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成都市委確定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打造更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一種發展願景,更是一種現實需求。為更好地適應發展需求,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黨群工作部、管委會國際合作和投服局聯合在該區幹部夜校開了一個新培訓班——「英語應用提能」培訓班。沒想到的是,19日剛開班,來「蹭課的」比正式學員還多。
第一節課
「正式學員」26人
「蹭課的」來了31人
據了解,新區幹部夜校「英語應用提能」培訓班第一次課程,是由資深商務英語講師尹璐副教授和來自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講師Opanfo Abbam Abraham主講的「商務禮儀」——職業頭銜的英語表達。
在授課過程中,老師不但教授通用型商務場合開場白、交談禮儀以及有關專有詞句的表達,還重點突出了天府新區有關單位、職務、職級的英文應用和探討。
新區黨群工作部有關負責人說,「考慮到語言學習的特殊性和專業性,我們把每個班次參訓名額控制在25人左右。沒想到,新區幹部學習積極性特別高,第一節課參訓人數應到26人,實到57人,旁聽人數比應參訓人數還多。」
據了解,本次培訓是新區首次舉辦中長期定製化、定員化、專業化、技能化培訓,因為學期長、課程精、師資強、提升快,廣大幹部報名踴躍,特別是產業部門和教育衛生系統有不少人申請增設班次或旁聽。新區黨群工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後期,我們將根據實際需求增設相關班次,覆蓋更多業務骨幹。」
為啥開班?
給產業一線幹部「充電」
目前,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以下簡稱「新區」)幹部隊伍在編在崗人員,英語大學四級人數比例為55%,大學六級人數比例為32%,專業八級人數比例為2%,託福雅思及格和成人英語等級證書獲得者人數比例為1.5%;有海外留學或海外背景人數比例約為1.2%。
「開這個培訓班就是要幫我們產業一線的幹部充電。」新區國際合作和投資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培訓旨在針對新區部分產業一線幹部與外籍人員溝通存在交流能力欠缺、英語聽說能力難以滿足日常工作需要,對理解和應對國際化開放工作缺乏足夠高的站位、足夠廣的視野、足夠全的能力,對外專業素質急需提升的現狀,重點解決補充崗位英語應用的實際需要、拓展幹部國際化視野和思維。
學什麼?
重點夯實各產業專題英語
新區聘請國內知名語言教育培訓機構為新區幹部量身定製了體系化英語提能方案。
為期半年的培訓按主題分為3個學習階段:第一階段旨在聚焦天府新區建設發展工作中幾類主要常用的政務商務應用場景,以實用性、通用性內容強化語言能力入門和奠基。第二階段圍繞「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及區域經濟、法律、產業等展開,注重拓寬幹部學員的全球化視野,同時拓展英語界面和技能進階;第三階段將英語學習與天府新區重點產業、特色產業、招商引資緊密結合,有側重地夯實各產業專題英語。
怎麼學?
集體面授+網絡自學
培訓以集體面授為主、網絡自學為輔,採用情境演練、角色扮演、翻轉課堂等形式,著重提升學員的英語交流能力。課程形式按2:1的中外教授課比例科學靈活設置,大量融入天府新區元素和實際應用場景。
正式開班前,新區還組織了報名者統一入學考試,根據實測成績統籌分了「基礎夯實班」和「能力提升班」。兩個班分別於每周二、四下午6點開課,以有效緩解「工學矛盾」。
為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幹部夜校的創新度和實效性,本次培訓為參訓學員設置了約30名「英語督學」。「英語督學」由各參訓單位內部推選1-2名具備英語專業背景或海外留學背景等英語水平較高的幹部擔任,各「督學」負責本單位參訓學員和其他自學幹部的英語輔導和督促。
聽聽學員怎麼說?
「正式學員」楊松霖:
與外賓對話有些吃力,一定要努力把英語重拾起來
來自太平街道產業促進科的工作人員楊松霖通過入學考試,進入新區幹部夜校英語應用提能「基礎夯實班」。他說,自己畢業於西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大學時考過了英語六級,畢業後接觸英語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少,所學英語知識也就慢慢「還給了老師」,但隨著天府新區快速發展和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現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英語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府新區之後,新區的外賓接待量大幅上升。幾個月前,我們街道一次項目會商活動給了我很深的觸動。」楊松霖說,當時一個文化產業項目正考慮落戶太平街道,項目洽談中參會嘉賓有一部分是外賓,新區安排了專業人士負責對接,但來自屬地街道辦的自己也負責了一部分服務工作,「在與外賓對話的時候,我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涉及專業術語的時候,講不準確、聽不明白。我當時就想:一定要努力把英語重拾起來!」
第一節課後,楊松霖說,「收穫超出了預期。課程設置跟新區工作實際結合非常緊密,可以說是『量身定製』,這是在其他英語培訓中享受不到的。」
「蹭課學員」吳凱:
我們需要學國際化思維、用國際化方式,講好新區故事
吳凱是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黨群工作部幹部處副主任科員。他因為平時比較忙,不確定能否每次都準時參加培訓,就沒有報名。但開班那天,他還是忍不住去旁聽了。「老師根據大家的基礎來授課,循序漸進,內容很實用,效果很好。」吳凱打算,之後只要有時間就去蹭課。
在同事們眼中,吳凱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他依然很看重這樣的「充電」機會。他說,天府新區正在加快建設內陸經濟開放高地,全力匯聚全球創新要素,「新時代、新機遇來臨,作為新區建設者,我們更需要學國際化思維、用國際化方式,講好我們新區的故事。」
「磨刀不誤砍柴工。其實,我們新區幹部夜校之前已經組織了不少其他專題培訓,很多新區幹部都養成了『加油』『充電』的習慣。」吳凱說,自己悄悄去蹭課的時候就看到了另外幾位本部門的同事,也在教室裡聽課。
成都晚報-成都發布記者 薛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