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機場與白雲機場股價頻創歷史新高,整體市盈率超過30倍,而國內三大民航的整體市盈率不超過15倍,同為機場航運的兩個細分領域,為何市場給予的估值差別這麼大呢?
作者:董宏海
來源:雪球
李迅雷在今年年初時說:中國還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這是不是說中國航空公司的發展潛力非常大呢?其實大家完全可以這樣認為,畢竟常識告訴我們一個行業的潛在需求很大,那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就比較大。既然行業潛在需求比較大,那未來機場與航空公司的股價潛在漲幅是不是也很大呢?
一、航空業確實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人們的出行需求其實與經濟水平呈正相關,經濟水平越好,人們的出行需求越大,中國目前有14億人口,大約10億人還沒有坐過飛機,這並不是因為大家都不需要坐飛機,而是因為一大部分人沒錢或者捨不得坐飛機,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提升,這10億人會有一部分成為航空公司的客戶,哪怕只有4億人將需要坐飛機,那航空公司的收入也將會翻倍。
國內近幾年的機場旅客吞吐量一直在穩步增長,增速保持在9.5%-13%之間,遠高於國內經濟增速,2018年國內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經達到12.65億人次(有重複統計,實際大約有6億人次。比如說我從上海乘飛機到深圳,會被兩個機場各統計一次,而我實際只乘坐了一次飛機),但實際坐飛機的人數估計不足1.5億人。最近兩年坐飛機的人數中,屬於第一次乘坐飛機的人數佔比接近50%,說明我國航空市場需求還是非常大的,未來幾年的旅客增速仍然有很大的保證。
資料來源:iFind
通過行業的簡單分析,我們發現民航業確實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那我們接下來就好好比較一下航空公司與機場哪個更值得投資,筆者主要跟大家從行業議價能力、盈利能力、經營風險三大方面把航空公司與機場進行比較,從而得出一個較為客觀的結論。
二、議價能力大PK
航空公司9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客運服務,我們看看這部分收入的議價能力怎麼樣?對於一般的消費者來說,我們購買機票時,會在時間與票價上進行權衡,在可以接受的時間範圍內,儘量選擇票價最低的機票,至於買哪家航空公司的機票,大家關心的就會比較少,當然,也有些土豪購票全看心情,這畢竟是少數。
就拿上海到北京的機票來說,7月7日全天最便宜的機票為452元,最高價為1490元,這中間有一千元左右的差價,對於乘客來說,我們會根據自己的時間來選擇最便宜最划算的機票,如果最終價格與時間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我們會選擇服務更優質的航空公司。所以說消費者與航空公司的粘性非常差,在安全性差不多的情況下,航空公司的品牌價值比較低,議價能力較差。
資料來源:淘寶網截圖
我們再來說說機場的議價能力,機場的收入主要分為兩大塊,就拿上海機場來說,航空性收入(飛機起降、旅客以及貨郵)佔比為42.62%,非航空性收入(租金、廣告、餐飲等)佔比為57.38%,其中航空性收入標準由國家規定(具體收費標準見下表),全國基本統一,談不上什麼議價能力,由於機場前期投入較大,折舊費用較高,所以這塊業務的毛利率也比較低,核心機場的國際旅客佔比較高,毛利率相對高一些,內地客流量較少的機場可能還會虧本。
資料來源:《民用機場收費標準調整方案》
而機場的非航空收入主要來源於租金、餐飲、廣告費等,其中免稅業務的扣點(租金)收入佔比較高,且毛利率極高(上海機場的免稅業務扣點比例為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的42.5%),這主要是因為機場面積有限,資源緊張,導致租金較高,核心地區的機場客流量大,且周邊缺乏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所以議價能力更強。
給大家說一個數據,刺激一下大家脆弱的神經,2020年上海機場免稅店面積大約在1.69萬平方米,保底租金約為42億,意味著每平米一年的保底租金為24.8萬,不要太過驚訝,因為到2025年,每平米的租金可能會漲到48萬,這還只是批發價喲。
