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差島第 37 條推送
▲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內地遊客對澳門的「第一且唯一印象」就它了。
Photo©CHINA DAILY
澳門有什麼?賭場、葡撻、大牌坊,
除此,沒什麼印象了!
澳門人長什麼樣子?
我們腦海也一片空白。
和香港比,澳門存在感太弱。
港澳7日遊,香港6.5天,澳門0.5天 🤷♀
很多時候,去澳門只因在辦《港澳通行證》時多畫了一個✔
每年有2500萬大陸人去澳門啊,
(去日本泰國玩的,實際一年也才1000多萬)
為什麼朋友圈從來沒見誰曬過澳門遊?
▲知乎上一個熱帖:上次去澳門的理由,是不是怕浪費和香港一起辦的籤注?
它每一次突然的出現,
幾乎都是因為「回歸」。
1999年回歸,感動記憶猶新,
2009年回歸10周年,不怎麼記得了,
2019年回歸20周年,時代進步了。
▲1999年慶回歸
▲2009年慶回歸
▲2019年慶回歸
澳門近10年的百度熱搜指數
原來,我們只在紀念日這一天才會想起它。
它是「祖國強盛,一國兩制」的成功案例,
華章慶典後,又默默等待下一個5年、10年……
而對於澳門本身,我們關心得太少。
▲從東望洋新街望向新葡京,澳門的土與豪完美同框。Photo ©National Geography
澳門20周年回歸紀念日
時差島邀你細細打量這座城市
🇲🇴
澳門很小,小成了一個計量單位。
澳門面積32.8km²,
≈1個美國史丹福大學 ≈0.6個秦始皇陵,
對岸的珠海市比它大52倍!
曾經的澳門,更小。
400年前,它不到11平方公裡,
後來2/3土地都是填海而來的。
回歸後,澳門又長大了38%。
▲1866-2019年澳門填海面積變遷。
澳門地形,像一朵蓮花。
澳門區旗也是蓮花,三片花瓣代表澳門半島、氹(dàng)仔島和路環島等三塊地(澳門地名都好拗口~)
▲宇宙空間站俯瞰澳門三座大橋。Photo ©WikiPedia澳門人也喜愛蓮花。
當地電視臺叫「蓮花臺」;澳門國際電影節頒的獎叫「金蓮花獎」;與珠海橫琴島之間的大橋叫「蓮花大橋」,口岸叫「蓮花口岸」。
▲19世紀的澳門樓林家花園 Photo ©澳門旅遊局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門與香港、珠海一路暢通。NASA從太空拍攝的港珠澳大橋,海面上的細線即是↓
如果你不是大富豪、賭客、美食家或導演,
在澳門逗留1天,其實就夠了。
半新半舊的澳門
簡單二維世界,卻不易看清。
白天,澳門看上去就是一座平淡無奇的城市,土洋土洋的。它真正值得一看的,多是隱匿在高樓背後的老街巷,和夜幕降臨後的紙醉金迷。
▲新葡京酒店,五星級賭場酒店。蓮花狀樓身,上鏡率很高。它是澳門第二高建築。2007年開幕,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親自主持開幕儀式。
新澳門,酒店就是景點。
六七座奢華的賭場酒店群,構成了這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銀河、威尼斯人、新葡京、永利、巴黎人、新濠天地、摩珀斯.這些金碧輝煌的「娛樂場」,像一部部老虎機,源源不斷為這座32平方公裡的迷城充值投幣。
