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欽哲仁波切】如果可能,你應該手抄書寫這部經,然後送給別人作禮物,那應該會很有利益 ~

2021-03-01 法藏 心文化傳播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二十二】 

    下一個問題,淨土的追隨者們會非常感興趣。當菩薩在道上,會發許多願和祈禱,比如:「當我成佛後,讓我能證得如此這般的美麗佛土,讓眾生可以轉生到那裡,修證成佛。」 

    所以,佛問須菩提:「當菩薩祈禱時,這名菩薩建立起了莊嚴美麗的佛土嗎?」須菩提說:「沒有。」當我們說到佛土時,這立刻就意味著有中央及邊界,還有方向,如果有邊界,那就有圍牆,如果有圍牆,這就表示我們在談論房地產了,這會帶出許多問題。 

    當菩薩建造佛土時,他們怎麼做呢?他們建造一個沒有方向,沒有邊界,沒有中心的佛土,每一個地方都是佛土,沒有終點,佛土中沒有哪個部分是真佛土,而其它地方不是真佛土。這點和金剛乘壇城的概念配合的很好,壇城常常以圓形作象徵,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當然,當我們談到淨土或極樂世界,有限的人類的思維就觀想宮殿和遊泳池,可是想像一下,如果你在被描繪的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裡住上一百年,你不覺得你會很無聊嗎?我是以身為人的角度這麼說的。 

    人類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今天被我們叫作美麗莊嚴舒適的,明天就不一定是美麗莊嚴舒適的了。所以,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淨土?其實,任何通過分別心所經驗到的對象,包括淨土,不都是很有限嗎? 

    所以,聯繫開始時的陳述,基於所有我們討論過的,釋迦牟尼佛強調,所有的佛和大菩薩,要以不住的態度,發菩提心。不住於相,比如佛的相好,不住於聲,比如佛的教授,不住於味道、感覺、意識的對象。菩薩摩訶薩應不住於所有這些,生起菩提心。佛問須菩提:「如果有人的身體像須彌山一樣大,這樣的身可以算大嗎?」須菩提說:「是的,大的難以置信,因為如來說非身,所以是大身。」 

【二十三】

    佛又提出另一個挑戰:「你說恆河的沙多嗎?」須菩提用跟前面一樣的推理回答:「多。」 

    現在,釋迦牟尼佛回到相對的修持。他問須菩提:「如果一位佛子或佛女,用像恆河沙一樣多的七寶來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供養佛菩薩,這樣會累積很多的功德嗎?會有很大的福德嗎?」須菩提回答:「是的,這將累積無盡的福德。」

    然後佛說:「如果一位佛女或佛子,接受修持這部經,為他人解釋哪怕是一個偈頌,所得的福德,比供養無盡的寶藏要大得多。」 

    佛更進一步說:「須菩提,不管是那裡,只要念誦討論這部經中的一個偈頌,天、人、和阿修羅將恭敬此地猶如聖地。須菩提,無論是誰,只要受持讀誦哪怕是這部經的一個偈頌,這個人已經成就了一些稀有難得的事。不管是那裡供奉了這部經,佛就在那裡。並且,不管是誰保存了這部經,這個人應該被視作佛的傳人和傑出的弟子。」 

【二十四】

    既然我們已經聽到所有這些不可思議的利益,同時,為了讓這個周末更值得,我想我們可以念這本經的一部分,然後,你們可以在家把剩下的念完。我認為大家一起念會很好。有時候,一、兩個人不能抬起一座大山,不過,一群人可以做的更好。 

    今年我們就講到這兒。如果你每天哪怕只能念《金剛經》裡的幾個偈頌,那會比念很多你不知道該怎麼去念或者如何去觀想的心咒,更有價值。如果可能,你應該自己手抄書寫這部經,然後送給別人作禮物,那應該會很有利益。

 

【相關連結】

【宗薩欽哲仁波切】我們試著逐漸放開,拋棄所有的參考點,例如見地、道、果,和目標...

【宗薩欽哲仁波切】這就是為什麼須菩提問佛陀:「末法時代的普通人能接受這種教法嗎?」這是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宗薩欽哲仁波切】菩薩一定要有度化一切眾生的決心,然而不要認為有任何眾生得到了度化,這是真正的關鍵...

【宗薩欽哲仁波切】這就是為什麼,修布施的菩薩一定不能住「相」...

【宗薩欽哲仁波切】《金剛經》是最高等級的經典...

【宗薩欽哲仁波切】這就是切斷或淨化所有染汙串習最強有力的方法...

