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個太普通的日子,但對香港球迷不是這樣,因為當日10點中國香港隊11月17日主場迎戰中國隊的球票開賣。
事實上,前一天下午旺角的售票處已經開始排隊,而當天網絡售票系統也在九點即告崩潰,並在十點過後不久宣布售罄。新聞報導中提到,最後一個買到實體票的老人家是在早晨四點多開始排隊的。
現在的香港,已經將11月17日的比賽視為「世紀之戰」,幾乎所有社區都會在空地拉大銀幕直播,酒吧乃至街坊粥店都貼出海報宣傳直播,八大院校大規模組織學生觀賽。
國足香港之戰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但中國隊球迷也許對中國香港隊和香港足球並不甚了解。
香江上的「亞洲足球王國」香港人對這場比賽的空前熱情,固然和香港年輕一代在當前經濟形勢和現實壓力下亟須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有關,但也跟香港足球往昔的光輝歲月分不開。許多人或許並不知道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足球是什麼樣子。香港在五六十年代有一個公認的響亮名字:「亞洲足球王國」。
是的,既不是東京也不是首爾,是香港。香港由於受英國足球氛圍影響,在上個世紀上半頁即是中國足球重鎮,培養了球王李惠堂以及「銅頭」譚江柏(譚詠麟父親)等名將,在歷次世界大賽上,香港籍球員構成了國家隊的主要成員。
1949年之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參加國際比賽的資格,而臺灣本土只打棒球,中華臺北隊實際上成為了香港隊的馬甲,幾乎所有球員都是香港人。李惠堂掛帥的這隻隊伍,依靠著香港籍球員的發揮,連續奪得亞運會男足冠軍,稱霸了五六十年代的亞洲足壇。當時只有韓國可以和這支「香港隊」抗衡。黃文偉說:「當時的日本隊,我們根本不放在眼裡,在場上打圈麻將都能贏他們。」
黃文偉,又稱「神童偉」,16歲就代表國家隊參加羅馬奧運會,那時中華臺北和巴西、義大利、英國分在死亡之組中。黃文偉在與英國隊的比賽中披掛上陣,最終2:3憾負於英國隊。他的職業生涯異常輝煌,曾作為隊員和教練數次奪得全港冠軍,今年被評為香港足球總會百周年世紀球星。他坦言當年香港的足球訓練環境也很艱苦,並沒有很好的場地,都是泥地土地,羅馬奧運會第一見到可以地下灑水澆灌的真草場地,激動得不得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的足球場,當時就告訴自己要好好踢。
有趣的是,黃文偉他們在羅馬雖然難求一勝,但對此他有著自己的獨家解釋:在義大利的華人老闆看見有中國人來參加奧運會特別激動,於是邀請全隊吃豐盛的中餐,而這幫球員在飛機上好幾天都沒正經吃過飯了(那時香港飛羅馬要飛三天三夜),於是大快朵頤,球員們紛紛吃撐,影響了對陣巴西和義大利的比賽結果。
當時由於國力較弱,除了世界盃有包機外,其他一些遠洋比賽任務需要參賽球員自掏腰包。於是每當夏季要去歐洲比賽,香港隊的球員們就要集合組隊提前一個月出發,走馬六甲海峽,一路向西。他們通過沿途打友誼賽攢路費,經過馬來西亞的叢林、留尼旺群島等華人華商聚居之地,當地的華人熱烈歡迎遠道而來的同胞,香港隊就代表中華臺北隊和當地臨時組建的足球隊進行商業友誼賽,一方面聯繫同胞,更重要的是籌措下一站的路費。那時中華臺北隊的歐戰成績不佳,也與當時的旅途勞頓有很大的關係。
