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裡的「全家福」:折射時代變遷(圖)

2020-12-21 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寧一家的時代縮影 左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全家福。

  ■今日視點

  今年春節,隨著央視春晚節目《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溫馨歌聲,網友大萌子和父親30年的30張合影如年輪一般呈現在億萬觀眾面前,「全家福」於是成為馬年春節期間最有人氣的關鍵詞和人們相聚的行動指南。平日聚少離多的一家人紛紛相聚一起,在鏡頭下微笑、擁抱,幸福在一瞬間定格,親情在這一刻蔓延。2月18日,記者在採記中發現,南寧市各家照相館生意紅火,身邊的親朋好友也一個勁地在微博、QQ上曬全家福、老照片。記者在聆聽「全家福」感人的故事時,也感受到「全家福」所帶來的溫暖。

  1 來之不易的全家福

  「我們五兄妹連同自己的愛人一起,和父母照了一張全家福。這張團圓照,是我從事新聞攝影十多年來,拍的最有價值的一張照片。」近日,中國新聞社廣西分社的攝影記者蔣雪林在QQ空間曬出了四世同堂的全家福,感動了眾多網友。昨日記者聯繫上蔣雪林,他真切希望,「再忙不差那按快門的幾秒鐘,和家人拍張全家福吧。」

  當《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未在春晚響起時,年近40歲的蔣雪林已經無數次問自己:時間都去哪兒了?從事新聞攝影十幾年,拍了數不清的照片,「在我的相機裡唯獨缺了和父母在一起的全家福。」常年奔忙在採訪第一線的蔣雪林,「家成了客棧,父母是客棧的房東。家一直是我追求的方向,腳步卻總是在路上。」

  勞累一生、三次被醫院下達病危通知的70多歲老母親,日日掐指企盼著與兒女團圓拍張全家福的念想,成了蔣雪林急待完成的「火線任務」。

  蔣雪林的全家福,拍起來比別的家庭要艱難。由於大姐在1985年時嫁到河北,因為經濟拮据等各方面原因,極少能返鄉看望父母。「不說是整個家族的團圓,就是我們五個兄妹和父母的團圓,也是一種很難實現的奢望」。

  去年12月18日,在大姐出嫁28年之後,這一家五兄妹實現了與父母團圓的夙願,蔣媽媽終於盼齊了兒女繞滿堂。

  「當全家人集合在鏡頭之前,我按下自動快門的一剎那,看見母親的雙眼已被淚水打溼。」

  2 全家福照出時代變遷

  小寧的父親是一名資深攝影師,每年春節的全家福都是出自他的手。從小寧記事以來,每逢春節,吃年飯、逛公園、放爆竹……全家團聚的幸福定格在一張張難忘的全家福上。

  小寧翻看家裡收藏的每個時期的全家福,這已不是一張張簡單的圖像,而是時代變化的鮮活見證: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全家福,全是黑白照片。其中一張照片,是1976年春節在自家門口拍的。小寧和姥姥、父母及姐姐弟弟一家六口站成兩排,眼晴望著前方,微微露出笑容。父親穿著當時最流行的四個口袋綠軍衣,姐姐身著灰色外套,梳著當時流行的兩條大辮子。服飾、髮型都明顯帶著時代印跡。衣著樸實無華,姿態中規中矩。小寧至今還記得這張老照片出自於德國產的祿萊福萊黑白膠片機。

  1985年春節,小寧家拍了第一張彩色全家福。為了這張照片,全家人把自己最好看的衣服翻出來穿上。小寧記得自己穿了一件紅色的蝙蝠袖毛衣,這是當時最時髦的衣服。父親還特意選了廣西展覽館的噴水池為背景。

  時光飛逝,近40年過去了,照片中的慈祥姥姥離開了小寧,爸爸媽媽也不再是照片中的年輕樣了,滿臉稚氣的三姐弟,如今都已成家立業。然而,每年照張全家福已成為家庭的慣例。今年也不例外。「今年春節,算是這幾年聚得比較全的一次團圓。」

  弟弟小奇,在老照片裡被母親抱在懷裡的小孩早已長大成人。子承父業,成立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今年春節全家福自然是弟弟掌盡。新添的人丁——小奇5歲的兒子旦旦,人小鬼大點子多,擔當「設計師」,設計了「I LOVE YOU 2014」的標語,分配到每人手中,旦旦雙手高舉著「2014」,「一、二、三!」全家人準備好美美的表情,「咔嚓」,一張其樂融融的溫馨時刻被定格下來。照片中的姐姐,捲髮披肩,穿著時尚,歲月似乎未在她臉上駐足;小奇和旦旦則穿著最流行的父子裝,一起喊著「茄子」。小寧告訴記者,由於父親和弟弟都是專業攝影師,用的相機一直是比較先進的。今年春節的全家福就用了上檔次的佳能5D3,「效果特別好。」

