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7日訊 1904年,北洋大臣周馥奏請清政府批准,在濟南城外自開「華洋公共通商之埠」,1906年1月10日舉行了開埠典禮。濟南老城西關外,東起十王殿(今緯一路北端原津浦路賓館),西至南大槐樹(今緯十二路以東),南沿長清大道(今經七路附近),北至膠濟鐵路以南的4000餘畝土地都劃為商埠區。自此,濟南發展重心逐步由老城區轉移到商埠區,城市形態發生重大變化。濟南通過「自開商埠」迎來近代工業蓬勃的春天。可以說,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商埠見證了濟南的發展歷程。
不同於最具老商業濟南氣息的商埠片區,茂嶺山片區是濟南市歷下區委、區政府駐地所在區域,東臨中央商務區,是連接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和中央商務區的重要節點。
無論是歷經百年滄桑、風雨兼程的商埠區,還是隨著中央商務區崛起的茂嶺山片區,它們的發展都在與時俱進。11月6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商埠片區、茂嶺山東、西片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向社會公示並徵集意見。
復興大觀園商圈和西市場商圈
控規顯示,商埠片區東至順河高架路,西至緯十二路,南至經十路,北至膠濟鐵路,規劃範圍內總用地約838.54公頃。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約785.52公頃,規劃城市居住人口約22.9萬人。片區共劃分為21個街區,街區規模為0.3-0.6平方公裡左右。
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規劃在充分保護空間格局、街巷肌理、傳統風貌的基礎上,落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要求,完善民生設施,優化用地布局,疏解非核心功能,提升綜合承載力,推動商埠區活力復興。重點培育文化旅遊、時尚創意、特色商業、商務金融等產業,優化公共服務、生活居住等傳統功能,發展成為具有濃厚的近代濟南歷史文化特色及傳統風貌的城市重要功能區。
商埠片區總體布局是規劃形成「一核引領、兩市復興、三軸帶動、多組團融合、門戶提升」的發展布局結構。「一核」指「一園十二坊」傳統風貌區;「兩市」指大觀園商圈和西市場商圈;「三軸」指經二路城市發展軸、經四路城市發展軸以及緯二路城市發展軸;多組團指多個功能配套相對完善、分布較為集中的生活組團;「門戶」指火車站及南廣場城市交通門戶。
商埠「一園十二坊」傳統風貌區建築高度重點管控
在城市設計導引上,主要包括對重要道路景觀界面及節點的引導,以及重要區域建築高度的管控。重要道路包括經二路、緯二路、經四路、緯十二路、經一路、經七路、經十路等;重要節點主要包括以中山公園為核心的「一園十二坊」傳統風貌區、火車站及南廣場地區等;建築高度重點管控區域包括「一園十二坊」傳統風貌區及周邊擴展區域、緯二路以東區域等。
茂嶺山片區將打造城市新中心
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除了商埠片區,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同時公布了茂嶺山東片區、茂嶺山西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該片區未來將打造成齊魯新海拔,泉城新地標;區域性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的主要載體,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代表性區域;以金融商務為主導,綜合公共文化、完善商業服務等功能的城市新中心。
片區規劃構建「一核心、兩片區、一帶、兩軸、四廊」的空間布局結構。其中,「一核心」為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兩片區"為核心區兩側的西區和東區;「一帶」為貫通片區南北的綢帶公園;「兩軸」為茂嶺山東側 「引山入心」綠廊、燕翅山東側和平東路文化綠廊;「四廊」為茂陵山路和漿水泉路兩條觀山廊道、全福河和大辛河兩條景觀廊道。
總就業人口約32萬人 發展新總部經濟和金融+
據了解,茂嶺山東片區、茂嶺山西片區規劃範圍北至工業南路,南至經十路,東至奧體中路一大辛河,西至二環東路,總用地面積約871.12公頃。其中,漿水泉路一茂陵山路以東為茂嶺山東片區、以西為茂嶺山西片區,隸屬於歷下區。
茂嶺山東片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約618.97公頃,規劃居住人口規模約8.7萬人;茂嶺山西片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約170.40公頃,規劃居住人口規模約4.8萬人。總就業人口約32萬人。
打造慢行體驗區、交通寧靜化區
片區共劃分為22個街區,其中茂嶺山東片區包括17個街區,茂嶺山西片區包括5個街區。中央商務區核心區範圍內實行「小街區控制、精細化管理」,街區規模控制在0.2-1.0平方公裡左右。
在綜合交通規劃方面,強化公共運輸為主導,構建軌道交通、中運量、常規公交「三網合一」的公共運輸體系,公交出行比例達到60%;沿綢帶公園、「引山入心"綠廊、和平東路文化綠廊打造慢行體驗區、交通寧靜化區;規劃打造"密路網、開放式"街區,構建主幹路、次幹路、支路級配合理的路網體系,提高道路通達性。
閃電新聞記者 張聰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