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孔子,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孔子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仍然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學習。所以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位最為有名,又稱為七十二賢人。那孔子的那麼多弟子中又有哪些人比較出名,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呢?比較出名的有顏回、子路、冉求、曾參等人,那麼孔子最欣賞的人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顏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中就可以略知一二。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為何獨獨欣賞顏回?
第一個原因就是顏回好學。你想想,哪個老師不喜歡熱愛學習,天天問問題的好學生呢。顏回好學到了什麼程度呢,孔子這樣稱讚他:「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注意,這是顏回死後,孔子對別人說起顏回時的感慨。大意是,自從顏回死後,我再也遇不到像顏回一樣好學的學生了。
第二個原因是顏回聰明。一個學生勤奮好學就已經很難得了,如果在勤奮好學的基礎上還非常聰明呢,那會怎麼樣,老師一定會把他當成手心裡的寶一樣捧著。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連孔子都感嘆自己比不上顏回,可見顏回在做學問這一方面,是有多高的天賦造詣了。
第三個原因是就是顏回尊師重道。顏回對孔子十分敬重,甚至把孔子當成了自己的精神信仰。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對於 「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讚賞。「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這是顏回追隨孔子學習的真實心聲,成語亦步亦趨就是這麼來的。
這麼一個聰明好學,又忠心追隨老師的學生,哪個老師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