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問各位看官一個問題,西遊記,說的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上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嗎?
非也非也,居然說的是如來一步一步開拓東方市場的故事!這個角度看西遊記,你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之前的文章我說過,李唐帝王自詡為老子李耳後代,崇尚道教,當時的道教實力,不可小覷。佛來如自然也看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是非常的愁啊,沒市場就沒香火,沒香火就是要命!但在我中華大唐社會的各個階層, 均不信佛, 並沒有對佛法產生需求關係, 這裡根本就沒有市場。而供給卻十分巨大!
他非常清楚要到一個沒有市場的地方去推廣自己的產品, 真是難啊!
我們大家看西遊記,一般都以為,取經的難度是在西天路上。總以為唐僧歷經種種磨難是最大的難度。其實不是的。
首先是沒有市場。其次才是路上的困難。
如來佛的產品非常的豐富,豐富到什麼程度?《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這三藏經書合計為三十五部,共有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
吾觀天下, 各行各業, 萬般皆不難, 唯「出貨」為最難! 賣不出去等於零。即使身為如來佛祖者, 也不能例外, 要想把到自己的產品, 三藏經書, 推廣到一個沒有市場的地方去, 這真的是個難難難!
所以如來尋思著, 要想辦成這件事,「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才行。觀音菩薩當即表態: 願意去。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那麼, 問題來了,觀音菩薩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究竟是何德何能? 有何種法力? 何等神通? 唯她能完成如此大任?
如果能用民間的傳說來評價她為大慈大悲, 救苦救難的話, 那麼, 也一定有人會引用封神榜, 說他是專施毒計的慈航道人, 手裡拿個清淨琉璃瓶, 將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膿, 後來又欺師悖祖, 叛經離道, 割了雀雀, 變了性, 改了名, 投到西天如來佛門下。
這樣就說不清白了, 我們還是從《西遊記》原著中找答案比較客觀公正。
在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就是個女性。
觀音菩薩最初的出場是在孫悟空偷蟠桃反天宮後的第六回。這個時候, 是她向玉皇大帝舉薦的二郎神, 導致孫悟空第一次被捉。
菩薩開口對老君說:「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又說:「我將那淨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跌,教二郎小聖好去拿他。」
而事實卻是: 菩薩自己僅僅只是說說而已, 並沒有動手, 又問老君道:「你有什麼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取下個金鋼圈,自天門上往下一摜,可可的著猴王頭上一下。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
由此可見, 菩薩對自己的「用人之道」頗為自得。而後面說的那句話, 躲在背後使陰招, 唆使他人下暗手, 就絕對不是光明之舉。
菩薩第一次出場, 未見行一善, 也未見行一惡, 未施展任何法術, 也未使用任何法器, 只是如如不動, 空口說了幾句白話而已。足見: 高深莫測!
現在, 傳經業務中, 如來佛對看她的看法是: 有法力, 神通廣大。
如來座下的四菩薩、八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眾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小尊者聖僧,除她之外, 沒有一個人能辦得成這件事。
這麼說來,觀音菩薩就是如來身邊最得力的一個人了。如果觀音菩薩辦不成這件事,相信其他人更不能辦成。
觀音菩薩此時的表現是: 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
看樣子, 菩薩接到這筆大單, 對籌建新的分公司, 顯得非常興奮。她身邊的惠岸行者大概是個狠人, 不好惹的。
這是菩薩在《西遊記》中的第二次出場。
至此, 仍未見菩薩做一事, 還是如如不動。不過, 她兩次出場的環境卻是交代的清清楚楚, 前一次是天宮大變之際, 這一次是如來大愁之時, 她總在關鍵時候出場, 真可謂: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
菩薩在前往長安的路上, 遇到沙僧、八戒、悟空, 可以看出菩薩慣用的三招:
1. 數落對方的罪孽,
2. 入我門下可脫罪,
3. 勸人行善。
看完《西遊記》全書, 菩薩也僅只是「理論」學的好, 勸別人行善而已, 她自己勉強行了一善, 即救了小白龍一命, 可她的目的卻是要弄一匹好馬。
菩薩到了長安大唐國。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逕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祗,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眾神接遲之罪。」
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回。」眾神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在城隍廟裡暫住。
注意:土地佬兒是被觀音菩薩趕出去的。
土地佬兒, 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設在人間最基層的幹部。不是佛派的人員。那麼,他怕菩薩作什麼? 菩薩會來檢查他的工作麼? 不會, 菩薩既不是上司, 更不是幹部, 一出家人而已。現在的身份是在街上賣衣服賣拐。
據我所知, 基層幹部對付在大街上亂擺攤設點賣衣服賣拐棍的人, 唉...還是不說了。怎麼這位基層幹部怕她就怕成了這個樣子呢? 怕的蹊蹺, 怕的離譜, 而且, 把辦公室都讓出來了。
可見, 在土地佬兒這位基層幹部眼裡, 觀音菩薩是個極厲害、極恐怖的角色!