▲美高梅賭場酒店
澳門故事,都發生在酒店裡。
但普通人只得見它奢華的外表,
卻看不見VIP貴賓廳內的秘密。
即便你不賭,也能在其中輕易消磨時光——這些集休閒、娛樂、美食、購物於一體的超大型綜合度假體,堪稱現實版人造天堂,任你縱情縱慾。
▲號稱七星級標準的威尼斯人酒店,全球最大賭場。讓人感覺,只要邁入,就變身豪門。2008年正式開業前,首個試用客戶是英超球隊曼聯。韓版《流星花園》也在此取景。
老澳門,低調樸素的身世。
老澳門最迷人的,就是中西混血風情。
畢竟是一座活了400多年的老城啊,從色彩旖旎的洋樓建築、老樹盤根的舊區街巷,你能感受到它的複雜身世。
一邊是大三巴、主教堂、崗頂劇院、東望洋燈塔等洋氣的南歐風;
一邊是媽祖閣、哪吒廟、關帝廟、鄭家大屋等超接地氣的中華民族風,很奇觀了。
▲媽祖閣,澳門最古老廟宇。Macao一詞由此而來。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文化遺產。它串聯起了25個老建築和8個廣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西建築共存城區。▲澳門新建住房非常少,21世紀新蓋的房屋不超過2成。老街老店也一直維持著最初的模樣,幾十年、上百年不變。
賭,是澳門最大的存在感。
澳門80%的收入來自博彩業,
是中國唯一合法賭博地區。
但這事兒沒法說,也沒法炫耀。
畢竟大陸禁賭,媒體也嚴令宣傳賭博,
所以,澳門是一座說不出口的城市。
澳門賭客眾生相,
人生浮雲,看淡輸贏~
一進賭場,感覺瞬間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鎦金地面,大理石電梯,炫彩水晶燈……總之,眩暈感!
有人說:澳門就像一頂鳥籠,
賭客一旦飛入這鳥籠就很難再飛出來。
如今澳門共6家博彩公司,41家賭場。其中一大半都掌控在「澳門賭王」何鴻燊家族手中。
▲在澳門,何鴻燊家族的新聞常年佔據娛樂版頭條。他的兒子何猷君去年參加內地《最強大腦》爆紅、與模特奚夢瑤從求婚到生子,內地網民也八卦得不亦樂乎。澳門什麼都賭。
賭錢、賭球、賭馬、賭狗、賭人…賭場玩法也五花八門:撲克、骰子、麻將、牌九、輪盤…撲克遊戲「百家樂」最受歡迎。
澳門大學還專門設了博彩學位,
上課就是學賭?是的,研發新賭術。
▲人家的正經專業名叫「博彩管理業」,暑假還得去拉斯維加斯賭場實習呢。澳門賭客78%來自中國大陸,18%香港,也有韓國、菲律賓人。要麼特別有錢,要麼特別缺錢。小賭玩家在大廳玩,大賭豪客就鑽入VIP包間一擲千金。汪峰、章子怡、宋丹丹、那英、王思聰等名人,都是在大廳玩時被狗仔拍到的。澳門人的信仰只一條:久賭必輸。
何鴻燊從不沾賭,還常在電視上勸人不要沉迷賭博:你賭久了未必能贏,我是抽水的,每把抽2.5%,如果你的勝率是50%,只要玩40把,你的錢就全歸我了。
澳門大學有一項研究,只有10%的澳門人進過賭場。澳門人不愛賭,一是性格溫順,不喜歡拼死搏擊和冒險,二是他們日常生活中見慣了太多賭徒悲劇。
所以,不是誰都能成為下一個澳門!