  小寧最難忘的是一本相冊。2012年清明,已是耄耋之年的大伯父第一次從臺灣回到了久違的家鄉,「我永遠也忘不了當時的情景,場面真讓人心酸而感動。」小寧回憶說,當時國外的、國內的親戚都趕了回來,老老少少足足有20多人。從漂泊在外的孤獨一人到相聚相守的四世同堂,大伯沉浸在濃濃的親情中,禁不住老淚橫流。為此,小寧和家人專門選址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朱槿花」下,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照了張意義深遠的全家福。

  體貼的小寧特地將上百張合影拿到衝印店衝洗並裝訂成冊送給大伯父,「沒事時可以坐著搖椅慢慢看。」

相關焦點

  • 穿越70年 新老照片折射杭州西湖變遷 (1/10)
    穿越70年 新老照片折射杭州西湖變遷 (1/10) "← →"翻頁
  • 畫床師轉行攝影師 老照片看時代變遷
    (天然照相館供圖)  就這樣,黎天福開始從「畫床師」轉行做攝影師。回憶起曾經下鄉拍照的經歷,黎天福很是感慨:「以前拍照片是件苦差,設備重,背著走一天後背全溼透,而且事後洗照片更苦,膠片不能見光,要在密不透風的暗房裡經過顯影水浸泡、定影等工序才能洗出來。」
  • 「老照片」展示南航深圳分公司時代發展變遷
    圖1: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機隊 老照片展示南航深圳分公司時代變遷——空姐篇五名乘務人員分別穿上五個時代的空姐服裝,在飛機上為旅客提供走秀展示,機上旅客興趣濃厚,連聲感嘆民航的飛速發展和制服的日益靚麗。 老照片展示南航深圳分公司時代變遷-發展篇
  • 70張全家福70個故事,「我們的新時代我們的全家福」影像展開幕
    70載風雨徵程,70年休戚與共,誰家沒有拍過全家福?誰家的全家福背後沒有故事?70年來,一個人從全家福中的「小朋友」角色,變成了居中的長者角色;70年來,一個家從3口之家,變成了4世同堂;家族裡的人來了,走了,聚了,散了,但每逢節假日或者老人生日,中國人還是習慣聚在一起拍一張全家福。我們記錄小家的喜怒哀樂,而每一個小家的變化,也都折射出祖國這個「大家」的變遷。
  • 用鏡頭記錄時代變遷 綿陽幫扶幹部堅持3年為彝族村民拍全家福
    時光匆匆,照片可以定格美好,見證時代的變遷。彭濤是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派駐涼山州美姑縣合姑洛鄉沙洛村的幫扶幹部。2020年彝族年前夕,彭濤照例帶著相機走村串戶,為彝族村民拍攝全家福,這也是他拍攝全家福的第3個年頭。
  • 清朝全家福老照片:大戶人家妻妾成群,美麗驚豔的原配和小妾!
    圖為一組晚清1870年上流社會的全家福老照片,通過這些時隔百年的黑白影像,可以讓我們一窺晚清年間人生生活的模樣。這是晚清年間京城裡一對滿族夫妻,晚清年間的滿族家庭跟其普通家庭不一樣,滿族旗人女子不但無需講究三從四德的陳年舊規,而且地位較高的旗人女子大部分都主導著家庭生活。
  • 臺海大喇叭背後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係變遷
    (改革開放40年·兩岸緣)臺海大喇叭背後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係變遷    中新社廈門8月20日電 題:臺海大喇叭背後的故事 折射兩岸關係變遷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黃詠綢  地處廈門市環島路、與金門一水之隔的胡裡山炮臺,是名聞遐邇的著名旅遊風景區。
  • 罕見老照片:高中生柯林頓與總統甘迺迪握手,留在月球上的全家福
    罕見老照片:高中生柯林頓與總統甘迺迪握手,留在月球上的全家福 圖為1961年,正在建設中的柏林圍牆,不過,在1989年,這道柏林圍牆被拆除
  • 訴衷情|老照片憶青島第一海水浴場,訴說時代變遷
    在青島老照片收藏專家逄淑才收藏的上千張關於一浴的老照片中,有些黑白照片有些已經模糊,但畫面中的美景卻依舊動人。不同年代的一浴訴說著時代的變遷,也承載著許許多多青島人寶貴的家庭記憶。今年44歲的逄淑才是上世紀70年代生人,儘管沒有更早的關於一浴的記憶,但是在他收藏的老照片裡,幾乎涵蓋了一浴的這段歷史。在他上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收藏一浴的老照片。其中有普通老百姓去一浴留下的家庭影像,也有攝影愛好者拍下的一浴人文風光。
  • 這裡藏著幾代武漢人的回憶,武漢動物園邀你來看老照片展
