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在泉州營造良好的工業設計發展氛圍,提升城市設計品位,引導設計賦能產品,促進工業設計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在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有關措施下,我市擬舉辦2020年泉州市首屆「刺桐杯」國際設計大賽(簡稱「設計大賽」),促進泉州設計資源集聚,推動泉州「製造賦能」向「設計賦能」拓展。
一、大賽名稱及主題
中文全稱:2020年泉州市首屆「刺桐杯」國際設計大賽
大賽主題:設計賦能產業·創新引領未來
二、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WDO(世界設計組織) 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擬) 泉州市人民政府(擬)
主辦單位:豐澤區人民政府 泉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承辦單位:豐澤區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 泉州市工業設計協會
協辦單位: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泉州市臺港澳辦
作品徵集平臺:矮凳網
三、賽事設置
(一)參賽對象
參賽對象:海內外企業、設計機構、院校、個人或團隊均可報名參賽。
(二)參賽方向
主要圍繞泉州製造業優勢產業,分別從5個類別徵集產(作)品:紡織鞋服類、建材家居類、智能裝備類、文創禮品類、綜合類。
1.紡織鞋服類:旨在側重時尚趨勢與健康生活的設計,包括專業運動、戶外休閒、時尚商務等不同方向相關的鞋服,箱包,智能穿戴等。
2.建材家居類:旨在家居環境創新與智慧解決方案的設計,包括水暖衛浴、生活家居、電子電器、建築建材等方向。
3.智能裝備類:旨在智能製造與前沿科技創新應用的設計,包括生產設備、工程機械、特種裝備、健身器材等方向。
4.文創禮品類:旨在彰顯海絲文化、藝術特色與美學品質的設計,包括茶瓷香道、木雕石雕、藤鐵工藝、食品飲料等方向。
5.綜合類:旨在創新創意與商業價值的設計,包括除上述4個組別領域的其他方向,如傘具、衛生用品等。
(三)大賽組別
大賽設置產品組、概念組兩個組別。
1.產品組。面向尚未上市但能公開展示,且已獲得或申請中國外觀設計、實用新型專利,或在我市實現產業化不到2年的產品。
2.概念組。面向未量產和未產業化的概念作品。圍繞五大類別方向,設計作品需在功能、結構、技術、形態、材料、工藝、節能、環保等方面有較大創新,提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要求、具有前瞻性的設計作品。
(四)獎項設置
1.在產品組25個複評入圍作品中,不分類別綜合評出金獎(1名,獎金15萬元)、銀獎(3名,獎金7萬元/名)和銅獎(5名,獎金3萬元/名)、優秀獎(16名,獎金5千元/名)、「最具市場價值獎」(3名),頒發獎盃和證書。獲獎作品的參評單位,團隊成員單位名稱、團隊成員姓名(前四名)等內容可列入證書。
2.在概念組25個複評入圍作品中,不分類別綜合評出金獎(1名,獎金10萬元)、銀獎(3名,獎金3萬元/名)和銅獎(5名,獎金2萬元/名)、優秀獎(16名,獎金5千元/名)、「新銳設計獎」(3名),頒發獎盃和證書。獲獎作品的參評單位,團隊成員單位名稱、團隊成員姓名(前四名)等內容可列入證書。
3.為鼓勵有關高校和社會組織積極發動參賽對象參賽,特設優秀組織獎(10個,獎金5000元/個)。同時設立優秀指導老師獎若干個,頒發證書。
4. 人才政策(擬):金獎、銀獎、銅獎、優秀獎獲得者落戶泉州市轄區範圍內創業、就業的,納入泉州「港灣計劃」高層次人才建議人選進行管理和服務,經確認後,享受相關工作生活待遇。
5.其他說明:①大賽最終獎項評定數量視參賽作品質量而定,允許部分獎項空缺。②所有獎項個人所得稅由獲獎者自行承擔。③獎狀、證書均配中英文表述。
(五)時間安排
活動籌備:2020年7月中上旬
發布啟動:2020年8月12日
宣傳徵集: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11日
初評及樣品報送:2020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複評答辯及網絡票選:2020年11月下旬
終評評審:2020年12月中旬
頒獎及系列活動:2020年12月中旬
四、大賽安排
(一)活動籌備:2020年7月中上旬
1.進一步完善優化活動方案,確定活動組織機構,確定活動具體承辦機構。
2.開展大賽Vi標識設計,確認IP形象、表情包、獎盃、證書等設計製作。
(二)發布啟動: 2020年8月12日