【宗薩欽哲仁波切】在實質上,沒有什麼可執著的,就如同從來沒有噩夢裡的大象可去害怕一樣...

【宗薩欽哲仁波切】上師不能把佛的功德注射給你,別忘了,我們的修道是消除煩惱染汙的道...

歡喜轉載,感恩分享!



相關焦點

  • 宗薩欽哲仁波切:如何看待死亡?
    ▲ 點擊圖片即可觀看《生命·覺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紀錄片如果我有一個宏大的見地,我會去思考,我如何購物、如何衣食住行這樣的問題,然後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上,把生命以恰當的方式管理起來。——宗薩欽哲仁波切歡迎留言分享「 仁波切說要把生命以恰當的方式管理起來。你是如何恰當地在管理自己的生命的?」
  • 宗薩仁波切:什麼是正見?
    如果我們能在四法印之上再發展善行,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佛教徒。但什麼令你不是佛教徒呢?如果你認為,並非一切和合或造作的事物都是無常,你認為有某些基本的元素或概念是恆常的,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緒都是痛苦的,如果你相信實在有某些情緒是純然愉悅的,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現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確實本具自性而存在,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 [顯微鏡]宗薩仁波切:活佛也可以談戀愛
    不按規矩出牌的上師  宗薩欽哲仁波切曾戴著假髮和胸罩走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也曾在德國弘法時,向朋友借了身西服去賭場玩,還贏很多錢。而為了將這些賭博贏的錢在當天都花出去,他去酒吧點了最貴的酒,還邀請很多在座的人一起吃喝,最後把剩下的錢都給了計程車司機。  欣賞他的佛弟子把他驚人的舉動解釋為:「有勇氣去挑戰常規。」
  • 宗薩欽哲仁波切:沒有交配,就沒有繁殖,沒有一群兔子,如此一來你就不那麼忙碌了
    因此我向來對學生說:「你所認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有個散漫遊蕩的心。」就是這樣。宗薩欽哲仁波切:假設你現在正在禪定,突然間,沒有任何原因,一個美麗的沙灘出現在你腦海裡。念頭很奇妙,其實你會想到沙灘是有原因的。十二年前當你年輕的時候,看了一部假設叫作《港灣日巡海灘遊俠》的電影,所以,當你禪定時,這個美麗的沙灘出現在你腦裡。
  • 上師也喝酒,他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仁波切|覺者:佛教是我的哲學,我的...
    、採訪了欽哲基金會董事長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電影蘊含驚人的能量及豐富的人文精神,猶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屢獲佳評、獲獎連連,更培養出一群追隨的工作人員及影迷。電影人、攝影師還是足球迷?對一個標籤化的世界來說,找到一個足以反映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精髓的標籤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而實際上,卻再簡單不過了。
  • 頂果欽哲仁波切:這些財寶,一旦被使用就會倍增
    你可能用很大的努力和決心來積聚大量的金錢和財物,然而,有一種財富是,是越使用越會倍增的,例如智能、慈悲、信心、慷慨布施和精進。這些珍寶大量存在於本然心性之中。用平靜和深刻的洞察力來滋養自己,你將能夠在今生和來世享受寧靜的滋味。你將遠離無明的饑荒,並且自然而然地想要從事禪修。  密勒日巴尊者說,如果你想要逐漸克服你的缺點,發展正面的品質,你就要飲用觀照和覺察之茶,時時覺察心的狀態,觀照行為以及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無論在行、住、坐、臥之時,時時刻刻保持全心的觀照是重要的。
  • 一代宗師—蔣揚欽哲·秋吉羅卓簡傳(1893–1959)
    《西藏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曾說:「你可能從來沒想過會有任何人能能取代蔣揚欽哲·旺波的地位,但是蔣揚欽哲·秋吉羅卓出現之後,真的取代了他的位置,成為一位非常卓越的上師,不單單因為他是轉世活佛,而且也因為他本身的學問和實證成就。」