    翻翻老照片,原來這裡藏著武漢人的回憶。10月21日起,武漢動物園在網上推出「回憶遊」徵集活動,共收到500餘張市民遊玩動物園的老照片。12月19日,市民朋友可以在武漢動物園大門口參觀以這些老照片為藍本的「我和我的動物園」老照片回憶展,重溫過去的歲月。還有方艙動漫小姐姐黎婧和「斑馬君」創始人石秀在現場為遊客繪製和動物寶寶同框的漫畫肖像圖。老照片展裡看什麼?
  • 老照片見證新繁時代變遷 70歲老大爺感慨變化大
    廣場左上角,70幅老照片見證了新繁的時代變遷,讓眾人驚嘆。70歲的王大爺激動地說:「政府讓新繁大變樣了。」  展示老照片 市民很感慨  在繁湖盛肆開城之前,新繁鎮人民政府攜手四川新聞網推出了「繁湖盛肆·印象新繁」系列活動。
  • 【關注春運】小小火車票,折射春運大變遷
    【關注春運】從硬板車票、紅色軟紙車票到藍色磁介質車票 小小火車票,折射春運大變遷每逢年節,一張小小的火車票,牽動著千萬遊子回家的心。石家莊站售票員王欣,1988年開始從事售票工作。30餘年來,她見證了火車票從硬板車票、紅色軟紙車票到藍色磁介質車票的三代變遷。
  • 絕版全家福擴印途中不慎遺失 好心人送回(圖)
    老鄰居傳信兒家人打來電話上午——(圖)  絕版「全家福」回家  主人:兩張照片相差19年 擴印途中不慎遺失 感謝好心人  本報訊 失蹤了一周的絕版老照片,在本報記者的努力下終於回到了家  本報前天報導了讀者朱女士在街邊撿到了兩張黑白「全家福」、要尋找主人的事兒,在被幾個老鄰居認出後,昨天晚上,薛大爺的家人與本報取得了聯繫。  上午9時許,記者剛一踏進嘉園二裡薛大爺家的大門,老人就迫不及待地要看那兩張全家福。「沒錯,就是這兩張,後面的年份還是我寫的。」他激動地撫摸著照片說。  記者翻看薛大爺的相冊後發現,這是家裡所剩的最後兩張全家福。
  • 李維康各時期老照片欣賞 從小美到老 圖7有高玉倩 最後一張全家福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組老照片的形式,來說說我們所喜歡的李維康。李維康1947年出生於北京,其父親是名演員,所以她也算是出身於演藝世家。她11歲就開始學戲,12歲就已登臺。那時的她,雖小小年紀,卻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天賦和才華。其嗓音純淨甜美,扮相華美典麗,許多前輩和大師看過她的演出,都連聲讚嘆:不得了。
  • 北京人藝春節檔上演《全家福》陪觀眾熱鬧過大年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每逢春節,北京人藝都會準備一部賀歲大戲,讓觀眾在劇場裡感受過節的儀式感。今年陪伴觀眾的又是京味兒十足,團團圓圓的《全家福》。1月14日,《全家福》再度登臺,給觀眾送上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 「幸福照相館」聯袂呈現「穿越」全家福
    在2018年新春佳節,百勝中國攜手央視與騰訊,合力打造「幸福照相館」,用高科技的方式聯袂呈現「穿越」全家福——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機,用更加個性、富有趣味、簡單便捷的方式為你復刻一張帶有時代風格的全家福,讓一家人的年味兒更加濃厚。
  • 老照片裡的吉林通化,這樣的通化有多少人還記得?
    這是一組吉林省通化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昔日通化的城市面貌。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昔日的這裡,感受時代變遷,城市發展。圖為昔日江東百貨前的街景。通化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圖為昔日通化街頭的一家朝鮮族商店,這樣的商店在當時是比較高檔的購物場所了。圖為昔日老玉皇山大橋。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通化的跨江大橋也是越建越多。
  • 【海上記憶】小小一隻月餅,折射上海時代的變遷
    而咬開棗泥月餅就看到厚重烏黑油亮的棗泥餡子,包在薄薄的金黃色皮子裡,烏金鑲著黃金,甜而不膩,糯而不燥。廣式月餅中還有一種特製的大月餅,直徑可以超過一尺,淡黃色的皮子上堆滿各種餡料,還拼成「月宮寶盒」「西施醉月」「嫦娥奔月」「三潭映月」等圖案,非名家巧手而不能為,真可算得上藝術品了。
  • 候車室裡一張張老照片 述說省站半個世紀更迭
    候車室裡一張張老照片 述說省站半個世紀更迭金羊網  作者:嚴藝文、趙麗斌  2020-04-29 1970年至2020年,廣州公交集團長運省汽車客運站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