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情況備受關注。今年國家接二連三出臺激勵措施,高校不遺餘力助力畢業生就業,不少高校也在尋校友資源。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發起倡議,希望能發揮廣大校友優勢,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資源,助力新傳學子開啟職場第一道門。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表示,誠摯邀請校友們積極參與學弟學妹的就業指導工作,為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幫助。此前,南京大學、福州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也有發布過校友倡議書,期待校友助力應屆生就業。
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邀請優秀校友開展『雲課堂』,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行業專業前景,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9位優秀校友通過「雲課堂」,與學生分享行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和從業經驗,並提供求職綠色通道。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與各地校友會密切合作,通過校友直推就業崗位、舉辦校友專場雙選會等形式,「雲」眾籌3萬餘個就業崗位,為畢業生「雪中送炭」。
……
連接高校教學與社會就業,校友是天然的媒介,且是極佳的媒介。一方面,校友對母校的學科特色、專業設置、培養方式有切身體會,另一方面,又對所在行業的社會需求、發展前景、轉型方向有深刻理解。
但也有專家表示,目前存在校外的校友工作與校內的人才培養是分離、不對接的等問題。重視校友資源,也應重視校友工作的維護。
校友資源,價值幾何?
校友資源,價值比金,最常見的是校友捐贈。
李彥宏捐贈6.6億給北大、電子科大神秘校友3億捐建一座樓、馬雲捐資1億元設立教育基金……近年來,我國高校每年獲得校友捐贈的資金數額正在快速增加,甚至逐漸成為一些高校辦學經費的重要資金來源。僅看這幾年的發展速度,這些數字無疑是驚人的。
校友捐贈不僅可以改善高校財務狀況,為學校和教學投入提供充分的財務保障,還有助於為高校長期發展營造良好的學術研究的自由環境,間接提升學校的實力和聲譽。所以,校友的捐贈對一所學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些都還只是看得見的價值。對於高校而言,校友資源帶來的隱形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比如通過校友提升學校就業率。藉助校友社區平臺,一方面校友可以把自己公司的招聘信息通過職業管理系統公布在校友社區裡面,為在校生提供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校友能以「過來人」的姿態給在校生提供就業指導。這樣不但令校友與母校的聯繫更加緊密,還可以使得人才培養能夠更貼近社會實際,主動地應對社會需求的變化。
不過,高校重視校友給母校帶來的回報,就必須先有付出,投入各種資源經營好校友關係。對校友的「投資」應是放長線的投資。
畢業≠「離校」,請保持聯繫
如果高校僅等到校慶之時才廣貼公告,藉此設法聯繫與匯集校友,顯然不是校友工作的首要方案。
在國外,有不少大學建立了校友檔案和跟蹤聯繫制度,自畢業生離開之日起,大學對其發展情況的短、中、長期跟蹤調查就從未間斷。學校會保留更新校友信息以形成自己的校友資料庫,為精準聯繫校友、發現與鎖定優秀校友提供依據。
同時,作為搭建校友間聯繫的橋梁,大學對校友資料庫的建立與維護也有助於形成強大的校友關係網絡,幫助構建校友間的互助。另外,由此而形成的校友關係網絡也為學校吸引優秀生源,為在校生提供實習機會,為畢業生提供各類就業發展機會奠定了基礎。
除了持續跟蹤建立校友資料庫外,為了使校友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對母校的感情,高校選擇適宜的時間和方式在校友面前刷「存在感」,提升其對母校的關注度也不容忽視。
比如有的大學校友每過幾個月就會收到信件和內容豐富、製作精美的校友雜誌。信的第一段通常是對學校近段時間發展和變化的介紹,第二段則必定是希望各位校友慷慨解囊,回饋母校的千篇一律的說辭。
可以說,這件事做得很聰明。首先,他們會從校友一離開學校踏上工作崗位就迫不及待地向其推送信件,讓校友沒有機會脫離學校的影響;其次通過告知校友學校近況,就如同傳遞家書一般,拉近校友與母校間的距離;最後,學校也在很有計劃地培養校友回饋母校的意識,不會等到校友功成名就才提回饋的事。當然,除此之外,學校還會為校友發出藝術講座、美術展覽的信息和邀請函……
總之,保持聯繫的手段有很多,高校可以根據校友關注母校的習慣進行選擇,千萬別等到與校友「失聯」多年後才猛然聯繫,讓校友感覺突兀與尷尬。
鞏固感情,得費點心思
校友在校期間的求學滿意度、個人發展成就和大學校友服務水平三大因素決定了校友對母校的回饋意願、潛力甚至額度。在維繫與鞏固校友關係上,提供高質量校友服務是關鍵。那麼,要提供哪些服務才能抓住校友的心?
在這一點上,教育研究者佩蒂特和裡通1999年指出,不能忽視對一些關鍵問題的密切關注,比如母校已提供給校友一些什麼,校友是如何評價母校的,校友需要什麼,校友怎樣通過各種途徑更有效地回饋母校等。
不可否認,國內大學多多少少也會對校友提供諸如校慶、校友刊物發放、組織主題校友聚會等服務。但校友參與情況、校友實際需求、校友建議等都是需要深入了解的。
麥可思曾對某大學畢業十年後的校友進行調查,有三成畢業生尚未接受過任何校友服務,進一步從校友希望母校提供的服務來看,開放圖書館系統,獲得更多的軟硬體資源,多組織校友聚會活動,獲得與母校和其他校友間的溝通聯繫機會等方面都是該校校友所期待的。從校友希望母校提供的服務來看,開放圖書館系統,獲得更多的軟硬體資源,多組織校友聚會活動,獲得與母校和其他校友間的溝通聯繫機會等方面都是該校校友所期待的。
國內部分大學,校友畢業後仍可繼續使用學校圖書館、體育場館等資源。國外也有一些大學每年為校友提供各種教育和終身學習計劃,不管校友在什麼地方都可以享受,要參加這些計劃只需要在網上註冊即可,實現完善的學術共享與後續培養。在組織校友聚會活動方面,舉辦校慶也並非學校採取的唯一方法。國外很多大學熱衷於舉辦「返校節」,這其中的形式有邀請校友及其子女回到學校參觀、舉辦焰火慶祝、草地Party等。
除了花點心思做好校友服務外,對校友回饋意願的關注也很有必要,一方面校友的回饋意願是對學校校友工作效果的整體評價,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校挖掘願意回饋的潛在校友及其回饋方式,及時與之溝通聯繫,幫助他們高效、透明地完成回報母校的行為。
來源:本文由麥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整理自中國新聞周刊、武漢科技大學網站、南方都市報、中國新聞網、麥可思研究。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本期責編 | 麥可思 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