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起,隨著愛爾蘭疫情不斷蔓延,當地各大高校陸續關閉了校園,在愛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們也被迫開始居家抗疫生活,部分博士研究生甚至不得不暫停手頭的實驗。每天傍晚愛爾蘭衛生部門公布當日新增病例時,同學們的心情也會隨之沉重起來。面對同學們的焦慮不安,國家公派留學生們自發行動起來,以「公派博士生讀書會」為平臺組織了多種形式的活動,陪伴大家共同度過這段特殊時期。
「雲上讀書會」:普及知識,溝通感情
「公派博士生讀書會」(以下簡稱「讀書會」)是一個以在愛爾蘭國家公派博士生和訪問學者為主要成員的學術聯誼社團。疫情之前,「讀書會」在使館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兩年來堅持每月在都柏林及其周邊地區舉辦現場活動,邀請不同學科的博士生、博士後或當地華人教授學者作專題講座,普及專業知識,分享研究心得。同學們也藉此機會暢談留學見聞,增進彼此友誼和互幫互助。疫情期間無法組織現場活動,讀書會便利用網絡視頻方式為分布在愛爾蘭各地的國家公派留學人員提供一個分享知識和信息的平臺,讓大家在居家之餘能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緩解緊張的情緒。此前,很多都柏林以外的同學和老師由於路途原因無緣到場參與,依靠雲端連線的便捷性,疫情期間有更多來自全愛各地的國家公派留學人員加入到了「讀書會」的在線交流與討論中。
讀書會上,主講老師和同學們立足自身研究,緊扣時事動態,為屏幕前的聽眾們帶來深入淺出又不失趣味的內容。4月,兩位博士生分別展示了可注射水凝膠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前景和世界銀行對印度小學教育投資的經驗教訓。5月,都柏林大學(UCD)愛爾蘭語系的邱方哲老師作題為「中世紀的宅家生活」的講座,生動描述了中世紀愛爾蘭修道院內豐富多彩的生活:僧侶們在學習和勞動之餘,用奇思妙想把看似枯燥的封閉生活變成了妙趣橫生的思想遊戲。這種樂觀態度與自娛精神為大家在疫情期間如何豐富居家日常提供了靈感。7月份科克大學(UCC)的郝廣波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求學歷程與治學經驗。結合自己在機器人工程領域的切身體會,郝教授建議各位同學不要僅僅專注於尖端課題,那些緊扣當今社會迫切需求、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能夠提高欠發達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課題也同樣重要,同樣需要科研工作者為之奮鬥。除了實用的研究經驗談,就業與市場動態也是公派生們關注的主要話題。通過使館教育部門老師的聯絡,8月的「雲上讀書會」邀請愛爾蘭貝因美公司總經理翁江來介紹了中愛乳品與食品產業的情況。翁總認為,中愛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潛力依然巨大,未來的發展前景光明。他歡迎相關專業的同學們在畢業後加入中愛兩國農牧業與食品業的合作中,造福兩國人民。駐愛使館教育負責人鄭大偉老師也號召大家學以致用,用知識創造社會價值,為祖國發展和中愛交流合作貢獻力量。
「雲上電影沙龍」:以影會友,減壓休閒
除雲端講座活動外,公派生中的一些電影愛好者還組織了10餘次觀影討論會,在電影中領略世事,體會人間的溫情,重溫兒時記憶。他們每周約定同看一部電影,並在周末抽出時間一起進行線上討論,點評情節走向,分享個人體悟,天南海北聊得不亦樂乎。片單包括感人至深的《觸不可及》,甜蜜溫情的《濃情巧克力》,以及改編自古愛爾蘭神話故事的《海洋之歌》,等等,題材廣泛,風格不一。「電影沙龍」既是國家公派生們難得的放鬆時光,也是居家時期為數不多的暢聊平臺。
參與公共活動,傳遞祖國關懷
除了組織各類線上聚會,讀書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駐愛使館和全愛學聯組織的抗疫活動。4月3日,讀書會部分成員與其他在愛留學生代表一道,通過視頻與中國駐愛爾蘭大使何向東就疫情形勢進行了在線交流,向何大使了解愛方抗疫政策和防疫措施等熱點問題。4月8日,很多讀書會成員報名觀看了中國駐愛爾蘭使館與山東省共同主辦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視頻講座,向國內流行病學專家請教如何在宿舍內做好個人防護等與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讀書會成員還積極主動參加駐愛爾蘭使館和全愛學聯「愛心健康包」發放工作,在特殊時期把來自祖國的溫暖與關懷送到每一位在愛學子的手中。
雖然疫情來得突然,但在愛公派留學生時刻牢記自己在海外的學習與科研使命。不少同學在校園和實驗室關閉的情況下,及時改變自己的實驗計劃與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手頭可用的資源;有的同學歸國航班屢次被取消,在等待新機票的同時仍未放下手中的科研項目。疫情和居家令只是暫時加大了人們的物理間隔,依靠讀書會等交流平臺,利用視頻連線等科技手段,在愛國家公派留學生們反而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促進了彼此的了解,堅定了戰勝疫情和順利完成學業的信心。近期愛爾蘭疫情仍有反覆,讀書會的成員們將繼續通過在線方式加強溝通,增進互助,勇敢而理性地面對仍有不確定性的新學期。(作者系愛爾蘭都柏林大學(UCD)古典系國家公派博士生,愛爾蘭「公派博士生讀書會」聯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