2017年,柬埔寨開放賭權,1年時間就崩了。緬甸、寮國、菲律賓、越南等也都紛紛開過賭場,但亂象叢生、一地雞毛。新加坡汲取了教訓:開放賭權,但嚴禁本國人民參賭。
正是澳門人的忍,造就了世界第一賭城。
澳門,中國經濟的「反光鏡」
某種程度,澳門博彩業是大陸的一面鏡子,折射了中國過去40年的財富創造和改革變遷。
2000年,大陸經濟增速最快,澳門GDP也暴漲;
2008年,大陸受金融危機影響,澳門GDP驟停;
2015年,打黑反腐,內地貪官不來了,澳門折損巨大;
這2年澳門改變思路,將核心消費人群從富豪變成中產,從單一博彩業向綜合旅遊體轉型,澳門經濟又有了新活路。
中國人好賭,亞洲人都好賭。
可能是人口太密集,生存競爭激烈,資源少,要吃一口飯,要發財,焦慮感是非常非常強烈的。且華人確實更有冒險精神,尤其體現在賭博上。
社會大賭桌,賭桌小社會。
作家嚴歌苓在創作《媽閣是座城》之前,看遍了澳門賭場。「很多成功人士,不管多有錢、多有風度、多有學識,清醒和理性一進賭場就變了樣,一賭光,全歸零。有的被黑白兩道追債,全世界索命,有的痛改前非,甚至斷指盟誓。 」
在平常生活是一個樣,在賭桌上又是另一個樣
人間悲喜劇,每天都在澳門上演,
但一切愛恨情仇,與這座城市無關。
澳門只負責給故事一個場所、給欲望一個房間。
說澳門是一座沒有故事的城市,也對!
場地和房間,不需要故事。
流浪七子,香港和澳門同命相連。
澳門的殖民史比香港長300年,回歸也晚2年,
但殖民往事,在澳門人看來,卻很輕很淡。
一個形象的說法是:
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國家(葡萄牙)
殖民了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地方(澳門)
400多年殖民史,關係融洽,一直很平和。
最初,澳門是葡萄牙「借走的」
澳門太遠,遠到讓大明朝失去戒心。
1557年,葡萄牙人抱著蹭一蹭的心態來「借」這塊土地,居然成功了。每年還向朝廷賄賂500兩白銀地租(相當於現在20萬)。橫跨明清兩朝,彼此平安相處了數百年。
直到清末,眼看英國武力搶佔香港,葡萄牙人才恍悟:原來還可以這麼幹。於是,1887年逼迫清政府籤訂條約,正式從中國人手裡搶走澳門。
最後,澳門也是葡萄牙「主動還的」
時光鍵快進400年。
1974年,葡萄牙國內爆發革命,自顧不暇,主動宣布放棄殖民:把澳門還給你們吧。可惜當時國內文革,條件所限,澳門回歸暫時擱淺。
1986年,中葡兩國重新啟動談判,澳門終於在1999年回歸祖國。
澳門看似微小,
卻總能祖國需要的時候,默默助力一把!
明清時代,它是全中國最洋氣的地方
所謂西學東漸,是從澳門開始的。
它是中國最早接觸近代西方之地,比香港、廣東、福建都要早得多!
西方天文、曆法、槍械製造技術,從澳門傳入中國;思想家鄭觀應、作曲家冼星海是澳門人,林則徐、孫中山、葉挺等大人物也都無數次從澳門路過。
▲澳門是孫中山從小熟悉的鄉土,是他步入社會的起點、發表革命言論的講壇、也是安置家人的住地。
二戰時期,它是未曾淪陷的避難所
抗戰爆發,香港淪陷,澳門也憂心自己的命運。
也是那時,聞一多寫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
可最後,澳門不僅沒有淪陷,
反而成了抗日力量的中轉站和大後方,
為戰亂中的祖國默默提供著一個避風港。
▲中國作曲家洗星海出生於澳門,他寫的《黃河大合唱》在抗戰時期激勵了無數國人。新中國成立,澳門是一扇南風窗
因為有了澳門,解放軍得以按計劃作戰,
順利解放海南,避免海南成為第二個臺灣。
因為有了澳門,在面對西方封鎖時,
幫助大陸進口急需物資,和外國友邦搞外貿。
改革開放,中央考慮澳門的輻射力,
將臨岸的珠海設立為經濟特區之一。
其作用雖不如香港之於深圳那麼明顯,
澳門也竭盡了努力。
回歸前,澳門有20多年的「無政府狀態」。
香港嚴打讓很多黑社會逃匿到澳門,惡之花遍地叢生。
澳門回歸前有多亂?
