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順治帝的後宮,順治曾經冊立過兩位皇后。但是給人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應該就是獨受順治帝寵愛的粉紅知己董鄂妃了,她的身世在歷史上是個謎案,至今未解,這更引起後人探尋的興趣。但是很不幸是的,她的恩寵只有短短四年時間,之後便因疾病而去世了。鍾情的順治帝為此非常傷心,曾叫法師來為她祈福超度。宮中還有兩個董鄂妃的同組姐妹,今天要說的就是寧愨妃,他雖然不受寵愛,但是卻生下了一個優秀的兒子,母憑子貴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董鄂妃的家族一共有三位女子被送進皇宮,除了董鄂妃本人以外,另一位就是董鄂妃同族未出五服並且是同一曾祖父的妹妹,被封為貞妃,她也深受皇帝的寵愛。在順治帝去世之後,她和順治帝一起死去,雖然後人稱她為了順治而殉情,但實情還有待考證。第三位是順治在朝時一直為庶妃,後來被康熙封為寧愨妃,並且安享晚年的後宮贏家「董鄂妃」。她的一生並不傳奇,但是也算是後宮妃嬪中善始善終的一則佳話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位不一樣的董鄂氏的故事吧。
根據史籍記載,寧愨妃的家世背景其實還算是名門大家,她是長史喀濟海的女兒,順治年初時候入宮,一開始只是順治後宮一名普普通通的庶妃,並不受皇帝的喜歡,而清史上關於她早年生活的記載也是少之又少,只知道她姿色姣好,容貌比較出眾,其他的信息一概不知。但此時順治卻只鍾情於董鄂妃。剛入宮的時候順治並沒有與她有交集,她也沒任何實力與權力,僅僅當了個平平庸庸的庶妃。順治帝偶然一次因為對她容貌有興趣便寵幸了她,沒想到僅僅這偶然一次的一夜春宵就讓她有了龍胎,從此改變了後宮命運。順治十年七月十七日,董鄂氏順利生下二皇子福全,也就是後來的裕憲親王。
雖然順治對寧愨妃沒什麼情分,經常冷眼相看。但是卻很喜歡她唯一的兒子福全,也很重視這個天資聰慧的二皇子,並且在福全和玄燁之間猶豫過該讓誰繼承皇位。由於順治帝長子牛鈕很早夭折,福全實際上就是順治帝的皇長子,因為比康熙帝要大一歲。眾所周知,滿人從來都不會立長為帝,但是因為順治大兒子死的實在是有點早,順治帝便一開始就想將皇位傳給他兒子們裡面年紀最大的福全。
順治為了了解他們對繼承皇位的真實想法,還曾經在暗地裡試探過他們,問他們對各自未來有什麼計劃,結果福全說自己只想當一個能實現自己理想與抱負、為國家出力效勞為百姓的安定生活著想的賢明親王,對繼承皇位承擔大任並不感興趣,而玄燁則相反,堅定的想要向他父親順治帝看齊,做一代明智的君王。
順治帝聽到後,對玄燁的回答很是滿意,認為他可以擔當大任,有能力也有責任感。加上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相比於二皇子福安更加喜歡三皇子玄燁,而且此時玄燁也已經出過天花,以後不會再得此病,身體康健,對守護江山社稷也是一個能力保障。順治覺得玄燁更加適合繼承皇位,所以把皇位傳給了他,即後來的一代明君創造康熙盛世的康熙帝。
順治帝離開人世後,登上帝位的三皇子玄燁對曾經在皇位選擇上謙讓過自己的這位兄長很是關照和親切,賜給了他裕憲親王的封號,在噶爾丹的動亂的時候也給了他重權在握的資格,對他很是器重。福全同時也沒有辜負自己的理想與初心,任撫遠大將軍後親自上前線帶著士兵們衝鋒陷陣,表現出英勇氣概並且一鼓作氣平息噶爾丹的暴動,為大清保住了江山。
兒子在朝廷與戰場上做出了成績,作為母親的寧愨妃自然在後宮也備受敬重,世人都誇她生了個文武雙全,優秀能幹的兒子,是她這輩子的幸運。因為福全的關係,康熙對他非常尊重,福全多年徵戰功績非常出色,憑藉著自己的功績,為他母親還換來了寧愨妃的封號,和後半生的榮耀以至於安享晚年。寧愨妃去世之後,被葬在孝東陵。康熙帝還親自為寧愨妃祭酒行禮紀念。葬禮也是享受了很高的規格。
寧愨妃和另外兩位董鄂氏妃子相比,其實她才是幸運的,董鄂氏即使有順治帝寵愛,但還是落得華年早逝的結局,而她寧愨妃雖然不受皇帝寵愛,但一夜得子,母憑子貴,一路平平順順。順治帝去世以後,寧愨妃的日子過得更加輕鬆自在,她既不用再和其他女人一起爭寵,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兒子被人暗害。她的前半生沒有順治帝的寵愛,沒有權力與實力庇佑。但是後半生卻得到了新帝康熙和兒子福全的照顧,地位尊貴,衣食無憂。她一直安心地活到了康熙三十三年,被稱為後宮的贏家,是歷史上一位難得幸運的嬪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