  • 頂果欽哲仁波切的一些小故事
    仁波切的大哥為他護關,為了怕他的雙腿會變成畸形,讓他到外面走一走,但仁波切一點也不想離開木箱,並曾連續三年沒有說過一句話。仁波切在修行「拙火」的時候,感受到很大的熱度。後來不論日夜,即使氣候非常寒冷,仁波切也只是披一條白色披肩和一件生絲袍。仁波切在森林的閉關處,曾在關房下面河流邊的一塊石頭上留下腳印。
  • "蔣揚欽哲從遠方一樣能夠這道瑪尼牆開光" 華智仁波切的故事
    為了加持與開光,喇嘛們常會輕聲念真言,以及將他們神聖的呼吸,吹向紅花色或彩虹般多色的生米粒,然後將米粒灑向欲開光加持的對象,不論是動物或非動物。透過大師有效力地觀想,每一粒米都會化作眾生所祈之願,眾生偉大的利益隨之達成。
  • 揭秘"活佛"仁波切:戀多女 曾戴假髮胸罩現街頭
    某雜誌事後向她求證,她僅說:「我不會講是或不是,如果他(指兒子生父)見到孩子,請他要雙手合十。」這句話其實間接證明生父的宗教身份,但為何之前守口如瓶,卻選擇在最近說出真相?她說:「你都知道我很保護兒子,但他慢慢長大,就算我不說,他到學校都會有人問,他沒問過我,我會等他21歲跟他交代一切的事。」仁波切是什麼?
  • 宗薩仁波切:你看到的,只是業力允許你看到的
    空行母門措上師從不說眾生的過失,對佛門中人也常觀清淨心,如果聽到他人指指點點、議論別人的時候,她馬上會制止說:「看到別人的過失,只能證明我們的心不清淨;別人到底怎麼樣,我們誰也無法確定,因為諸佛菩薩為了調化眾生是無處不在的。」索達吉堪布也說:「對真正的修行人來說,要經常觀清淨心,這特別重要。若觀清淨心,只有利益、沒有危害。
  • 頂果欽哲法王的哭泣
    在歷經一段艱辛的旅行後,我們抵達了德格更慶寺,有數千人聚集,只為了一睹欽哲仁波切。 在某一刻,有位看似無賴的年輕人靠近他,手裡拿著一堆看似髒破布的東西。當時有太多事情了,讓我沒留意到這位年輕人笨拙地揭開破布露出一尊文殊菩薩像來,還邊咕嚕著一些我沒聽清楚的話。
  • 宗薩仁波切給我思考了十二年的題目
    當時剛好巧遇宗薩仁波切難得回來寺院(礙於國籍與弘法因素,他總是每隔五、六年才可能會回來一次),我便抓準機會向仁波切報告上述那些偉大的菩薩志願,希望能在西藏好好學習,然後把佛法應用在科技上。我有好一陣子在主持灌頂法會時,滿腦子都會浮現那個動畫的版本,像惡夢一樣揮之不去。因此,如果你真心想發展這些計劃,我建議你要先好好修一修《金剛經》,徹底了解一下佛法內在與外相之間的關係。」
  • 速破我執——宗薩仁波切談「斷法」修持
    為了這樣做,我們修持菩提心,就是要訓練自己重視別人的所有利益。因此,我們建築了非常重要的起點和基礎——『皈依』和『發菩提心』,這兩件事是絕對重要的,是我們完全不能忘記的。然後為了清淨我們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可以承載佛法真理甘露的器皿,所以我們在非常廣大有效的密乘方便法門中,選擇了念誦和修持金剛薩埵來清淨自己。
  • 今夜,頂果欽哲法王紀念法會最終告一段落...
    頂果欽哲仁波切開示:真正的慷慨是沒有執著,真正的戒律是沒有貪慾,真正的忍辱是沒有瞋恨。心猶如相續的河流,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每個當下,你做的持咒,觀想,念誦,禪修,乃至談吐高超的見地,顯現高超的行為,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天份是老天給的,應該保持謙虛。讚譽是人們給的,應該表示感謝。驕傲是自己給的,應該時時警惕。
  • 仁波切為什麼有女朋友?
    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活佛和高階仁波切們永遠不會感到孤獨,因為他們有那些娛樂設施和如此繁忙的行程安排。於是,也許出於不安全感與孤獨,有幾次我曾向女孩子示愛。但也有女孩子追求我的時候,那是完全人性的事情。業力在這其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當業風以某種方式吹起,人們就相聚。有時無論你做什麼努力,這都難以改變。
  • 宗薩欽哲仁波切:你可以做任何事,但同時知道它是荒謬的!
    但若是出於只想要解決一時問題的這種動機,那就很危險,會造成誤導。就是因為如此,你們很多人最後努力學習的是西藏文化,而不是佛法。假如你是個「西藏學」學者,儘管這麼去做,因為這是你來這裡的原因,但是假如你想要成佛,你不需要西藏的教育、文化,它們不是究竟必需的條件。當然,不論老師給你什麼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