香港在戰後之所以有著如此輝煌的足球戰績和人才儲備,除了受到英國足球文化影響之外,本身商業力量支持之下的職業聯賽也功不可沒。香港的足球職業化走在亞洲前列,1908年建立的亞洲第一個足球職業聯賽繁榮了大半個世紀,並在五六十年代到達頂峰。在國際戰績的鼓舞與成熟的市場運營下,香港足球一片欣欣向榮。此外,香港擁有遠東唯一職業聯賽這一客觀優勢,也吸引了相當一批的優秀國際球員來港,將香港球市推至鼎盛。黃文偉就說過有一些夏天剛剛在奧運會上交手過的外國球星,秋天就能和他們在香港同場競技了。
當年的香港,電視還未普及,電影業的規模尚且未有後來那麼龐大,港人業餘主要的消遣和愛好就是足球。每個周末有大型比賽的時候,報紙十幾個版面都會一起提前報導,分析預測賽況,版面上還有大量球員相片方便球迷認人。
那時的香港大球場場場爆滿,球星收到熱烈追捧。那時足球明星的地位在整個香江都是首屈一指的:黃文偉就自承當時的足球比賽強度不是很大,有時需要一晚上打兩場比賽,於是轉場比賽時他就要靠乘坐直升飛機從旺角飛到銅鑼灣,而那個時代裡知名球星的轉會費甚至可以買一棟寫字樓。黃文偉本人亦與最當紅的電影明星白茵喜結連理,羨煞港人。當時的香港足球,是睥睨亞洲的。
可惜的是,由於本身地域較小以及青訓發展不利,香港足球在七八十年代逐漸衰落,淪為魚腩,但香港隊依然有著自己的驕傲。現在這支香港隊曾經在2009年的東亞運動會上力壓中日韓,獲得冠軍。然而此事國內鮮有報導,所以也並沒有多少人知道 。不過,那支奪冠隊伍的班底也基本上保留到了今天,如現任香港隊主力門將葉鴻輝就是在那次大賽上一戰成名的。
國足香港大戰的尷尬過往雖然現在的中國香港隊實力較弱,但是在他們八九十年代以迄的一些重大比賽中,卻是中國隊難啃的一塊硬骨頭。1985年5月19日,香港隊就在世界盃外圍賽出現的關鍵戰役中通過穩守反擊的策略爆冷在北京工人體育場2:1擊敗強大的中國隊,直接導致中國隊被淘汰,而香港隊成功突圍,晉級下一輪。史稱「5.19」事件。
更近的一次是在2004年11月17日,中國國家足球隊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迎來了德國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最後一場小組賽,國足的對手是自家兄弟中國香港隊。賽前國足與同組的科威特同積12分,兩隊之間勝負關係也一樣,但科威特則以8個淨勝球力壓只有6個淨勝球的中國隊暫時排在積分榜首位。11月17日,國足7-0大勝香港,而科威特也在主場6-1橫掃馬來西亞,最終在積分、相互勝負關係、淨勝球都一樣的情況下,科威特以15個進球數僅僅比中國隊多出一個進球而力壓中國隊排名小組第一!而中國隊即使大勝香港隊也不得不遭受被淘汰的命運,再度無緣世界盃。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比賽最後階段中國隊曾經獲得一個點球,如果打進,中國隊將晉級下一輪,而鄭智罰出的點球卻被香港隊的門將範俊業神勇撲出。一球定乾坤。整整十一年前的事了,如今來到2015年,誰又能想到如今為香港隊把守大門的正是範俊業的徒弟,葉鴻輝呢。
無論如何,香港足球在歷史的維度裡,和香港電影、粵語歌一樣,象徵了香港最輝煌的過去,是香港人最美好也是最驕傲的回憶。在今不如昔的現實況味裡,他們依然很希望自己的足球隊能夠打進世界盃,雖然可能性很小,但他們依然非常熱情地支持自己的主隊。這就是這個小地方的大夢想。種種歷史與現實匯集在這場比賽中,在僅能容納6000人的「旺角大球場」,不知比賽究竟鹿死誰手呢?是歷史的重演,還是新英雄的神壇?讓我們靜靜期待比賽好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