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門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為何只有他最得孔子喜愛

2020-12-21 龍龍講文化lxl

對於孔子,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孔子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仍然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學習。所以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位最為有名,又稱為七十二賢人。那孔子的那麼多弟子中又有哪些人比較出名,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呢?比較出名的有顏回、子路、冉求、曾參等人,那麼孔子最欣賞的人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顏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中就可以略知一二。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為何獨獨欣賞顏回?

第一個原因就是顏回好學。你想想,哪個老師不喜歡熱愛學習,天天問問題的好學生呢。顏回好學到了什麼程度呢,孔子這樣稱讚他:「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注意,這是顏回死後,孔子對別人說起顏回時的感慨。大意是,自從顏回死後,我再也遇不到像顏回一樣好學的學生了。

第二個原因是顏回聰明。一個學生勤奮好學就已經很難得了,如果在勤奮好學的基礎上還非常聰明呢,那會怎麼樣,老師一定會把他當成手心裡的寶一樣捧著。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連孔子都感嘆自己比不上顏回,可見顏回在做學問這一方面,是有多高的天賦造詣了。

第三個原因是就是顏回尊師重道。顏回對孔子十分敬重,甚至把孔子當成了自己的精神信仰。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對於 「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讚賞。「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 這是顏回追隨孔子學習的真實心聲,成語亦步亦趨就是這麼來的。