所以在收入端,機場的議價能力非常強,而航空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差,未來隨著乘客增速進一步下滑,航空公司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到時候不免會發生價格戰,就更談不上什麼議價能力了,而核心機場的議價能力會更強,因為機場的總體客流量在增加。
三、盈利能力大PK
比較過航空公司與機場的議價能力之後,我們再來比較一下機場與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我們就拿國內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國國航與核心區域的上海機場對比,兩家公司的經營數據如下表:
資料來源:同花順
2010年至今,國航的營業收入整體處於上漲狀態,不過增速有些不穩定,2010年大幅增長了58.64%,2013年還小幅下降了2.22%,上海機場的營業收入在逐年增長,且最近兩三年有加速增長的態勢;淨利潤方面,國航的淨利潤波動較大,很不穩定,經常大幅增長大幅下降,最近7年的淨利潤竟然都未能超過2010年與2011年的淨利潤,而上海機場的淨利潤逐年增長,增速整體較為穩定,8年來複合增速為16%。說明上海機場的盈利能力要比國航更加穩定,成長性也比國航高。
我們再來看看兩家公司的毛利率與ROE,國航的毛利率很不穩定,忽高忽低,基本在15%-25%之間波動,ROE也跟毛利率一樣,波動較大,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基本在6%-17%之間波動;而上海機場的毛利率基本較為穩定,一直在穩步增長,從2010年的38%一直增長到2018年的51.69%,ROE也一直在穩步提升,從2010年的9.74%增長至2018年的15.85%。對比兩家公司的毛利率與ROE之後,我們發現國航的盈利很不穩定,且盈利能力也不強,而上海機場的毛利率較高,且穩步提升,盈利能力也比國航稍高一些。
所以在盈利能力方面,上海機場的盈利能力要比國航更穩定更強一些,如果考慮到資產負債率,那上海機場的盈利能力要遠遠強於國航,主要是因為影響機場收入的因素較少,行業競爭較小,而影響國航收入與毛利率的因素較多,行業競爭壓力也大,且客戶的粘性較差。
四、經營風險大PK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航空公司與機場的經營風險,我們還是拿國航與上海機場作為行業代表來比較。在比較之前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機場與航空公司哪個經營風險更低?哪個更不容易倒閉?其實答案很明了,核心區域的機場不會倒閉,經營風險很小,而航空公司由於負債率高,影響因素較多,所以經營風險更大。當然,這是憑空推測,沒有說服性,下面我們可以通過公司資產結構來驗證我們的推測。
上海機場資金充裕,固定資產質量更高。上海機場的總資產為322.1億元,國航的總資產為2811.78億元,接近上海機場的9倍,不過國航的固定資產佔比高達70.70%,其中固定資產中90%以上是飛機(大家也知道,飛機其實跟汽車一樣,購入之後貶值很快,基本沒有升值的可能,資產質量較差),在建工程佔比為11.26%,貨幣資金佔比僅為2.39%,資產結構不合理,資金較為緊張;而上海機場固定資產與在建工程佔比分別為25.96%與27.99%,其中固定資產中91.7%是房屋建築物與跑道及停機坪(大型機場的房屋建築物與跑道雖然一樣持續計提折舊,但是機場房屋建築物與跑道可能會持續升值,資產質量非常高),貨幣資金佔比高達26.9%,資產質量高,資金充裕。
國航有息負債率高,資產收益率低。國航資產負債率高達65.43%,其中有息負債率高達42%,一年光利息費用就要花費30億左右,速動比率僅為27.59%,說明公司短期償債壓力非常大,資金非常緊張,我們剔除公司財務費用(2018年財務費用為52.76億元,淨利潤為82.01億元)之後,算出國航的總資產收益率為5.53%,一個有息負債率高達42%的公司,剔除財務費用之後總資產收益率只有5.53%,筆者覺得要麼就是整個行業競爭激烈,整體盈利能力差,要麼就是公司管理水平有問題;而上海機場資產負債率僅為6.63%,沒有有息負債,速動比率也高達5.1倍,剔除財務費用(2018年財務費用為-1.94億元)後的總資產收益率為13.70%,說明公司沒有借款,資金非常充裕,總資產收益率也非常高。
