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凌晨,地面上鋪著一層薄薄的銀白色的霜花,四周一股股寒氣直往骨頭縫裡鑽。伴隨著日漸下降的氣溫,冬天不約而至;清晨起床開始變得艱難,躲在被窩裡的暖意讓人捨不得脫離。
北方11月中旬左右就進入供暖期了,在室內穿著背心吃著冰棍,熱得直流鼻血。吃酒喝肉更是北方必備禦寒手段。只有增加身體熱量才有勇氣走進寒風所以不是北方人抗凍!是北方人只在室內抗凍!
沒有暖氣的南方人,只能靠空調、電暖器、煤爐、熱水袋、暖寶寶...晚上睡覺全靠電熱毯,還不敢輕易翻身,實在冷得不行就出門曬曬太陽。南方的室內保暖神器也是層出不窮,充電發熱鞋、全身睡袍、加熱手套、加熱桌墊。
冬日裡最溫暖的食物,這一口熱乎的你最中意哪一個呢?
1.重慶火鍋
在重慶,火鍋在重慶人眼裡地位有多高?冬天嫩個冷,是時候來一頓火鍋了!吃了身體暖烘烘的巴適!重慶人一年四季都在吃火鍋中度過。重慶火鍋種類只有兩種,一種辣,另一種就是特辣。火辣辣的牛油湯底,翻騰滾燙的辣子才是冬天最溫暖的一把火,不點鴛鴦鍋是對重慶人最起碼的尊重,鴛鴦鍋請繞行!
有數據顯示,重慶人幾乎每4頓飯就有1頓是火鍋!一年吃火鍋可以吃掉120個億。可以誇張點說,重慶GDP的半邊天都是火鍋撐起來的!
適宜人群:不怕辣辣不怕,冬天和三五好友一起想吃熱乎的,這一口巴適!
2.湖南缽子菜
南方普遍溼冷,冬天尤甚。而湘西地處洞庭湖,冬春寒冷潮溼,缽子菜正好能驅寒去溼,增進食慾。不論什麼食材只要放進這瓷缽瓦罐裡,置於小火爐上滾一滾,這鮮味便隨著熱湯裡的小氣泡一個一個冒出來了。所謂一滾當三鮮。
提起常德缽子菜,腦海裡幾乎立刻閃現「一滾當三鮮」這五個大字,翻滾的湯汁、熱燙的菜餚、冒著熱氣的缽子……鮮紅的辣子和各式菜餚隨著湯汁就這麼翻滾著,那股熱辣的感覺幾乎瞬間就爬上舌尖,令人食慾大開。再仔細一看缽子菜,無論是地上跑的雞鴨鵝,還是水裡遊的魚蟹龜,亦或是家常素菜小豆腐,沒有什麼是一個小缽子燉不起來的,咕嘟咕嘟熱辣辣的就能開吃。
適宜人群:老少鹹宜,缽子菜種類多,葷素都可,辣不辣都可,冬天一口暖身心!
3.東北鐵鍋燉
小雞燉蘑菇,排骨燉豆角,鯰魚燉茄子,豬肉燉粉條,在東北,每一樣食物都能跟一口神奇的鐵鍋發生某種叫作「燉」的關係。冬天的東北不僅有冰雕雪雕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還有最好吃的鐵鍋燉。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屋裡擺上熱氣騰騰那麼一個大鐵鍋,小雞、排骨、蘑菇、豆角烀爛了開整,是餐具也是炊具,這才是最具東北氣質的一餐!如果問一個東北人去東北最好的季節,他多半會跟你說冬天,而且是冬天最冷的時候。越冷越好這一口,越吃越熱乎。
適宜人群:老少鹹宜,小鳥胃的人士要注意,東北燉對南方人來說是噸噸噸噸的分量!
4.老廣打邊爐
廣東人認為打邊爐不是火鍋,區別是在「吃什麼」上。廣東是沿海城市,在自家泥巴做的爐子裡點起木炭,上面再支起一口泥做的鍋子,也就是砂鍋,鍋裡放上高湯或是沙爹湯,呼朋喚友大家一起帶著各自打漁剩下的食材,聚在一堆一起涮海鮮著吃。
廣東人打邊爐,鍋底大多數海鮮湯,還要配些蟲草菇子之類的補品,所以基本上都是清湯鍋,涮的食材,也基本是生猛海鮮,基本都是「見火就熟」的。
廣東人的傳統是秋冬打邊爐,春夏絕對不吃,因為熱天裡會「熱氣」,也就是上火。
適宜人群:老少鹹宜,老廣味道,滾滾來!
5.東北烤紅薯
東北烤地瓜,兩大烤之一。長時間燒烤後的地瓜,濃濃的香氣,綿密可口,東北烤地瓜與其他地方不同,還會把皮都剝掉,這樣烤出來的地瓜最是香甜軟暖。最重要的是,買一個烤地瓜不僅能吃還能捂手,一舉兩得。
再看看這些南北禦寒的食物,火鍋、缽子菜、銅爐、打邊爐、砂鍋粥、羊肉煲、烤紅薯...這個寒冷的冬天,即使是討論一碗熱騰騰的麵條,心裡都是暖暖的呢!冬日裡最需要的就是一口熱乎的,這一碗熱乎你最中意哪一個呢?
圖文:部分素材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