這麼一個聰明好學,又忠心追隨老師的學生,哪個老師不喜歡呢。

相關焦點

  •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最出色有哪些?快收藏起來吧!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最出色有哪些?快收藏起來吧!春秋戰國時期人,中國最早興辦私學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後世稱「萬世師表」,孔子諸多弟子,其中又有哪些相對有成就?此外常在齊、吳、越、晉四國中扮演外家角色,四國國君對子貢深信不疑,從而採納他的主張,憑藉出色的外家能力,挑起他國紛爭,使魯國得以存留。
  • 三千弟子卻只有七十二賢人 優秀率僅2.4%
    那麼,提了諸多與「樂」有關言論的孔子,他又是否快樂呢?「孔子是否快樂?」這個新奇的問題,是昨天下午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初一班級辯論賽的主題。「《論語》中許多語錄都是在宣揚怎樣才能快樂,這並不代表孔子就是快樂的。孔子之所以多次提及』樂』,是為了宣揚他的思想,不要讓後人重蹈覆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老子的親傳弟子又是誰呢?
    孔子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開創了我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還有七十二之多。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四處講學,將儒家思想廣泛地傳播於列國之中。孔子晚年又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其思想對我國乃至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孔子眾多弟子中,有名的也很多,比如有顏回、子路、子貢、子騫等等,他們為了儒家思想的廣泛傳播也付出了各自的努力。那麼,你知道作為和孔子並稱的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親傳弟子又是誰呢?
  • 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人中最醜的一位,卻是孔子的一面鏡子
    話說孔門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位。在七十二賢人當中,有一位弟子曾經是孔子最不喜歡的,後來卻讓孔子反省了自身以貌取人的短見。這位弟子無論是姓氏,還是名字,無論是長相,還是才華人品,都異於孔子的其他門徒。這位弟子就是澹臺滅明。據史料記載,澹臺滅明,是今天山東德州市武城縣人,字子羽。當時,向孔子求學的時候,澹臺滅明比孔子足足小了三十九歲。
  • 孔門七十二賢中,顏回最沒出息,為何他得到孔子的誇讚卻最多?
    著名教育家孔子,門下有3000弟子,但成才的卻只有72人。人們稱這批人為「孔門七十二賢人」。而七十二賢之首的顏回,成就最少,得孔子誇讚卻最多。這是為何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 孔子的弟子們都是哪裡人?七十二賢人,這些地方都有
    春秋時期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很久以前就是東方文化中的聖人,最近幾十年又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伴隨著這股熱浪,孔子學院甚至一直開辦到了非洲。在那個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徵戰與討伐是最司空見慣的事情。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對孔子的介紹是,思想家和教育家,但在那個尚且不知道教育為何物的年代裡,我們的孔子卻成為了最值得人們稱道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本是魯國人,魯國屬於山東省,當時天下諸國連年徵戰不休,但是卻並不影響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如果我們翻開《論語》,了解一下孔子的那些弟子們,我們就會驚奇的發現孔子的弟子遍布全國各地。
  • 儒家至聖先師孔子,及其七十二賢人的畫像及簡介(2)
    北京孔廟後部有叫「北京孔廟國學文化景觀」景觀,有至聖先師孔子的畫像,還介紹了七十二賢人,使我們能夠有耳聞七十二賢人而做到目睹七十二賢人的名諱和形象。【布衣鏡界】將分多次一一介紹,敬請關注。榮旗「老年正心修身,抱道自處,存心養性」邦巽(xun),姓邦,名巽,字子斂,東周魯國人,為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家語·弟子解》作「邦選,字子欽」,亦作「字子飲」。《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索隱注「邦巽」,義作「國巽」,乃避劉邦諱字而形成)。漆雕開(公元前540-489),字子開,又字子若,又說作子修。漢族,東周春秋時魯國人。孔子的學生。
  • 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貫通道家儒家法家!排名第一的居然是這位?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教育盛況空前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鑑於孔子的巨大威望,最多也就擺擺樣子裝作愛惜人才的姿態……。那麼孔子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巨大威望呢?原來他知識淵博、弟子眾多、人品又好,所以很快就聲名大噪了。後輩們在總結孔子的一生時常用「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來描述當時他創立的教育事業的輝煌。
  • 孔子門下的72賢人都是誰?
    而相信有一個說法大家一定想急於知道其真偽,那就是,關於他的門生。《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關於孔子的學生,我們常見出鏡的只是子貢、子路、顏回等幾個「熟面孔」。而對於「七十二賢」少有人知曉詳情。
  • 儒家鼻祖孔子,及其七十二賢人的畫像及簡介(1)
    北京孔廟後部有叫「北京孔廟國學文化景觀」景觀,有至聖先師孔子的畫像,還介紹了七十二賢人,使我們能夠有耳聞七十二賢人而做到目睹七十二賢人的名諱和形象。【布衣鏡界】將分多次一一介紹,敬請關注。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 孔子教育記——以三德六藝四科等培育弟子三千、十哲七十二賢
    孔子以六藝教育弟子:以禮樂射御書數這小六藝和《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大六藝教育弟子。弟子大概有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史稱「孔門七十二賢」)。而且這四科是每個弟子都應學習的,只不過可能各有特長。何以見得?孔子在《論語》中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通「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譯文:「弟子要孝敬愛念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謹慎誠信,泛愛大眾,親近仁者,這些事行有餘力就去學習文藝。」)由此可見,大體上應該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的先後順序來教學。
  • 同為先秦儒家諸子,孔子教出的弟子名氣為何遠超孟子和荀子的弟子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後來繼任的有孟子、荀子、顏子、朱子等。孔子教出的學生是我國歷史最有名的,雖然孟子和荀子同為先秦儒家諸子,但教出的弟子名氣遠不及孔子。這是為什麼呢?就是簡單的:孔子是儒家創始人嗎?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古人都習慣叫他「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以示尊重,稱呼孔丘的甚少,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世人讚譽的。
  • 孔子最慘的弟子,直接被剁成肉醬,他死後孔子傷心過度而死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座下弟子三千人,而真正身懷絕技,能夠登上檯面的弟子,則有72人,他們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的72位最得意的弟子裡面,有1位顯得非常另類,此人便是仲由。仲由,字子路,他比孔子小9歲而已,卻心甘情願的拜在孔子門下,跟著孔子學習。子路的出身比較低微,小時候家裡很貧窮,經常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挖野菜充飢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為了爭奪食物,不惜和他人打架鬥毆。根據《史記》記載,子路性格粗獷,逞強好勝,性格豪爽,平日裡喜歡戴一頂雞冠帽,腰上還要佩戴一把破劍或是砍刀,儼然一副二流子的形象。
  • 孔子其人及其弟子三千,桃李爭芳
    據傳,孔子有學生三千,其中精通六藝的全才,即學得孔老先生全部知識的有七十二人。但七十二弟子,並非人人出名,其中比較有知名度的,有顏淵(顏回)、子路(仲由)、子貢和樊遲等人。當然,顏淵也有缺撼,他不注重體育鍛鍊,以至二十九歲就滿頭白髮了,三十二歲就去世。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為什麼說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一生都在遵循誨人不倦的教育原則,從事教育事業長達數十年,弟子達三千多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人,哲人十人。那麼,為什麼說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弟子呢?首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有一次,顏回到街上買東西,看到一家布店前站滿了人。顏回上前詢問得知,原來是買賣雙方發生了矛盾。
  • 孔子七十二賢人之(甘谷石作蜀)
    從刪述,受詩書,成為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學成返鄉,大力宣揚儒家學說,傳播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風俗,自此秦隴一帶文教大興,人文蔚起,風範遺澤,後世景仰。石作蜀從刪述,受詩書,多所啟後,後人尊稱他「石夫子」。因年代久遠,記載甚少,立世境況和著述幾乎無存。(伏羌縣誌)記載,「唐朝封石邑伯,宋朝封成紀候,明朝去封號,稱先賢,從祀孔子廟」。
  • 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是無法否定的
    孔子可謂是中國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創立者,孔子名丘,字仲尼,後世評價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生逢春秋時期的歷史大變局當中,身份並不高貴,為了天下大治,博覽群書,集古今思想之大成,創立儒家學派,使儒家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孔子學生三千,賢人七十有二,
  • 此人之賢孔子自愧不如,死時孔子為之悲呼:「天喪予!」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物是孔子,發揚光大者又有後來的亞聖孟子。但其實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中也有大賢之人,其中一人甚至讓孔子自稱不如,這個人就是顏回。顏回字子淵。相傳當年孔門弟子三千,拔尖的高手有72賢人,然而若要在這七十二個儒家大家中再排出個第一來,那麼此人必然會是顏回,而且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也正是他。
  • 孔子經典作品推薦,《四書五經》最受讀者歡迎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