舉行2020年首屆「刺桐杯」國際設計大賽新聞發布會,啟動大賽各項組織徵集工作。
(三)宣傳徵集: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中旬
1.印發通知,組織發動企業參賽。
2.組織中國工業報、福建日報、泉州電視臺、泉州晚報社、海峽都市報等媒體做好活動宣傳,在抖音、微博、今日頭條、臉書、貼吧等線上新媒體發布賽事信息,通過媒體、高校、設計機構開展海外宣傳推廣工作。
3.重點聯繫世界設計組織、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韓國公共設計學會、亞洲設計聯盟、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臺灣工業設計協會、臺灣優良設計協會、杭州工業設計協會、深圳工業設計協會、福建省工業設計協會、設計在線網、站酷等單位協助發動相關設計機構、設計師參賽。
4.聯繫海內外和港澳臺地區高校組織發動師生報名參賽,發揮本地工業設計平臺作用,開展「高校代言人」賽事宣傳活動。
5.參賽者需在10月11日前登陸活動官網或指定報名系統,提交承諾書和參賽作品。
(四)初評及樣品報送:2020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1.10月中旬,從「泉州市工業設計專家庫」中抽取初評專家組進行初評,對產品組、概念組的參賽作品進行評選,分別評選出各50件(兩組共100件)初評入圍作品,在大賽指定網站公布。
2.11月中旬,收集初評入圍作品的答辯資料,含作品PPT,作品實物、樣品或模型。列印製作無法提供實物、樣品或模型的概念組初評入圍作品。
3.組織開展大賽初評入圍作品產業對接工作,針對地方優勢產業推廣大賽設計人才成果。
4.完成大賽入圍作品展布展工作。展廳暫定福建環宇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
(五)複評答辯及網絡投票:2020年11月下旬
1.11月下旬,從「泉州市工業設計專家智庫」抽取複評專家組進行複評,以百分制方式,根據100名初評入圍選手線上答辯情況及線下作品實物、樣品或模型進行評分,按高低分排序,每組分別評選出25件複評入圍作品,通過大賽指定網站公示。複評環節得分佔總得分40%。
2.組織產品組、概念組各25件複評入圍作品進行為期5天的網絡投票。網絡投票得分佔總得分5%。
(六)終評評審:2020年12月中旬
1.12月中旬,組織終評專家組以百分制方式對複評入圍作品的PPT、作品實物、樣品或模型進行評分。終評環節得分佔總得分55%。
2.由終評專家組根據入圍作品的複評(佔比40%)、網絡投票(佔比5%)、終評(佔比55%)加權計算作品的最終得分。
3.終評專家組對組團參賽單位提交的參賽作品量、入圍量計分排序,確定優秀組織獎獲獎單位。
(七)頒獎及系列活動:2020年12月中旬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按照疫情防控的有關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擬定於12月中旬,組委會舉行大賽頒獎儀式,同期舉辦優秀設計人才成果對接會、創新設計與產業融合發展圓桌會議、專家「義診」在行動、大賽入圍作品展等系列活動。
五、參賽要求
(一)大賽倡導以智慧財產權保護創新創意成果。任意參賽者及單位不得存在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等違法違規情形,如因參賽者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竊取商業秘密等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由參賽者自負,一經發現違法違規情形,大賽組委會有權在大賽的任何階段單方面取消其參賽及獲獎資格。
(二)每一個參賽者可申報多件作品參賽;每件參賽作品只能有一個參賽主體;一件參賽作品只能申報一個組別。
六、作品要求
(一)作品提交方式
符合參賽條件的參賽者登錄大賽指定網站進行報名,並按大賽規定時限和要求完成作品提交。
報名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11日。
(二)參賽作品資料提交要求
1.設計展示圖:1-3張,尺寸420mm x 297mm(A3,豎版),格式JPG(建議格式由PSD轉TIF再轉JPG)、解析度300dpi、10MB以內。內容為中英文對照,字號12pt,並標註頁碼和總頁數。第一頁為主版面(應包含作品名稱、設計構思、效果圖、設計說明),其他頁面可從設計主題、設計構思、結構圖、細節效果圖、實物照片、工藝說明等角度詳細闡述。
2.參賽作品演示視頻,mp4格式,控制在60s以內,不超過50MB,此項不作為參賽必要提交資料。
