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層高樓,1位年輕母親和3個可愛孩子在大火中喪生,6月22日發生在杭州綠城藍色錢江小區的火災,在深深刺痛大眾神經的同時,也讓人們正視起當下高層住宅小區的消防安全隱患。
按照公安部消防局的界定,高層建築即為8層以上、超過24米的建築。目前我市共有高層建築188幢。近期,一場針對全省高層建築的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正在展開,記者隨市消防大隊官兵走訪了主城區部分高層住宅小區,發現消防設施損壞、物業消防意識淡薄、群眾違規亂象難治等消防安全隱患。
消防設施破損嚴重 久病纏身維修難
位於文化廣場附近的電影大廈建於2004年,共22層,樓內有棋牌室、賓館及居民住房,人員流動性較大。在大廈18層,消防官兵發現,消防電梯前的防火門框雖在,但防火門缺失,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和煙將迅速蔓延擴散至人員疏散通道,影響逃生。而在該樓層的疏散樓道口,逃生指示標誌沒有亮燈,樓道內還堆放了兩個大垃圾桶。打開附近的牆式消防栓,發現消防設備破損,打開閥門也並無出水。據此處居民反映,該小區長期處於沒有物業管理公司接手情況,各類管理都十分被動落後。
然而,有物業管理公司就能更好護航消防安全嗎?記者隨後又來到巴薩名門和拉裡維那住宅小區,這兩個小區都有物業公司。在巴薩名門小區的消控室,記者未見到值班人員,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熊婷婷表示,小區消防聯網報警系統已經癱瘓一年之久,目前正在維修,維修公司沒有修好之前不敢接手。同樣在拉裡維娜小區,消控室監測到的故障點也從去年6月左右維修至今都沒有結果。
記者從市住建局房管處了解到,小區消防設施器材屬於公共設施,一般保質期在兩年左右,過了保質期後需要業主共同出資維修。物業公司在徵得業委會或社區以及消防部門同意後可申請動用維修基金來維修設施。去年保障G20峰會工作期間,市政府統一出資對新安江主城區的19個物業小區的消防設施進行了維修,然而在相關維修項目實施過程中卻發現,許多小區的消防設施問題「久病纏身」,遠遠超出上報的預算資金,即在政府介入之前許多物業管理公司並未按時維修消防設施。
物業消防意識不足 居民配合度低
受高層風大、作業面要求高等因素影響,高層建築外部救援有著先天劣勢。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配備的舉高車都在50米以下,我市僅配有1輛32米噴射能力的消防舉高車,因此依靠建築內部防火自救顯得尤為重要,這也對最先參與應急處置的物業和離火災最近的群眾有了更高要求。
在拉裡維那小區消控室,消防官兵發現正在消控室值班的一名工作人員並未取得建(構)築物消防員職業資格證書,屬於無證上崗。「按照規定,消控室應該施行24小時雙人值班制度,但是檢查中經常發現只有一人值班,或者有部分人員無證上崗的情況。」市消防大隊參謀宗魁表示,上述情況是我市大部分高層建築小區的通病。這也反映出許多物業管理公司在人員培訓和消防維護上不捨得投入。
火災一旦發生,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是救援和逃生的「生命通道」。然而在我市高層住宅小區,消防通道被車佔用,樓梯間亂堆亂放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也是令物業和消防大隊頭疼的問題。
在巴薩名門小區側門,三根小樁豎在側門消防通道上引起了消防官兵的注意。物業公司負責人馬上解釋道:「為了讓業主不要把車停在消防通道,我們多次溝通無果,無奈在附近設置了三根軟樁,並不影響消防車通行。」然而宗魁卻表示,火災來臨時,救援分秒必爭,駕車消防官兵並不會下車檢查障礙物,這個方法也行不通。
對於大多數小區的堆放雜物和亂停車現象,許多物業公司都表示只有盡力勸說,並不能採取強制行為。在隨機採訪小區住戶過程中,記者發現許多業主停車首要考慮的是能否讓小型家用車輛順利通行,有的甚至認為消防是物業公司和政府的事,自家小區的「停車權」不容侵犯。
位於新廣場的財富城,不配合消防工作的「尷尬」也令人擔憂。許多商戶業主在裝潢時對煙感噴淋等消防設施周圍進行了「軟包」,消防設施日常維修時需要拆除部分裝潢,業主不願意配合。
消防隱患等不得 各級管理需緊跟
在重重消防安全隱患面前,無論是否有物業管理,加強高層住宅小區的監管力量迫在眉睫。
「對於物企我們每年都有總體考核,而消防內容也是其中一塊。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我們將根據《建德市物業服務考核評分標準》給予通報並取消其在我市物業服務項目的投標資格兩年。若因火災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也將被一票否決。」市住建局房管處主任劉榮土表示,考評的主要目的是督促物業切實承擔起監管責任。
而對於主城區沒有物業管理和業委會的高層住宅小區,新安江街道也將加強監管。街道黨工委委員蔣一新表示,消防安全排查集中整治正在進行,新安江街道將重點對電線私拉亂接、電瓶車亂停、消防通道被佔這些情況進行整治。「特別是『兩無小區』管理,我們將進一步嚴格按照平安創建網格化管理要求,明確樓棟長,分好責任田。此外還將加強宣傳,依託消防教育培訓基地,對各個單位的安全員、樓棟長、居民小組長進行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
一場火災燒出「成堆」安全隱患,這在許多火災事故中已經屢見不鮮。隱患險於明火,火災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們對安全隱患的「淡然處之」。在我國,高層建築發展初期沒有嚴格的消防安全標準,不少建築存在耐火等級低、疏散樓梯數量不足、缺少防排煙設施等「先天不足」,這對我們的日常防範和救援應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各級主管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管巡查,責任主體單位要克服僥倖心理,捨得投入,廣大市民只有真正把關注消防安全變成一種習慣,形成人人關注,人人參與的氛圍,才能織就一張火災防控安全網。
(記者 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