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這麼神秘! 她想幹什麼? 到底有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怕走漏了?書中沒有直接交代,這是《西遊記》第八回的事。
觀音菩薩奉如來佛旨, 到長安尋找「善信」, 為了打開局面, 以唐太宗為突破口, 讓他死, 讓他活, 讓他大辦水陸法會, 促成傳經大業, 這一切都做的不動聲色。《西遊記》有詩為證:
萬裡相尋自不言,卻雲誰得意難全。
求人忽若渾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
各位: 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身不住於法不住於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後面緊接著的五回, 自從觀音菩薩到了長安之後, 長安城裡就發生了三大怪事!
1. 狀元陳光蕊赴任逢災, 留下一子,
2. 皇帝唐太宗死而復生, 要辦水陸法會,
3. 和尚陳玄奘當選法會主持, 菩薩當眾顯象點化。
這三件事都與「取經」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任缺一件, 則取經不能成立! 很顯然,這三件事都是觀音菩薩做的。下面略舉一二:
首先我們要了解魏徵的真實身份: 在人間擔任的是丞相之職, 在仙界擔任的是執屠刀行刑的一名劊子手之職。魏徵自幼得授仙術, 可在仙界之職實在是太低, 所以想跳槽到佛界, 正好被菩薩利用了, 讓他當個間諜。
(一) 關鍵人物魏徵
魏徵只一句話, 就把陳光蕊推上了死路! 時間, 路線都是設計好了的!
陳光蕊事件中: 狀元陳光蕊結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點,魏徵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屬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職。」太宗就命光蕊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誤限期。
唐太宗事件中: 龍王求太宗看住魏徵不要斬它, 魏徵偏要斬, 使老龍冤魂來尋仇索命, 把太宗逼到了陰間地府。
魏徵還寫了個信給崔判官, 殊不知,壞就壞在這個信上, 不寫這個信, 還不知道魏徵和他們是一夥的, 寫了這個信, 才知道原來是他們安置在唐太宗身邊的一個間諜!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那封信根本就沒起到半點作用! 他的信還沒有亮出來, 崔判官早已跪在地上迎接來了, 人家是接到上級的命令來的! 不是這封信!
陳玄奘事件中: 水陸法會選主持人, 1200名和尚,最後「海選」出陳玄奘, 其實只是由魏徵與蕭星、張道源這三個人來評選的, 魏徵的官最大, 是丞相, 皇帝的紅人, 蕭星是副宰相, 負責宗教的, 張道源是太僕, 說話不算數的。
就是魏徵選出的玄奘!
(二) 觀音親自出馬
水陸法會上, 玄奘法師正在講經, 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
唐太宗道:你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誤我佛事?
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臺開講。」
菩薩便飛上高臺,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原身本像,託了淨瓶楊柳。喜的個唐王朝天禮拜,眾文武跪地焚香,滿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賈,無一人不拜禱道:「好菩薩,好菩薩!」
觀音菩薩的真身都現出來了, 唐太宗能不相信嗎?!
喜得太宗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
觀音菩薩領如來佛金旨往大唐尋取經人, 來是時候,是《西遊記》第8回,離開的時候,是第12回。至此,如來佛的東進擴張計劃,觀音菩薩通過種種手段運作,已經完成了一半的任務,找到了取經的「善信」。
觀音菩薩果真是如來佛所說: 有法力,神通廣大, 別個是也去不得。只有她去辦得成。她終於辦成了。