3.產品組參賽作品需多提供以下資料:①產品實物照片1-3張,格式JPG,10MB以內;②生產廠家名稱。
4.以上內容均應包括大賽標題,但不得出現參賽者或參賽單位任何信息,否則視為無效作品。
(三)初評入圍作品資料及實物提交要求
1.產品組初評入圍作品,必須提供產品實物、樣品或同比例放縮模型,頒獎活動結束後1個月內由活動執行單位退還參賽者。
2.概念組初評入圍作品,必須提供作品樣品或模型,頒獎活動結束後1個月內由活動執行單位退還參賽者。無法提供作品樣品或模型的初評入圍作品需向大賽組委會辦公室提供3D源文件,由執行單位統一製作,其模型歸大賽組委會所有。
3.PPT演示文稿:8頁以內,格式為PPT或PDF,10MB以內。內容為中英文對照,內容可包括整體及關鍵效果圖、結構示意圖、創意亮點說明、行業突破性、生產成本與市場前景、材料及工藝應用等。
4.產業對接意向表:初評入圍作品參賽者填寫對接需求信息,便於組委會辦公室精準對接,促成作品落地轉化。
(四)複評入圍作品補充資料提交要求
提交大賽終評答辯代表信息確認表等籤字件。
注意:以上所有環節,資料具體提交方式及時間由組委會辦公室另行通知。
七、評選標準
(一)產品組評選標準
1.商業性(30%):具有較強商業轉化價值的創新性產品。
2.創新性(25%):具有較強原創性的產品設計,包括材料創新、工藝創新、結構創新等。
3.實用性(20%):符合人機工學原理,功能合理,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4.美學性(15%):具有外形美觀、色彩搭配和諧、作品結構合理的產品設計。
5.社會性(10%):符合當下社會價值及消費趨勢,滿足人性情感與使用心理需求。
(二)概念組評選標準
1.原創性(35%):具有行業突破性的創新設計,體現對未來社會與生活帶來的顛覆性變化,包括材料創新、工藝創新、結構創新等。
2.美學性(20%):具有潮流時尚元素與最新設計理念的作品設計。
3.商業性(20%):具有一定的商業轉化價值的創新性作品。
4.社會性(15%):符合當下社會價值及消費趨勢,滿足人性情感與使用心理需求。
5.環保性(10%):符合「綠色、健康、環保」的未來生活理念。
八、成果管理
(一)智慧財產權歸屬:所有參賽作品智慧財產權歸參賽者所有。參賽作品智慧財產權的權利人授權大賽組委會,無需支付費用,但享有對所有的參賽作品進行包括不限於宣傳、展覽、出版等傳播權利。其他單位、個人和第三方未經參賽者授權不得將本次參賽作品進行再設計、生產、銷售、宣傳、出版及其他形式的推廣、宣傳等,也不得侵犯組委會因前述而獲得的著作權及作品傳播者,否則,參賽者、組委會相應有權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二)現場展示:舉辦「刺桐杯」國際設計大賽入圍作品展、頒獎儀式,在頒獎儀式期間同期舉辦優秀設計人才成果對接會等系列活動。
(三)線上推廣:建設「『刺桐杯』國際設計大賽入圍作品線上市集」宣傳小程序、網頁專題,通過移動端、PC端向企業及各界進行推介。
九、大賽聲明
(一)所有參賽資料請參賽者自留備份,一經提交,不予退回,但由參賽者提交的作品實物、樣品和模型,頒獎活動結束後1個月內由活動執行單位退還參賽者,未接收的,組委會有權自行處理。
(二)為優化參賽作品分類,在初評環節,初評專家組有權調整參賽作品組別。
(三)每個參賽作品只能有一個參賽主體。初評期間,如發現相似或相同的參賽作品,在組委會辦公室告知各參賽主體的3個工作日內,參賽者需自行協商確認一個參賽主體並以書面形式反饋至組委會辦公室,否則組委會有權取消各方參賽資格。
(四)因參賽作品智慧財產權引發的法律糾紛與組委會無關。公示期間,社會各界如對參賽作品的參賽資格、智慧財產權有疑義,需通過郵件形式將相關說明及佐證資料提交至組委會辦公室郵箱,經組委會核實情況屬實後,取消該作品的參賽資格。獲獎後由此引發的獲獎榮譽及獎金歸屬問題,由參賽者自行解決,組委會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雙方無法協商一致,組委會有權撤銷該作品的獲獎資格及相關榮譽,並追回獎金。
(五)參賽者報名時須提供真實信息,大賽組委會對參賽者身份的真實性不作實質審查,但信息不實將會影響其參賽資格、獲獎權益和相關榮譽等。
(六)大賽所有階段的評選結果將通過官網及官方公眾號發布通知,參賽者須密切關注以上信息渠道。若因參賽者自身原因錯過重要信息或按要求及時反饋而影響評審、領獎等事宜,後果由參賽者自行承擔。因自身原因不能參與現場答辯的參賽者,組委會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七)大賽為公益活動,不收取任何參賽費。參賽者自行負擔參賽作品運送費用。組委會收件前及退還後的作品安全由參賽者自行負責。
(八)組委會對大賽保留最終的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