通過對比資產結構我們發現,在國內飛機乘客保持10%左右增速的情況下,國內航空龍頭速動比率僅為27.59%,資產負債率高達65.43%,剔除財務費用後的總資產收益率僅為5.53%,那如果未來幾年國內飛機乘客增速開始下滑,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劇,客座率與毛利率下降,那公司隨時都可能出現虧損的局面(筆者的擔憂不無道理,因為國內高鐵動車越來越方便,600公裡以內的出行可以完全取代飛機,只有一千公裡以上的出行飛機才有明顯的優勢,且總的飛機乘客增速保持10%已經算是比較高了)。
所以在經營風險方面,航空公司的經營風險更大,在全行業增速較好的情況下,航空公司的總資產收益率竟然都這麼低,有息負債率極高,行業一旦稍微不景氣,那全行業都可能要面臨虧損,到時候部分公司倒閉或者被併購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大家可以看看已經發生財務危機的海航控股);而核心區域的大機場競爭壓力小,資金充裕,收益率高,沒有有息負債或者有息負債率極低,資產質量非常高,以及自身的特殊屬性,所以很難出現倒閉的現象,只有內地的一些小機場可能因為乘客較少以及高鐵的衝擊,存在虧損或倒閉的情況。
五、股價走勢大PK
通過上面三方面的比較,大家也基本了解了機場與航空公司目前的行業經營情況與盈利能力,可能有些投資者覺得國航不能代表所有的航空公司(其實國內的幾大航空公司盈利能力與財務結構基本上差不多,拿最大的國航來比較很有代表性),而且有一些是我自己的分析,還不知道分析的對不對呢?為了更加客觀的比較兩個行業,筆者就再跟大家比較一下上市機場與航空公司的股價整體漲幅,因為二級市場的定價基本上是較為合理的。
筆者找出了2008年以前上市的所有機場與航空公司,一共4家機場和5家航空公司,我統計了九家上市公司2008年股災最低價至今的股價整體漲幅,其中機場公司中上海機場的整體漲幅最大,為664%,深圳機場整體漲幅最小,為87%,四家公司的平均漲幅為296%,且越是核心區域的機場,整體漲幅越大;5家航空公司中南方航空的整體漲幅最大,為206%,海航控股整體漲幅最小,為87%,五家公司的平均漲幅為163%,遠小於機場板塊的平均漲幅,所以機場公司的股價整體漲幅要遠高於航空公司的股價整體漲幅。
由於上面的統計是取2008年股價最低價至今的整體漲幅,可能會存在一點點的不合理(因為機場板塊防禦性較強,在2008年股災的時候跌的有點少,所以上面的統計方法對機場股不利),那我們就再來看看這9家公司股價走勢的強弱情況,四家機場公司的股價在2015年牛市期間全部突破了2007年牛市的高點,其中白雲機場與上海機場目前的股價都高於2007年的最高點,處於歷史最高位;而五家航空公司在2015年牛市都未能突破2007年牛市的最高點,目前的股價更是遠遠低於2007年牛市的最高點,說明機場股整體股價走勢是要遠遠強於航空公司的股價走勢。
通過二級市場的股價整體漲幅與股價強勢程度,我們不難看出,機場股的走勢確實比航空公司的股價走勢要好得多,說明市場也是更看好機場板塊,這也進一步驗證了我們上面三個角度的比較結果,機場確實比航空公司更值得投資,特別是核心區域的機場更有投資價值。
六、總結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發現機場的議價能力高,盈利能力強,現金充裕,負債率極低,越是核心區域的機場固定資產質量越高,且經營穩定,很難出現倒閉;而航空公司的整體議價能力非常低,客戶粘性較差,盈利能力較低,負債率高,資產質量差。所以機場的經營狀況整體上要比航空公司好很多,且越是核心區域的機場經營狀況越好,議價能力與盈利能力越強。
目前全國航空公司的總體乘客增速仍然保持10%以上,就在目前行業比較景氣的情況下,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都這麼低,未來萬一乘客增速下滑,航空公司的客座率與毛利率下降,那航空公司可能會面臨整體虧損的局面,因為航空公司的目前的負債率太高,固定資產佔比太高,光折舊與利息費用就可以壓的航空公司喘不過氣起來,所以想要長期投資航空股的投資者需要三思。想要投資機場的投資者也要好好考慮一下,因為機場的雖然經營穩定,但是一旦產能飽和,到時候想繼續保持高增速非常難,因為核心區域機場擴建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所以在機場股估值較高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風險提示:雪球裡任何用戶或者嘉賓的發言,都有其特定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決策需要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