨黃海。
產品詳情頁明確標註了該扇貝捕撈海域為「大連獐子島海域」
上海浦東某大型超市未註明捕撈海域的凍煮扇貝
肉太小,不連殼?
客服:底播蝦夷扇貝,殼肉分開清理
目前我國最主要的扇貝養殖種類有櫛孔扇貝、華貴類櫛孔扇貝、海灣扇貝和蝦夷扇貝等。其中,蝦夷扇貝由於個體較大,生長迅速,成為我國養殖扇貝中經濟價值較高的物種。
在獐子島18隻裝的蝦夷扇貝購買連結裡,產品詳情頁對於蝦夷扇貝的特點特別提到個頭大、肉飽滿,生長周期長,為2-3年。
然而購買過的消費者評論「肉太小了,不連殼」。客服對此回復稱,為了讓產品乾淨、入味,目前無法做到連殼一起清洗加工,所以會分開處理,清理好後再進行配料,形成半成品菜品。
消費者評論稱「肉太小了,不連殼」
為確定18隻裝的產品是否為真正的蝦夷扇貝,記者將消費者在「獐子島旗艦店」內購買的實物圖予以業內人士確認。
中國漁業協會內部人員、漁業資深人士王金和鑑別後表示:
扇貝殼是蝦夷扇貝殼,裡面的扇貝肉明顯是拼接的,不確定是哪一種貝。
對於產品包裝袋上捕撈海域和產地的標註,王金和表示,目前的確較為混亂。
因為國家對於這些初級的冰凍產品並沒有特別明顯的要求,一般進口的會要求標明,但是有的合資廠的也會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