最常被拿來當故事講的一則——1998年5月,澳葡政府警察司司長白德安的座駕被炸,而策劃這場爆炸案的黑社會老大崩牙駒,還猖狂到為自己拍電影立傳。如今講來輕鬆,對澳門人來說,卻是一段膽戰心驚的歲月。
▲1990年代的澳門黑社會頭目崩牙駒,出資請任達華、方中信拍《濠江風雲》。在公路上逆行飆車,無視法紀,囂張氣焰可見一斑。當然,這部電影也為警方提供了諸多犯罪證據,最終崩牙駒自己把自己送入了牢房。1999年,暗黑歲月終於結束。
澳門在回歸後迎來了發展紅利期,
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
全世界說它是「悶聲大發財」的典範。
▲2018年,澳門人均GDP高達8.26萬美元,排名世界第2。據預測2020年它將排名世界第1。然而,澳門把賺來的錢,
花在「看不見」的地方。
首先,發錢發錢發錢!
給學生發錢、給殘疾人發錢、給普通市民發錢……
▲高福利貨真價實!2008 年起,澳門特區政府推出「現金分享計劃」,發錢連發12年,如今每人每年能領10000元。此外,全民免費醫療;養老金豐厚;弱勢群體補助多多。
其次,有錢了,轉身搞教育!
澳門教師平均年薪高達46萬元,是內地老師的5倍!
高等教育,從回歸前的1所大學擴張為10所。基礎教育,10年免費教育延長至15年(從幼兒園到高中),實現了很多發達國家都沒辦到的成就。
很難想像一個習慣了賺快錢的人,
會如此注重本地民生福利,但澳門做得很漂亮。
澳門太小,名人也少。李嘉欣、梁洛施、樂基兒、方中信、陳冠希、甄妮……原來這些在香港發展的明星,都來自澳門。
但更普通的澳門人呢?
東北人豪爽,上海人精明,北京人局氣,四川人逍遙,臺灣人龜毛,澳門人……?完全沒有印象。
澳門人說:
沒有印象,就是最佳印象。
沒有新聞,就是最好新聞。
澳門人,是真的平和!
就像賭場和舊城區,澳門是徹徹底底的兩個平行世界:一個是大佬的燈紅酒綠,一個是小市民的平淡日子。富人今日豪擲萬金,明天跳樓賣身,都不關我們的事。「只要能安居樂業,上茶樓,去消費,政府每年還給我們派錢,賭場隨時都有就業機會。」
澳門人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像北京贈送的兩隻大熊貓的名字一樣:「開開、心心」就好啦!知乎的熱搜貼:澳門人為何如此愛國?
點讚最高的回覆:回歸20年,日子過好了啊。
澳門人也真心滿意中國:「葡萄牙人以前管得太爛,現在回歸祖國,能太平過日子,錢越賺越多,有什麼理由不愛國啊?」
澳門中小學使用的教材都是人教版
▼
▲B站熱帖:澳門女生律子向網友介紹,澳門中小學使用的教材都是人教版。彈幕炸屏!澳門,一座看不見的城市。
下一個20年,它能贏得更多注目禮嗎?
澳門很小,命運不由自己決定,
但他懂得如何因循、順勢。
看似沉默無聞,卻有著驚人持續的生命力。
澳門很小,但大灣很大。
大灣區是今天的一線潮頭,小城澳門如何釋放自己的潛能?或許再過20年,當我們提到澳門時,他將不再只是賭城,而是一個更「開心」的旅遊休閒勝地、一個更多元、開放的自由港。
澳門,真是「看不見的城市」嗎?
那些20年前還沒出生的00後們,
看到這段歷史時,是否也會熱淚盈眶?
《七子之歌》唱出了中國人對它最純真的愛: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
澳門,願他值得被你看見。
- END -
文 | 時差島團隊 趙博磊 Delta
圖 | 趙夢宜 韓丹 劉暢
© 時差島出品
時差島 · 亞洲系列
▼
中國,人類的終極遼闊
香港,明天你還愛我嗎?
日本,終極戀物癖大師
時差島
- 中國人的世界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